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宗穴详解∴
“天宗穴”三兄弟
原创 程氏针灸 大诚中医程氏针灸 今天
天宗穴位于肩胛冈中点与肩胛下角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凹陷中。其穴位下的解剖结构有:冈下肌、肩胛上神经、肩胛上动脉等。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天宗穴的位置也有了很多思考与大胆猜测,认为天宗穴也是一个变动的穴位。如杨甲三先生认为,天宗穴位于冈下窝的最深处(大圆肌和冈下肌之间的缝隙,“三边三间”强调刺激骨、肉的缝隙)。该定位方法后调整为现在的国标版本。
据文献记载,天宗穴主治包括:
《黄帝明堂经》:主肩重肘臂痛不可举。
《外台秘要》卷三十九:主胸胁支满,抢心咳逆。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卷中:治肩胛痛,臂肘外后廉痛,颊颔肿。
1957年南京《针灸学》、1版《针灸学讲义》:肩胛酸痛,肘臂外后廉痛。
2版《针灸学讲义》:肩胛疼痛,肘臂外后侧痛,颊颔肿痛,气喘。
4版《针灸学》:肩重,肘臂痛,肩胛痛,肿痛。
5版《针灸学》:肩脚疼痛,气喘,乳痈。
6版《针灸学》:肩脚疼痛,肘臂外后侧痛,气喘,乳痈。
7版《针灸学》:肩胛疼痛,肩背部损伤等局部症状;气喘。
《中国针灸学》:肩胛痛,肘臂外后侧痛,气喘。
另还有杂志报导,天宗穴还可治疗乳腺增生症、功能性头痛、胆绞痛、肩痛、胸胁支满、呛咳、气喘等等病症,如果天宗穴只是一个穴位点,那么这一个针刺点就能全部实现吗?还是需要多种刺激方式或有多个天宗?这不禁引发我们的思考。
所以我们认为,天宗穴有三个兄弟,包括上天宗,即肩胛冈中点与肩胛骨下角连线上1/3;下天宗,即肩胛冈中点与肩胛骨下角连线下1/3;内天宗,上下天宗中点靠近脊柱方向的阿是穴。对天宗穴不同的定位意味着对该穴的认识不同,所以如果我们将穴位的位置与其刺激的方式联系在一起,那么就会产生跨越性的提高。
上天宗
上天宗(国标版本的天宗定位,解决冈下肌的高张力问题):
上天宗主治:肩痛;左应心(胸闷);双侧应肺,应乳(胸闷、气喘、乳痈);右应胆,在内脏疼痛反射区,治疗胆绞痛。
针刺方法:天部:针尖止于冈下肌肌筋膜。可调节肩胛骨向外旋转角度,减轻对大小菱形肌牵拉力,调节与胸大肌、胸小肌力线关系,调整胸廓。不仅解决肩胛部的问题,还可调整心、肺、乳的问题。如心绞痛患者可在冈下肌处出现阳性反应点。
人部:针尖穿过冈下肌肌腹贴近肩胛上神经。
下天宗
天部:针尖止于小圆肌与冈下肌之间。若需刺激大圆肌,进针点再略下。下天宗的位置与肱三头肌长头相联系,所以肱三头肌过度牵拉,肩部下沉,会在下天宗的位置出现阳性反应点。相拮抗的肩胛提肌损伤、枕下神经出现异常。
冈上、下肌与斜方肌、肩胛提肌、菱形肌形成肩胛骨在背部稳定的力学结构。大小圆肌,冈下肌及肱三头肌负责后收及上提动作。当肱三头肌长头方向出现功能障碍,患者除了无法自由完成功能动作外,还会通过肩胛提肌方向牵拉影响头部,出现牵扯痛,颊颔肿。当影响到胸廓穹顶,呼吸肌提肋功能时,出现气喘,乏力等症状。
内天宗(横向的力)
针刺方法:从下天宗偏内进针,斜内刺,平刺。针尖止于肩胛骨内沿,菱形肌附着处。内天宗可对菱形肌进行调整,通过改变肩胛骨内外张力,调节心后壁,影响心功能,从而治疗心脏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