周末散文五人行|剑钧|飘在天际间的火烧云

周末散文五人行与你同行

周末散文五人行

五位志同道合的作家

周末奉献给读者一杯清茶

愿我们的书写

能拨亮心灵那盏小桔灯

送给读者一份精神食粮

送给自己一份开心快乐

飘在天际间的火烧云

文|剑钧

李迪像一朵飘在天际间的火烧云   李培禹摄

李迪兄喜欢红色,那是军旗的颜色,从我们相识的那天起,他身上的红上衣就未曾替换过色彩,远远看上去,他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炬,给人以激情和温度。

迪兄50年前是军人,是一个拿笔杆子的军人,虽几经角色转换,但军人本色却从来没丢,在文学创作上,他就是“拼命三郎”,永远是冲锋在第一线的战士。

迪兄虽走了,但我并未感到他远离了我。我的耳边仿佛仍萦绕着他幽默的笑语,我的眼前似乎仍闪动着他红彤彤的身影。夜深人静时,我打开电脑,从图片库找出我们在永和槐花树下的合影,但见万绿丛中一点红,又勾起往事浮于心头。

去年春五月,李迪与“周末散文五人行”来到永和参加一年一度的槐花节

去年春五月,我们一行七人从北京去山西永和采风,中途飞停于延安机场。我们驱车去一家餐馆吃了一顿地道的陕北饭,然后就急切切地来到宝塔山下。仰望高高的宝塔山,李迪兄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延安的宝塔山可真美,陕北的小米可真香啊。”没错儿,我们几个人是带着顶礼膜拜的虔诚走近宝塔山的,虽说逗留的时间很短,但共同的感受就是将一颗颗炽热的心贴近了宝塔山。

陕北的早春乍暖还寒,迪兄的红T恤衫外边还套了一件外套,宝塔山脚下,他麻利地脱去外套,放在手臂上,我眼前霍然亮出了一道红色风景,不禁联想到,在迪兄笔下,永远都是鲜为人知的小人物,像看守所的人民警察、青藏线上的加油工、山村里的退伍兵……都是这道红色风景线上跃动的风采。

我们驱车赶往永和,迪兄一路谈笑风生,挨个数落着路上拍的照片,一句“要放大了看”,再加上“画龙点睛”的点评,将每个人的神态,用幽默的语言加以解读,直笑得车上的人前仰后合。这不禁让我想起他作品的语言,往往寥寥几笔,不经意间,人物形象就跃然纸上。譬如,他在《加油站的故事》中写了一位从西北师大毕业的女大学生,在青藏高原一个叫日月山的地方做加油工。一句自语“又是一个风雪天,我身上包得跟粽子一样,哆嗦着两手加油,脸吹得不行,帽子一拉,口罩一戴,整个脸就没了……”就把艰苦环境中的人物写活了。

李迪在参加永和槐花节期间接受记者采访

延安距永和约150公里。一路尽览了大西北的风土人情和地域风光。一路目睹了沟壑纵横、梁峁起伏的地貌。有时绵延十几公里,竟见不到一个村落,也寻不到一个窑洞,那里大都植被很差,光秃秃,难觅一丝绿色。但车到永和境内,我眼前一亮,久违的绿色逐随着山势而兴,或大或小,或高或低,黄色的基调,绿色的覆盖,好漂亮。车上,永和县委宣传部白永明部长告知,永和县的脱贫攻坚战到了最后阶段,将在2019年实现脱贫。迪兄听了这话异常兴奋,说:“太好了,又是一次不虚此行。”

起初,我并没感觉到这句“不虚此行”的分量。在我看来,“不虚此行”不过是“屐齿留痕”而已。此次活动的召集人培禹兄来之前就说,我们“周末散文五人行”的每个人都要留给永和一篇散文啊。在我眼里,短短几天,走马观花,能写篇像样的散文就算“不虚此行”了。谁料,到了永和,在第一顿饭的餐桌上,迪兄语惊四座,大声宣布,他要在永和扎下来,写一部《永和人家的故事》。这太让我惊讶了,一个地处吕梁山脉,黄河中游,区区6万人口,在山西,乃至在全国都属于最小的县,他却要一头扎到最基层,写最偏远的乡村,写最普通的农民。我惊讶之余,也多了几分感动。毕竟,在当今中国,这样接地气的作家还是太少了。他就像是一位优秀的战地记者,永远冲杀在最前线,永远生活在普通士兵中间。

