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尼埃病效验良方

梅尼埃病即膜迷路积水综合征,其病因是由于内耳的膜迷路发生积水,导致前庭感觉器官功能障碍,出现发作性眩晕、耳鸣、耳聋、头晕眼花等症状,可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自主神经症状。发病年龄以中年人多见,男女性别差异不明显。

【病因病机】

本病属中医“眩晕”范畴。中医理论认为“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肾有素亏,肝失所养,以致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或素体阳盛,肝阳上亢,上扰清空,发为眩晕。久病、疲劳过度,肾阴虚久,阴损及阳,导致肾精专亏耗,精不生髓,髓海不足,则精髓俱虚,出现眩晕。或由于饮食不节,忧郁劳伤,或风寒侵袭,伤及脾胃,导致健运失司,不能输布津液,水湿停留,聚而成痰,清阳不升则清窍失养,浊阴不降而上阻清窍,引发眩晕。久病不愈,耗伤气血,气虚鼓动无力、血脉不畅,血虚则髓海不继,脑失所养,皆可发生眩晕。

【治疗思路】

本病发作期以实证为主,重在祛邪。缓解期以虚为主,当以扶正为主。临床应特别注意使用利水降浊和升清药及活血药,如茯苓、泽泻、白术、竹茹、丹参、葛根。

【辨证施治】

1.发作期

肝阳上亢 证见头晕目眩,如坐舟车,飘浮不定,头痛、头胀,口苦恶心,面色潮红,睡眠多梦或失眠,便干溲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当平肝潜阳,滋养肝肾。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竹茹、川牛膝、杜仲、茯神、夜交藤、桑寄生、菊花、牡丹皮、珍珠母。

痰湿中阻 证见眩晕心悸,痞膈胀满,短气多睡,身重困倦,频繁恶呕,情志萎靡,舌淡,苔白腻,脉沉弦或滑。治当燥湿祛邪,健脾和胃。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竹茹、赭石。

痰火上扰 头晕目眩,如坐舟车,耳鸣重听,呕恶频作,头痛头胀,心悸心烦,口苦咽干,失眠,便干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当化痰泻火、降逆止呕,方用黄连温胆汤。

阳气欲脱 证见头晕目眩,如坐舟车,呕吐频作,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沉细欲绝。治当回阳益气固脱。方用参附龙牡汤加味:人参、附子、龙骨、炙甘草、牡蛎。急用人参注射液或参附注射液静脉注射。

2.缓解期

阴精不足 证见头昏目眩,视物旋转,午后尤甚。常因思劳过度、失眠而诱发,或使病情加重,耳鸣,齿摇,腰酸膝饮,口干咽燥,遗精。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当滋阴补肾,填精益髓。方用杞菊地黄汤加减:山茱萸、牡丹皮、枸杞子、川牛膝、蒺藜、黄柏、女贞子、芡实、茯苓、泽泻。

阳气亏虚 证见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形寒肢冷,指趾不温,精神萎靡,大便溏泻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润,脉沉细弱。治当温补壮阳。方用左归丸或肾气丸加减:炮附子、白术、刺五加、泽泻、茯苓、生姜、杜仲、淫羊藿、珍珠母。

气血亏虚 证见目眼昏花,人如飘浮空中,面色苍白,神疲乏力,短气懒言,自汗,心悸失眠,舌淡,脉细弱。治当补益气血,健脾安神。方用归脾汤加减:党参、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干姜、刺五加、大枣、阿胶、砂仁、紫河车。

瘀血内阻 证见头晕目眩,平素耳痛重听,头痛头胀,可伴恶心欲呕,舌暗,脉弦。治当活血通窍,方用通窍活血汤加葛根、鸡血藤。

【病案举例】

张某,女,35岁,1997年7月3日初诊。诉间断性出现头晕伴旋转,恶心、耳鸣2年余,曾3次住院,经查X线颈椎摄片未见异常;CT扫描头颅未见异常;经颅彩色多普勒大脑中动脉、椎-基底动脉血流正常。脉细滑、舌质淡、苔薄黄微腻。中医诊断:眩晕(痰浊中阻);西医诊断:梅尼埃病。治法:化痰祛湿、健脾和胃。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泽泻15克,白术20克,天麻10克,薏苡仁30克,仙鹤草30克,红景天15克,茯苓15克,丹参30克,石菖蒲6克,法半夏10克。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5剂。

二诊 病情明显好转,原方续服10剂。

三诊 诸证消失,眩晕治愈。嘱服天麻丸1个月以善后。随访1年无复发。

苏某,男,64岁,2004年6月19日初诊。诉眩晕呕逆,不能站立,耳鸣,疲乏,口苦3天,舌胖脉细弱。曾发病3次,在两家医院均诊断为梅尼埃病。中医诊断:眩晕(痰热兼气虚);西医诊断:梅尼埃病。治法:清热化痰、健脾和胃。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味:人参6克,陈皮10克,茯苓15克,当归10克,天麻10克,炒白术10克,法半夏2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仙鹤草30克,红景天15克,磁石10克。

二诊 服药10剂,病情明显好转,眩晕呕逆消失,仅有耳鸣,神疲,续服原方7剂。

徐某,女,37岁,2006年9月12日初诊。诉眩晕10余年,劳累感冒后发病,曾多次按梅尼埃病治疗。现夜起床时晕,须扶墙而行,颈项胀痛,头部发麻木,乏力,食少,便溏,四肢怕冷,舌淡苔薄白脉沉细,B超报告:肾下垂。曾流产4次。中医诊断:眩晕(脾肾阳虚);西医诊断:梅尼埃病。治法:健脾温肾。方用左归丸加减: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肉桂6克,熟地黄15克,附子6克,泽泻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甘草10克,天麻30克,刺五加15克,杜仲10克,红景天15克。日1剂,水煎,分2次服,7剂。

二诊9月19日,眩晕减轻,颈后项及两侧鼻旁胀痛,手麻乏力,四肢欠温,食增,大便日行2次、质软,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守原方7剂。

三诊 时发眩晕、片刻即止,纳食正常,大便调和,四肢温煦,颈项胀痛、手麻也明显减轻,原方去肉桂、杜仲,加丹参30克,葛根30克。带药10剂,巩固疗效。(石海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