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鼎而食|叶家山曾国 曾侯抗的20件鼎

M111号

是叶家山墓地规模最大的一座墓葬,

也是目前已发现的

墓室规模最大的西周早期墓葬,

出土铜、原始瓷、玉、陶、漆木、金、象牙等

质地的器物2800余件。

该墓出土多件带有

“曾侯” “曾侯犺”铭文的青铜器,

结合墓葬规模、随葬品情况、马坑数量和规模,

可推定该墓墓主为曾侯犺,

年代属昭王时期,

为叶家山墓地最晚的一代曾侯。

铜器铭文中还见有“南公” “太保”等人名,

对于揭示西周早期曾国与周王室的关系等

若干问题有着重大学术价值。

——  黄凤春

我们熟知的

天子九鼎八簋,

而曾侯抗M111号

出土文物2800余件中

其中铜鼎多达20件

利用本篇内容给大家呈现~

素面敛口方鼎

素面敛口方鼎

器身呈梯形,腹斜直,

大平底,造型奇特,

稳重大方,独具匠心。

鼎,早期为食器,

后成为重要的礼器。

西周时期,

凡出土方鼎的墓葬,

其墓主都是高级贵族。

外底残存有黑色烟炱。

盖顶中部有一半环形钮,

四隅各有一S状扁钮,盖沿下折。

器身截面呈梯形。

长方形口路小,平沿,

沿面向内倾斜,

直颈外折成台以承盖,

腹斜直,大平底,

四柱状足上粗下细直立于外

底四角下。

两短边的颈部有对称附耳。

口沿下饰两周凸弦。

贰 叁 肆

曾侯方鼎(小)

圆涡夔纹鼎

器口呈桃圆形,外折沿,

沿面向内倾斜,方唇,

长方形双耳直立于折沿上,

颈微束,弧壁,圆鼓腹略下垂,

圆底,三柱足略粗。

圆涡夔纹鼎

器口略呈桃圆形,外折沿,

沿面向内微倾,方圆唇,

长方形双耳直立于折沿上,

颈微束,弧壁,圆鼓腹略

下垂,圜底,三柱状足根部略粗,

下部渐细,足端平齐。

外壁经打磨,纹饰模糊不清,

隐约可见折沿下饰

以云雷纹为地的

夔龙、涡纹带一周,

花纹带分别由

九个涡纹和九个夔龙纹

相间组合而成。

圆涡四叶目纹鼎

桃圆形口,外折沿,

沿面内侧向内倾斜,外侧向外微倾,

方唇,长方形絢索耳直立于折沿之上,

耳略外侈,深腹微鼓,

圜底略平,三柱状足根部略粗、

下部渐细,内侧略扁,

足端平齐。

兽面纹鼎

兽面纹分档鼎

器表多有磨损,

纹饰模糊不清,

隐约可见折沿下饰一周兽面纹带。

拾壹

兽面纹带鼎

拾贰

圆涡龙纹鼎

器口略呈桃圆形,

外卷沿,圆唇,

縐索形双耳直立于卷沿之上,

弧壁,深腹微鼓,

圜底,三柱形足根部略粗。

耳饰絢索纹。

外口沿下饰一周不太清晰、

以云雷纹为地的

涡龙纹带,

纹带分别由

九个圆饼和九个龙纹相间组合而成,

以范缝为界分为三组,

每组相间有3个大小一致、

造型相同、间距相等近似

涡纹的圆饼和龙纹,

可惜纹饰几乎被打磨殆尽。

拾叁

兽面纹鼎

拾肆

兽面纹分档鼎

拾伍

素面鼎

拾陆

兽面纹鼎

拾柒

祖辛鼎

器形硕大,

是M111号所出体型最大的鼎。

内底有一铜匕

外底有黑色烟炱,

桃形口,外折沿,方唇,

沿面向内倾斜。

立耳稍外侈,深圆腹,圖底略平,

三蹄足,

腹内底与足根

对应处各有一圆形凹窝。

颈部饰浮雕兽面纹一周六组。

蹄足上部浮雕兽面纹,

下有三周凸弦纹。

从鼎的厚重程度和
形态来看,

此器很大,

通高56.5厘米,
属于大型青铜鼎,
超过曾侯作父乙方鼎

(通高49厘米),
在已发表的
叶家山青铜器中是最大者。

周初“分器”的
《史记·殷本纪》提到:
“武王既胜殷,封诸侯,班宗彝,作
〈分殷之器物〉。”
说明武王克商后,
曾将掳获商人的大量玉器、青铜器
分赏给有功将士。
我们在数量众多的
西周早期墓葬中发现晚商铜器。

