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读书报告

作者:徐书成

当老师布置读经典书目,写读书报告的任务时,我的内心是极度抗拒的。读书肯定是好事,但我依旧固执的认为,相对于忙碌的大学生活,这件事从短期看来实在显得没有很大作用。不过为了完成作业,我还是选择了最薄的一本经典名著——《乡土中国》来阅读。不过当我逐渐接触,深入了解这本书后,我越来越被费孝通对“乡土”的阐述所吸引。并且暗暗为我没有对这次作业敷衍了事所庆幸。以下是我的读书报告:

一直久仰《乡土中国》的大名,但以前总是对这种文章提不起兴趣来。总是觉得讲中国的乡土不就是讲中国的农村的起源,发展嘛。不过在阅读了书中的第一章“乡土本色”后,我对“乡土”的意思又有了一些新的理解。因为我来自农村,在接着阅读下去后,我对书中的内容更是深深赞同。我来自乡下的泥土,我竟然从来没有对把我养大的泥土思考过,在惭愧之余,我赶紧“找了找”我和这片泥土的联系。最后我认识到,无论中国怎么发展,无论我的未来走向何方,我们身上的“乡土”味永远都散不去!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本书,我去搜索了作者费孝通的创作背景和生平。

引自论文《费孝通:一位为世界奉献中国思想的学者》:“费孝通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具有深刻的了解,他认为,中国要走现代化的道路,但并不是盲目跟在西方后面,而是需要用自己的脚走出来。为了探索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他一生从未停止过思考。”

费孝通凭借大量的实地调察,完成了《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乡土重建》《中国士绅》等一系列深刻反映中国社会与文化以及社会变迁的专著与论文。这些文章对我们了解中国国情具有深刻影响和帮助,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也一定会把这些著作都尽可能的阅读,了解的。

在大致的了解作者,通读全书后,《乡土中国》给我的直观感受就是没有看懂。也许是因为在短短数天内一下子接收了对于乡土中国的过多思考,我还需要再次阅读,反复探索。但是我还是幸运的能够从这本书中大致接收到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信息。这也必须要归功于本书的一大特点——简朴守真。

本书虽然是一本社会学著作,但并没有使用拗口晦涩的社会学术语,通读全篇,作者使用自然的语言,通俗的表达向我们讲解具体的中国基础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使得我一个理科生读起来也没有很大阻碍。

这本书由14篇短论文组成,短论文之间并没有紧凑的逻辑关系(除“文字下乡”和“在论文字下乡”具有递进关系外)。想用短时间集中阅读完成的读者可能会因为文章缺少很强的连续性和故事性而烦恼,比如说笔者本人。但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要在短时间内学到的东西太多了。也正如袁行霈先生为此书作的序言所说:“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易。”那么这本《乡土中国》对当今时代的人们来说实在是最合适不过的手边读物了。

但最令我印象深刻,引发共鸣的归根结底还是它的内容!它与一般的调查报告不同,它不是一个具体社会的描写,而是从具体社会里提炼出的一些概念,构建一个体系出来。正如费孝通在自序中所说:“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并不排斥其他体系同样影响着中国的社会,那些影响同样可以在中国的基层社会里发生作用。搞清楚我所谓乡土社会这个概念,就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具体的中国社会......”

本书的14篇论文各自从不同角度描绘了乡村的这些概念,笔者本人对这些内容还不能有个很清晰的了解。但在多次的思考后,还是产生了一点笔者本人的思考和看法。在全部阅读过后,可以发现这14篇论文都围绕农村的日常生活和农民的普遍思维认知。从各个角度把农村的乡土味展现出来。

笔者来自农村,但还从来没有思考过家乡的种种特性。后来读初中、高中、大学,一步步走向更大更发达的城市。笔者很多时候能确确实实地感受到农村和城市的巨大差异,并不仅仅只局限经济和生活水平的差异。更多的是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上的不同,在读这本书之前,我还总是有这样的一种看法,就是各种与城市有不同的地方都可以归根于农村的落后、和思想的掉队(当然这两点不可否认是一部分原因)。

而事实上,你若细细品味乡村的“土味”,不带藐视色彩的主观感情去理解。便知道“土”是最贴切描述农村的了,土的基本意义是泥土,乡下人离不开泥土,在乡下住,靠土为生是最基本的谋生办法。从农村走出去的那些牛人都是吸收了这片泥土的智慧的,甚至说中国现在一切的成果都是建立在这片土的。

笔者似乎也因为这本书又嗅到了自己身上的乡土味。其中《乡土本色》、《家族》、《男女有别》最令笔者触动。结合自己的理解,笔者对这三章分别做了一个思维导图(电脑上不会做,就手写了,见谅)。

一位学者周晓宁评价说:“一本学术著作做的高深并不难, 难的是就高深又能让读者豁然开朗, 有所释怀。而费老的这本《乡土中国》正是这样的名著, 在书中费老提出了很多创新的概念, 讲出了中国社会的乡土本性等等。”虽然笔者才学浅薄,但还是从这本书中学到了很多。让我知道我来自这片乡土,我更深入的了解占中国人口的50.32%的乡下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