李迪在永和县打石腰乡采访脱贫模范冯治水

迪兄是那种说话掷地有声,一诺千金的人。他在和我们一道参加过“永和槐花节”活动之后,就没再同我们一道参观和采访,而是开始了实地深入生活。随后几天,我们只是在早餐和晚餐的时候才有机会见上一面。

头一天采访归来,天色已晚,他走进餐厅,尚未落座,就喜形于色地打着手势说:“哈哈,有了,开篇的标题有了!”在座的人都被他的神情感染了,未等追问,他便揭了谜底:“题目就叫《我是你的腿》”。“好!”我惊叹道,“一听题目就吸引人。”他当天的采访对象是生活在轮椅上的农民经纪人刘书祥。一次放牛时意外坠入深渊,瘫痪于床,让这位有三个儿女的父亲,生活陷入绝境。他万念俱灰:“我一心想死,我决定去死。”迪兄听到此,大声追问道:“你为什么没有死”,一句话就触动了刘书祥的泪点,“就在我准备死的时候,忽然听到了一声喊:'爸爸,我回来了’,我泪流满面,我哭出了声。”于是,就有了下面的话,“我不能死,如果我死了,闺女回来,还管谁叫爸爸?”此次采访,迪兄的追问似乎有些“不近人情”,没加安慰之辞,也没陪着落泪,而是用寻根的追问,直触人物最柔情的软肋,这恰恰是他采访的艺术。

从此,一个瘫在床的农民,在轮椅上开启了新的人生。从收破烂做起,到收药材,再到收玉米,他生意越做越大,以一个没有腿的人,帮助有腿的人,这其中的甘苦,在文中描写得淋漓尽致。迪兄就是凭着这样一股劲儿,这样一种精神,走遍了只有一条马路的小县城,走遍了永和县的山山水水,在永和人家里,在黄河怀抱中,收获了无数个感人的故事。

李迪和周末散文五人行一行来到永和人家

那次采风,我们也只能称得上走马观花,短短几天,走了黄河乾坤湾,走了永和梯田,走了红军东征遗址,走了山丘里的古村落……虽说一路兴致勃勃,诗意浓浓,但我深知我们的采风力度与迪兄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之后,我们每人如约写了一篇散文,迪兄却写出一部厚重的纪实文学。他写芳梅过上好日子,他写老李修车,他写唱道情的刘老汉,他写大胡子的早点铺,他写刘三点豆腐,他写老木匠唱秧歌,这些朴实得掉渣的乡下人,也许一辈子都没经历过作家的探访,但迪兄做到了,而且一屁股坐到了乡亲们的炕头上,与他们同吃同住同交心。这一切耳闻目睹,都给我打下了深深的印记。

李迪来到湘西苗寨十八洞村采访

我们从永和归来了,迪兄却留在了永和,好在我们建了个“永和七人行”群,还可随时和迪兄沟通,了解他的动向。自那以后,他五下永和,深入山区,采访了33位刘书祥式的人物,将槐花饼、大红枣、剪纸、豆皮、粉条、驴肉……连同他的人物一股脑写进了书里。他用红红火火的激情,将永和红红火火脱贫的攻坚战,描绘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

结束了永和的采访,迪兄又马不停蹄,参加了中国作协组织的“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从西北永和,转战到湘西苗寨,到十八洞村蹲点采访。我为他旺盛的创作势头所叹服,也为他的拼劲儿所震撼,私下曾对他说,创作要悠着点,别太累着,迪兄口头应承着,但行动上却仍“我行我素”。这些年,他始终把根扎在了最边远,最基层的人民中间,从西部山区到东部沿海,从公安一线到边地加油站,从塔克拉玛干沙漠到湘西苗寨……他创作采访,从不走马观花,也不蜻蜓点水,而是倾心投入,一丝不苟。

李迪和中国最西边陲的加油员一起,到小河边打水

几个月后,我去新华书店总店参加一个文化活动,热情的主办方在活动结束时,让每个与会者任选几本书,我一眼便选中了迪兄刚出版的纪实文学《加油站的故事》。我在微信里,对仍在十八洞村采访的迪兄说:“迪老(我们都喜欢这般称呼他),过后我还拿给您求签名啊。”他笑了,说:“好,没问题。”这部书是迪兄2018年应中石油之约创作的,为此,他在夏、秋、冬三季,以七十高龄奔走边疆九省,倾听了163位中石油员工讲述,历时数月潜心创作完成。我写过多部纪实文学,深知采访的甘苦,在我眼里,采访就像开采金矿,要踏破千山万水,“吹尽黄沙始到金”。这163位员工绝不只是枯燥的数字,这里面浸润着迪兄多少心血,只有他才能真正体味到。

