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山水情怀——徐甲英作品鉴赏
徐甲英,中国山水画家、美术教育家,辽宁人,一九三四年生。现任沈阳大学美術学院名誉院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中国画研究会理事、沈阳美协顾问、沈阳文史馆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香港国际文学联合会委员、沈阳中山画院名誉院长。
徐甲英从事美术创作和高等美术教育四十余年。他的作品功利深厚、法度严谨、意境深邃。作品多次在欧、亚、美及港台地区展出和获奖。《夕阳》在西班牙、摩洛哥、蒙古国展出;《风景这边独好》参加全国著名书画家作品展;《铁壁》参加纪念红军长征七十周年全国著名书画家作品展;《辽南秋色》在93年全国山水画大展中获优秀奖;《辽南晚秋》在世博会展出;人物画《新炉长》参加全国七届美展;《黄山四千仞》在日本《水墨画精品展》中获优秀奖,《谷静春泉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画展中获奖牌。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龙瑞对徐甲英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徐甲英的画,“既有对关东山川多层次的观察和感受,又有浪漫诗意赋予画家的空间感知和启迪,更有画家抒发华夏山水之美的‘意’”。
文/程义伟
徐甲英不仅是颇具影响和卓有成就的国画家,也是积几十年教学经验的美术教育家,尤其在美术师范教育事业上颇有建树,原鲁迅美术学院院长宋惠民教授评价他“以其多年教授经验和学识,在如何拓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师范教育作出了特殊贡献。他亲自领导撰写了《师范美术教学大纲》,总结师范美术教育经验的论文《谈中学美术欣赏课》、《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等均提出了鲜明而深刻的教育思想。在创建师范美术教育实践中,探索完整的师范美术教育规律,总结师范美术教育理论等诸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体系,其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均对师范美术教育产生深刻影响和推动。”徐甲英作为师范教育的学术带头人,带领同道同仁创办了具有特色的师范美术专业。数十年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艺术人才走向岗位,在社会各条战线上发挥栋梁作用,其中也不乏优秀和成就的画家,可谓桃李满天下。著名画家赵华胜评价他“在出艺术作品的同时又培育了大量艺术人才,这两项收获,是甲英教授优于其他艺术家的更重要的财富。”
探究徐甲英的人生与艺术不可能不探究中国理想的传统绘画,不能忽略其深蕴的“文”、“人”、“画”性质。即:“文”学的修养;高尚的“人”格;“画”家的技巧。陈师曾曾经指出: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的性质”(《文人画之价值》)的艺术,其性质是包括了“人品、学问、才情、思想”这四要素的。
宗白华认为中国绘画里“表现的精神是一种‘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它所启示的境界是静的,因为顺着自然法则运行的宇宙是虽动而静的,与自然精神合一的人生也是虽动而静的。……所以画幅中潜存着一层深深的静寂。……它表现着无限的寂静。也同时表示着自然最深最后的结构。”可见,即便文人画不是中国绘画的全部,但由它所体现出来的性质正是中国绘画的人文精神的主要所在。理想的文人画典型是传统文化意蕴的集中显现,同时它又是艺术主体人格的一个格调和境界的折射,并且还要积淀着厚重的绘画素养与表现功力、技巧。由于画家的艺术人格不同,文化理念有异,技巧锤炼也有区别,因而体现在文人画上的上述三方面也就会各有不同。“我以为文人画主要的特征在于它含蕴的文学性与体现出来的文化化。它贵在‘得意忘象’、‘得意忘言’——形式简约而内容丰富、含蓄——可以‘深远’二字概括之。”
文人画的艺术表现首先一点在于其“意境”与“格调”的高拔与深化上。现代画家潘天寿是集文人画之所长而独有建树的大家,他说:“艺术不是素材的简单再现,而是通过艺人之思想、学养、天才与技法之艺术表现。不然何贵有艺术。” “艺术为人类精神之食粮,即人类精神之营养品。” “意境是山水面的灵魂”如足之论多矣,中国的文人画是最重视“内美”(黄宾虹)的,画家的文化人格要在画中得到体现,所谓“写自然之性,亦写吾人之心。”不管文人画家是崇尚阳刚还是阴柔,抑或古雅,以及深邃、空灵、朴拙、雄浑、华滋等哪种美学理想,在讲究境界和推崇格调这方面都颇一致的。
徐甲英的山水画创作实践证明,他画的画亦表现了当下文人的一个侧面。他画的辽南山水画,具有新的人生观、知识结构,也颇富于对传统文化精神的总体感悟与个人理解,他的笔墨技巧也与传统文人画联系较为密切,不能忽略的是,他在继承了文人画的历史传统与审美标准的同时,又具有着与时代较亲近的情怀——关切现实生活中的辽南山水。王国维讲治学三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层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徐甲英的山水画实践,正是对王国维之说的具体印证。“甲英教授胸怀若谷,容纳百川,还表现于对名山大川的独持理解,并不就名山而画名山,就大川而画大川,且赋予其更广博的思想哲理,抒发出画家对人生道路的感慨认识,给后人以无限的向往和启迪,以哲学思想与人生经验陶冶人的情性是甲英艺术走向更高层面,使其作品提到更高品位的标志。”
看徐甲英的山水画不论是千山万壑还是边角之景,皆处处突出中锋用笔的书写性而非绘画性,更非是制作性。其轻重徐疾,既有骨力又有韵致;浓淡干湿,既潇洒灵动而又富有层次;皴擦点染,苍润朴拙,收放有度中却又乏随机生发的浑沦之气,而这样一来便从根本上保证了其作品在精神内涵和美学趣味上的格高品正。还有,徐甲英坚持了中国画的文化种姓和艺术本质;他的“林泉高致”筑基于地域的辽河之恋、千山之恋、冰浴沟之恋,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高蹈情怀,但由于他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对传统的笔墨作出了全新的阐释,对旧有的图式进行了大胆地改塑,使之别开生面,故而其突出的艺术成就和丰富的创作经验,对于当下正处于为形式而形式之中的山水画创作而言是极其宝贵的。
因此,徐甲英的审美世界是用文化人格作为支撑的,表现出来的山水画也是文人的,艺术品味凝聚着理性的辉光。
祖孙三代合影
儿子徐翔(中央戏剧学院院长、教授)、
孙子徐上(中国戏曲学院舞美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