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期】音频学《论语·述而篇第7章》孔子办学收徒因何强调“自行束脩”?
音频学《论语·述而篇第7章》孔子办学收徒因何强调“自行束脩”?
7·7 子曰:“自行束脩(音xiū)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束脩:扎成十条一捆的干肉。脩,干肉,又叫脯。束脩是古代学生送给教师的一种最菲薄的见面礼,后世用作教师报酬的代称。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要自己拿着十条乾肉以上的见面礼来求教,我从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古人相见,要有见面礼。“自行束脩”,就是自己带着薄礼前去拜师。孔子为什么强调这一点?因为“自行束脩”象征着前来求教者的真诚与恭敬。孔子认为,学生有没有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求学愿望,是至关重要的。天下没有不可教导之人,但是,倘若他没有求道的愿望、向道的真诚,施教者便失去了其着力的基点。“言者谆谆,听者藐藐”,那是无济于事的。正如王夫之在《诗广传》中所说:“有修之心则来学,而因以教之。若未能有自修之志而强往教之,则强教无益。”
本章既表现了孔子诲人不倦的精神,也反映了他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正因为束脩属于薄礼,所以如颜渊、原思那样的贫寒子弟,也得以有机会入孔门受业。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开创私人办学,以教育为职业的儒者。“有教无类”是孔子提出并且终身加以贯彻的一个重要思想。他招收学生,不论贵贱贫富,凡来求教者,一律用当时最名贵的典籍《六艺》来授课。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可见其规模和影响之大。当时的社会是一个等级观念根深蒂固的社会,受教育是贵族享有的特权,而孔子对前来求学的人,不分等级、不分地域,不分智愚,给予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这的确是难能可贵的。无论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还是对我们民族人文素质的进步,都是一件值得称道的大事。
附:
【原文】
7·7 子曰:“自行束脩①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注释】
①束脩(音xiū修):扎成十条一捆的干肉。脩,干肉,又叫脯。束脩是古代学生送给教师的一种最菲薄的见面礼,后世用作教师报酬的代称。
【译文】
孔子说:"只要自己拿着十条乾肉以上的见面礼来求教,我从没有不给他教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