2020年1月10日下午,迪兄发来微信,内有《2019民生散文选》的封面和目录的截图,我的《生命里的祖国》和迪兄的《跟山水》均入选其列。我回复:“谢谢迪老,我看到了,也有您的大作。”他回复:“是永和故事”。

迪兄连年的劳累奔波,严重透支着他的身体,但他开朗的性格和乐观的举止却掩盖了这一切,我并不知晓,此时,迪兄的生命已进入了倒计时。1月24日是大年三十,早上7时45分,我发了“祝迪老新春快乐”的祝福微信。他在7分钟后回复:“剑兄,接到您第一个新春快乐,非常感谢!敬祝您全家新春大吉,身体健康。”后来方知,迪兄当时的身体已经出现了症状,一句“身体健康”,可谓是他的肺腑之言了。

李迪在参加文化活动

时间到了2020年的五一劳动节,这天,迪兄一条微信方惊醒梦中人:“至今已卧床四月个多月,不能坐立、行走,直到近日,才稍有好转。精力限制,暂退出'永和七人行’,但心跟你们一起行!谢谢!请原谅我!”我惊愕不止:“怎么会是这样?!”原来,迪兄在湘西十八洞村蹲点采访,有半个月吃住在老乡家,山高阴雨连天,他每天爬山走寨,腰受寒凉,回京一个礼拜,突发腰痛难忍,去医院拍片,结论是:腰部受大寒劳累腰椎滑脱,腰水肿,医生说没有好办法,只能卧床。一直企盼迪兄的《永和人家的故事》早日问世,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几个月,迪兄是在病榻上修订了这部书稿,在卧床中创作了《十八洞村的故事》。

迪兄微信中说:“最后向亲汇报:为作协写作的《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至今已完成一半九个故事。我是在床上用手机写的,把已发表的两篇,转如下,请多批评!明早将连同文章一起消失群!”

“再见了兄弟姐妹们!”这是迪兄在群里的最后留言。我想这句话是迪兄含着泪水说的,就像我们是含着泪水听的一样。迪兄有着军人的坚毅,军人的果敢,军人的乐观,但在病魔面前,他还是倒下了,倒在了他的书案前,也倒在了“扶贫攻坚”的阵地前。战士冲锋岂止在战场,他拼得太苦了,他实在太累了!

李迪来到深圳采访民警

随后的近两个月间,我的心一直牵挂着住在301医院的迪兄,由于疫情原因,无法前去探视,但我们“五人行”通过培禹兄,一直密切关注着迪兄的病情,盼望着能有奇迹发生。但迪兄还是走了,带着他的追求,带着他的梦想,带着他的《永和人家的故事》和《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也带着几许壮志未酬的遗憾,红彤彤地走了,没带走一片云彩,带走的是永和的黄河浪,十八洞村的苗寨情,像又一次采访出了远门。

我手头上的那部《加油站的故事》,最终也未能得到迪兄的签名,但我写永和的散文《白云端的永和梯田》与“五人行”的另外几篇散文,按照迪兄遗愿,收录到《永和人家的故事》的“美文附录”中,这也是我们之间永久的纪念吧。

写到此,我泪眼婆娑,眼前又浮现出迪兄那件火红的上衣,像是一朵晚霞中的火烧云,飘在天际间,跳跃着,奔跑着,燃烧着……

(本文刊载于2020年8月30日《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之前,《中国纪检监察报》副刊曾以《跃动的风采》的标题刊载)

12

黄传会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委会委员,原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著有长篇报告文学《托起明天的太阳——希望工程纪实》《中国山村教师》《中国贫困警示录》《中国婚姻调查》《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国家的儿子》《中国海军三部曲》《中国海军:1949—1955》《大国行动——中国海军也门撤侨》等;中短篇报告文学集《站在辽宁舰的甲板上》。其报告文学作品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曾获“庄重文文学奖”;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第一、三届“徐迟报告文学奖”;第六、九、十三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等。多部作品在国外翻译出版。

