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萍:命里幸福缺多少|阅读时光
作者|利萍
来源:既闻花香又谈悲喜 (微信公众号)
我们常常觉得自己缺这少那,总觉得自己跟别人相比,缺乏的很多,所谓的不幸福感也由此而生。
这种不幸福感,大多数都是源自于给别人对比而产生的落差。
我们过自己好好的人生,为什么非得给别人攀比、对比呢?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活得太贪了。
贪情、贪爱、贪吃、贪喝、贪钱、贪色......最后才发现,人生海海,贪无止境。
有一天傍晚,一个好友到家找我,当时我正在吃晚饭,她进门看见我面前餐桌上放的一碗小米粥,一盘凉拌青菜,而且这盘菜还是在地里采摘的不要钱的红薯梗。
她一脸惊诧地瞪大眼睛望着我,就那样盯着我,看我津津有味地吃完。
我放下筷子时,她终于忍不住和聊了起来。
“咋了?日子过成这样?是减肥还是遇到困难了?”
我看她一脸严肃认真的样子,忍不住大笑起来说:“我的生活一向如此简素啊。”
她说:“真不敢相信,你对生活的要求标准这么低?”
“在食物上提倡简的精神,既是对食物的尊重,也是个人在大自然面前的谦卑。”再说了,“养人莫过家常饭嘛。”
“再简也不能天天吃草吧?”
“吃草胃里舒服,若真是让我天天吃肉,我消受不了,胃疼。”
“真搞不懂,你天天拼死拼活奋斗的意义是什么?”
“奋斗的意义,除了在于奋斗本身的快乐,还在于自身价值的体现啊。”况且,“温饱问题,早已不是奋斗的目标。更多的是实现精神的自由,我觉得这才是奋斗的终极意义。”
我问朋友,还记不记得的,我在省里那几年,一日三餐都是标准挺高的自助餐,那么好的伙食,几年来我的体重愣是一斤都没增加。
“为什么?”朋友大为不解。
“因为我对食物不贪。”
不贪,不枉,舒坦自在。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物质文明发展到今天,对于中原粮仓的河南百姓来说,丰衣足食早已不是问题。我们的身体真的还缺营养吗?我记得小时候,十天半月也不吃一次大餐,我们仍然活得生龙活虎,有滋有味有奔头。
现如今,什么都不缺,吃啥有啥,为啥越来越觉得无聊茫然?归根结底,我们缺的不是食物,而是内心的满足感。所以,我们变换着花样搞这搞那,通过大朵快颐对胃的满足来填补心灵的空虚。
其实,我们不缺那一口吃的。我们真正缺乏的是对自己和对未来的自信,缺的是对欲望和诱惑说不的勇气,缺的是对生活的提劲和前景的奔头……如果我们能够达到内心的自给自足,我们不必通过外在的东西填补空虚。
生活简素,内心丰盈。这是我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
这些年,除了书籍增加的频率高,其他物品增加的频率都不高。所有物品到我手中之后,我都尽可能地物尽其用。
一台几百元的洗衣机,我使用了十多年至今完好如新。它的价值就是偶尔洗洗床单,我从来不用它洗衣服,所有的衣物,我都用手洗。所以,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极大地延长了衣物的使用寿命。除了因为年龄增长感觉不合时宜而淘汰的衣服,其他只要能穿的,我都一直在使用,穿久的最多高达十几年,每次手洗之后,及时熨烫,整洁如新。十五年来,我的体型不变、体重不变,甚至随身而穿的衣服也伴随我十几年。
这种对食物、对物品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感,也约束着我不断地自律起来。
我的厨房,几乎看不到任何鸡精、味精之类的调料。能水焯的,绝不翻炒;能翻炒的绝不油炸……省时省力又健康。
生活原本并不复杂,幸福也不高深。
在物资充盈的今天,我们什么都不欠缺。不论物品、食品还是欲望,不是多多益善,而是越少越好。
物品不在于多,够用就好。
茶饭不在于多,吃饱就好。
饭吃少了,换来了身体的健康。
欲望少了,换来了心灵的轻松。
倘若能一直如此,人生谓之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