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大师离世,相声还有人撑吗
这个九月注定是悲伤的九月。
噩耗频频传来。
9月7日,相声表演艺术家常宝华离世,享年88岁。
同一天,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离世,享年77岁。
9月11日,评书艺术家单田芳离世,享年84岁。
9月15日,话剧表演艺术家朱旭离世,享年88岁。
9月19日,蒙古族歌唱家布仁巴雅尔离世(吉祥三宝“父亲”),享年58岁。
9月21日,相声表演艺术家刘文步离世,享年82岁。
9月28日,摇滚歌手臧天朔离世,享年54岁。
同一天,相声表演艺术家张文霞离世,享年82岁。
同一天,相声表演艺术家师胜杰离世,享年66岁。
这些陨落的大师中,相声界损失最为惨重。
除了德云社,不知还有谁能扛下这面大旗。
大师远去,后继无人,青黄不接。
为何相声会沦落到如此地步呢?
且让派爷跟你细细道来。
一:师徒关系名副其实,相声日渐失传
相声,是讲师承的,是论资排辈的。
相声讲究口传心授,讲究门户,拜了师,您才有了门户,才能吃这碗饭。
师承是相声的规矩,是根本。
众所周知,马、侯、常三家是建国后的相声名门。
比如说,已逝的常宝华师承马三立。
师胜杰是侯宝林的关门弟子。
已逝的常宝华老爷子
可是,相声的那些规矩在当今社会完全不适用。
只因“师徒关系”已然断裂。
徒弟拜师学艺的目的是为了“赚大钱“,而不仅为了生存。
这也导致师徒关系名存实亡,很多人都叛出师门,自立门户。
德云社就是一个例子。
德云社看似是一大家族,师兄师弟满满当当一家人,
其实就是一演艺经纪公司,相声艺人得签约、艺人们商业所得要分账。
艺人们因此薪水微薄,难以为继,
曹云金、何云伟、李菁等一些稍微知名点的都离开了德云社。
现在的相声界“徒弟情分”都是虚名,各自为政才是事实。
相声届的育人机制受到了空前挑战。
第二:相声的快餐化
过去,要讲好一段相声,
要锻炼好曲艺的基本功:
吊嗓、念唱、背经典段子,一个都不能少。
然而随着相声的快餐化,艺人们急功近利,
巴不得早点成腕成角,对基本功不屑一顾。
且现在的相声创作大多由段子东拼西凑,
失去了经典相声段子里的故事性和逻辑性;
也不再隽永、醇厚、回味悠长。
在相声的创作上粗制滥造,在相声的技法上尚缺火候。
自然再也没有活好的新人,也没有能成为经典的段子了。
第三,相声的空间被其他娱乐方式挤压得渣都不剩。
相声曾在80/90年代风靡一时,
而在如今这个时代已然没落。
全因现在国人的娱乐方式太多。
比如说,春节联欢晚会吧,
在以前是老百姓们必不可少的一道“文化盛宴”,
而自跨入千禧年之后,收视率愁云惨淡,一年不如一年。
春节联欢晚会和相声是同病相怜,
它们是老百姓曾经快乐的源泉,曾经见证老百姓的生活好了,却也被他们无情丢弃。
若单列语言艺术的娱乐方式,
话剧、舞台剧、脱口秀,这些现场表演艺术都会挤压相声的生存空间。
何况,如洪水猛兽一般的语言类综艺节目。
2013年到2014年,是中国喜剧综艺的巅峰期。
《欢乐喜剧人》风靡全国。
很多相声界的大咖郭德纲、岳云鹏纷纷加盟。
这也释放出一种信号:相声界的名人们都要跨界、转型。
第四:有点名气的人都转型了,那还有谁来说相声呢?
的确,说相声的都转型了。
最早转型的属郭德纲。
郭德纲从2003年就开始主持了,现在手上也有十几档主持过的节目。
安徽卫视的《超级大赢家》、《剧风行动》;天津卫视的《笑傲江湖》、《今夜有戏》;辽宁卫视的《到底是谁》、《你好达尔文》。
毕竟逗乐观众是郭德纲的老本行,当起主持人自然也游刃有余;
同样,岳云鹏丝毫不输老郭。
基本上每部喜剧都能见到他的身影。
《麻烦家族》、《妖铃铃》、《疯岳撬佳人》、《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小岳岳倒不像个相声咖,而是喜剧咖。
相声名人们都纷纷转型,转型后倒也吃得开,
在喜剧的康庄大道上撒腿可劲跑。
相声青黄不接的当儿,这些台柱子都走了,那还有谁来说相声呢?
第五:不只是名人要转型,是整个行业都要转型。
要说跨界转型的成功案例,开心麻花首当其冲。
舞台剧跨界尝到了甜头,那相声也不甘心呐。
于是,便有了《相声大电影之我要幸福》。
于谦、岳云鹏、郭德纲主演,相声届的台柱子全上了。
从中,派爷看到了相声影视化的野心。
尴尬的是,相声说白了就是段子,连故事的形都没有;
要变成电影实在是难上加难啊。
看着隔壁舞台剧疯狂捞金,自己疯狂吃瘪,
相声的内心是崩溃的、绝望的。
可是,事实便是如此。
相声走下坡路是预料之中的事。
相声变现能力有限,真要靠说相声发达实在难于登天。
相声也因自身形式所限,无法转型。
眼看着相声第五代、第六代陨落,而相声界又后继无人。
派爷的内心甚是伤感,而对于相声的未来,看官们又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