散文的情感与真实

一篇好散文应具备两个要素,一为情感,二为真实。近日,读剑钧的散文《飘在天际间的火烧云》,感到这两个要素都具备了。

文中表达了两方面的情感,应当说都到位了。一是表达了李迪对“小人物”的情感。他将李迪比作天际间的火烧云,说得很贴切。在我看来,李迪就是一团火,他用火一样的激情去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去从事自己的文学创作。他写《加油站的故事》《永和人家的故事》《十八洞村的故事》,笔下都是有血有肉的“小人物”,正如作者所说,“他用红红火火的激情,将永和红红火火的脱贫攻坚战描绘得有声有色”。文字着墨不多,却写出了李迪的神韵。二是表达了作者对李迪的情感。剑钧截取了他与李迪一道去山西永和采访的片断,抒发了对李迪的怀念之情。譬如,文中写道:“'再见了兄弟姐妹们’——这是迪兄在微信群里的最后留言。我想这句话是迪兄含着泪水说的,就像我们是含着泪水听的一样……”他写李迪采访永和人家所表现出来的创作冲动,写他们之间的交往,虽说都是一桩桩小事,读起来,却有种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的感动。

真实是散文的生命,这是不言而喻的。剑钧的文中没有华丽的辞藻,用真实的笔墨勾勒出大写的李迪。散文的真实是靠细节来支撑的。他写了李迪在永和的“不虚此行”,没有停留在字面上,而是以逼真的文字写出了他采访轮椅上的农民经纪人刘书祥归来后的兴奋。“李迪就是凭着这股劲,走遍了永和的山山水水,在一个个普通的永和人家里,收获了无数动人的故事”。剑钧写他在一次活动中,得到一本李迪新出版的《加油站的故事》,约好日后请他签名,却没能最终实现愿望的遗憾,从这一系列细节的真实中,可以读出两人的心心相印。

李迪是我的挚友,我们平日交往也很多,生活中的李迪就是这样一个重情重义的作家,连他的幽默和风趣都发自内心真实情感的体现。李迪虽然走了,但他并没走远,而是留在了很多人的心中,恰如作者结尾所言“迪兄那鲜艳的上衣,就像一朵飘在天际 间的火烧云,跳跃着、奔跑着、燃烧着……”

剑钧,本名刘建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入选新浪读书超强阅读人气榜作家,《今日头条》认证“优质美文领域创作者”,现居北京从事文学创作。迄今结集出版长篇小说《爱情距离》等9部、长篇纪实文学《黎明再出发》等5部、散文(诗)集《写给岁月的情书》等9部,累计20余部,500余万字,主编《烽火年华》《军人本色》等文集8部。现有17部电子书和实体书正在当当网、京东、亚马逊销售,并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文在线、今日头条等媒体平台上线阅读。

生命之于我

是一个行走过程

试着把生命

当作一首诗

用微笑来品味

才是享受人生

—剑钧

       点击下方

       延伸阅读  

周末散文五人行|沈俊峰|父母是孩子的一座庙

周末散文五人行|李培禹|日照遐思

周末散文五人行|华静|厚待每一个 致善的灵魂

周末散文五人行|冻凤秋|相知和温暖

周末散文五人行|剑钧|香格里拉的偶然

周末散文有约

冻凤秋|温柔的慈悲

邱  梅|嘉宾有言

2020·9·25(星期五)

“嘉宾有言”名录(以文字发布时间为序)

冯秋子   刘秀娟    梁衡  凸凹    穆涛

张凡     杜卫东  史建军  王剑冰   乔叶

张庆和   施亮    王也丹 刘琼 郝朝帅

李林栋  罗雪村  尹世霖   李迪  何向阳

梅洁    古耜   徐忠志   王小朋    彭程

王谨   陈先义  侯军   高洪波   裘山山

徐迅  李硕儒  单占生  沉石   林立公

王彥     刘虔   李静宜   俞胜   马淑琴

梅小璈  陈喜儒    范昕   简以宁  刘齐

陈丹玲   何频   宁新路   王道生  宋长征

任彥芳  颜华    阿紫     陈桥生   纪从周

刘丙钧   阚则思  刘玉琴 胡健    任蒙

吕高排  祝欣     程步涛  戴荣里  雨瑞

冯敏飞     周璐  徐庆群   张策   苏北

何弘  王贤根  朱竞   李迪  鲍尔吉·原野

范党辉  赵李红刘湘如  蒋建伟  魏华莹

胡玥   马誉炜  韦法明 任启亮     冯杰

毛梦溪  董岩   吴光辉   王彬    孔会侠

艾 英   李青松  张国领   叶竹钧  碎碎

王子君 王克臣  欧阳青  郑润良   章平

林遥   江南    陈戎      张刃  周华诚

江耀进  刘笑伟   周敏  王巨才 高众

杨勤良 孙书柱 卢盘卿  陈先平 孙现富

苏湲   沉石   施亮   刘红  雷健  李明新

孙晓青 董国政  刘永良  廖华歌 王晓霞

金涛  盛慧  黄传会

鸣谢报刊名录(排名不分先后)

自“周末散文五人行”2018年3月问世以来,承蒙诸多报刊杂志厚爱,对五人行公众平台发表的散文加以刊发或转载,特刊登此名录,以鸣深深谢意。

报纸:

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人民政协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学习时报、工人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作家文摘、检察日报、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建材报、中国测绘报、中国环境报、中国自然资源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京郊日报、贵州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山西晚报

期刊:

海内与海外、海外文摘、散文选刊、天津文学、中国老年、民主、国酒文萃、厦门文学、红豆  安徽省文联

    每周一书

心田种字

冻凤秋  著

河南文艺出版社

每一次行走,都是与自己的灵魂对话,让山水涤荡心胸,视野不断开阔,心灵更加柔软,思考逐渐深入。作者以别样的情怀,尝试开拓文体疆域,突破既有的写作模式,听从内心的声音,以秋水文章不染尘的志向,指向未来,写出真正的文化大文章,灵魂大文章。

(2020年6月出版)

同步上线  支持媒体

《北京日报·名家夜话》公众平台

《今日头条》媒体平台

《天天快报》媒体平台

《腾讯新闻》媒体平台…

制作  剑钧

周末散文五人行信箱

zmswwrx@163.com

(0)

相关推荐

  • 火烧云-2021年6月17日

    今日,雨转多云后的黄昏..等你的时候偶然遇到.加油!珍惜与坚持!青春路上,你是最美丽的风景线!

  • 周末散文五人行|剑钧|约会春天

               周末散文五人行 周末散文五人行 五位志同道合的作家 周末奉献给读者一杯清茶 愿我们的书写 能拨亮心灵那盏小桔灯 送给读者一份精神食粮 送给自己一份开心快乐 约会春天 文 | 剑钧 ...

  • 周末散文五人行|剑钧|寻找梵高

               周末散文五人行 周末散文五人行 五位志同道合的作家 周末奉献给读者一杯清茶 愿我们的书写 能拨亮心灵那盏小桔灯 送给读者一份精神食粮 送给自己一份开心快乐 寻找梵高 文 | 剑钧 ...

  • 周末散文五人行|剑钧|哦,岁月那条小河

               周末散文五人行 周末散文五人行 五位志同道合的作家 周末奉献给读者一杯清茶 愿我们的书写 能拨亮心灵那盏小桔灯 送给读者一份精神食粮 送给自己一份开心快乐 哦,岁月那条小河 文 ...

  • 周末散文五人行|剑钧|爱,跨越时空

               周末散文五人行 周末散文五人行 五位志同道合的作家 周末奉献给读者一杯清茶 愿我们的书写 能拨亮心灵那盏小桔灯 送给读者一份精神食粮 送给自己一份开心快乐 爱,跨越时空 文 | ...

  • 周末散文五人行|剑钧|中央公园的马车

               周末散文五人行 周末散文五人行 五位志同道合的作家 周末奉献给读者一杯清茶 愿我们的书写 能拨亮心灵那盏小桔灯 送给读者一份精神食粮 送给自己一份开心快乐 中央公园的马车 文 | ...

  • 周末散文五人行|剑钧|秋天的涂色板

               周末散文五人行 周末散文五人行 五位志同道合的作家 周末奉献给读者一杯清茶 愿我们的书写 能拨亮心灵那盏小桔灯 送给读者一份精神食粮 送给自己一份开心快乐 秋天的涂色板 文 | ...

  • 周末散文五人行|剑钧|糟糠之妻

               周末散文五人行 周末散文五人行 五位志同道合的作家 周末奉献给读者一杯清茶 愿我们的书写 能拨亮心灵那盏小桔灯 送给读者一份精神食粮 送给自己一份开心快乐 糟糠之妻 文 | 剑钧 ...

  • 周末散文五人行|剑钧|枫叶的记忆|朗读版

               周末散文五人行 周末散文五人行 五位志同道合的作家 周末奉献给读者一杯清茶 愿我们的书写 能拨亮心灵那盏小桔灯 送给读者一份精神食粮 送给自己一份开心快乐 枫叶的记忆 散文 |  ...

  • 周末散文五人行|剑钧|太平洋,推轮椅看日出的女人

    周末散文五人行恭祝新春快乐 周末散文五人行 五位志同道合的作家 周末奉献给读者一杯清茶 愿我们的书写 能拨亮心灵那盏小桔灯 送给读者一份精神食粮 送给自己一份开心快乐 太平洋,推轮椅看日出的女人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