这件器年代较早,

体量又大大超过M111的
所有青铜器,
极可能系“分器”所得。

曾国能分得如此大型的器物
也显示出曾国的实力
以及周王室对曾侯的宠信。

拾捌

曾侯作父方鼎

曾侯作父乙方鼎

通耳高48.5厘米

由盖、身两部分组成,

庄严厚重,铸工精良。

盖及器身均铸有相同铭文二行8字

“(曾)侯乍(作)父乙/宝尊彝”。

这件目前正在

四川省博物院

参加长江流域青铜器特展,

这件很少外展,

上一次记得是在首都博物馆

参加过

美好的中华-近二十年来考古成就展。

其实类似的国内的

也有天津市博物馆,

也有一件纹饰极为类似的,

可惜已经用支架撑着了,

保存现状不是很好~

拾玖

这件目前正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参加

长江流域青铜器精品展。

这一件和上面提到的三件小方鼎

刚好为四件。

这与叶家山M1号的四件鼎

规制一致。

而M1号就是叶家山古墓群

最早被农民发现

后招到哄抢

也使得一些文物至今流失~

后来考古学者黄凤春赶到现场

经过发掘才得知这是西周早期

依据铭文得知是曾国文物。

也正是这个开始

才有了后续那么多的

考古发掘成果。

师方鼎 叶家山M1号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

廿

夔纹扁足鼎

夔纹扁足鼎 湖北省博物馆

器形较小,圆口,平沿外折,

沿面略向内倾斜,方唇,

长方形立耳浅

弧腹,圜底,

夔龙形三扁足直立于外底之下。

口沿下饰一周兽面纹带

通过对这些曾国青铜器的梳理,

我们可以逐渐了解到

周王朝关于礼制度建立的过程,

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比对。

关于曾国文物相关的研究工作

还在持续进行中

我们不妨期待更多更详细的成果

(0)

相关推荐

  • 展览Exhibitory│上博“周野鹿鸣”展:宝鸡石鼓山西周贵族的精致生活

    宝鸡古称陈仓,巍巍秦岭高耸于南,绵绵千山横亘于北,涛涛渭水自西向东穿城而过.秦岭在市区的最高峰鸡峰山下,有一支余脉犹如一条巨龙蜿蜒向北伸到渭水.唐初,在此发现秦人先祖祭祀所留下的十面石鼓,每个侧面都刻 ...

  •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珍藏——商代的青铜器

    说完新石器时代,接下来就说说商和周.对于商和周这两个朝代,大家可能和小四一样最熟悉的故事就是封神榜了.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 ...

  • 曾国怎么消失的?叶家山墓挖出180字的编钟,却揭开了千年谜团

    擂鼓墩曾侯乙墓我们都非常的了解,那是曾国国君曾侯乙的古墓,而历史上曾国(随国)是如何消失的呢?千百年来其实一直都没有被真正的盖棺定论,历史记载是被强大的楚国给灭掉了,灭掉的原因据悉很浮夸,那就是楚国国 ...

  • 乡村古景:姜家郭村叶家山

    查得叶家山在姜家郭村片马安村. 汪华九子分为九派.建.爽二公裔星罗棋布,实聚于淳遂. 叶家山在遂邑十六都,越国公之长子建公之裔.传至八十三代尚林公由石门塘迁于此而世居. 叶家山六景诗 金峰耸峙 峰高文 ...

  • 【图说武胜】春游叶家山

          不知不觉在武胜呆了三十多年,慢慢与这个小城纠结共生.在自己生活的地方旅行,其实也就是在人生里的旅行,情绪无法言喻,只好随手按下快门...... 今年春节在武胜只呆了两天,考虑到这些年春节沿 ...

  • 孙家楼讲习所||曾玉叶:《红色院子》

    红色院子 曾玉叶 一条路 弯弯曲曲 一座屋 陈旧掉漆 它藏在城市的一隅 承载着不能忘却的记忆 南阳解放路上的孙家楼二号 一处老掉牙的院子 刻着曹云阁__一个相对陌生的名字 他是中共南阳首任县委书记 那 ...

  • 讲座预告|黄凤春:《曾侯与曾国之谜》

    ▲曾侯乙编钟 曾国 一个西周时期周天子分封后 镇守南方的重要邦国 然而 曾国的历史 在历史文献中却鲜有记载 对其脉络的厘清基本依靠考古发掘来实现 为何曾国在史书中未被记载? 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

  • 讲座回顾|郭长江老师《又见曾侯——湖北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贵族墓地》

    曾国贵族墓地为近10年来两周诸侯国墓葬考古的重大发现.考古学家通过长期的追踪性工作,将传世文献不曾多记载的国家--曾(随),一步步揭示在世人面前.而2019年湖北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贵族墓地的发掘,更是 ...

  • 知见诗社 |《曾家山》——作者: 秦刚,诵读:王厚蓉

    摄影作者:钟宇 ▾  点击收听  ▾ 曾家山 作者:秦   刚 诵读:王厚蓉 亿年沧桑成奇观,  天坑石笋曾家山. 钟乳洞前观烟云, 飞天宫中思飞仙. 栈桥盘旋山涧里, 枯藤缠绕危崖颠. 壁上观音生妙 ...

  • 知见诗社 |《走进曾家山》——作者:粟舜成,诵读:宋彧

    插图画家:赵勇 ▾  点击收听  ▾ 走进曾家山 作者:粟舜成 诵读:宋    彧 久苦人间暑, 初尝世外秋. 松涛千壑静, 云海万山游. 弃路寻幽境, 穿林上岭头. 俯身呼日出, 天地共悠悠. [作 ...

  • 知见诗社 |《曾家山土鸡赋》——作者:粟舜成,诵读:王厚蓉

    插图画家:赵勇 ▾  点击收听  ▾ 曾家山土鸡赋 作者:粟舜成 诵读:王厚蓉 宇宙精气神,广元曾家山.川北门户之要冲,生态养生之阆苑.聆听林海松涛絮语,领略世界地质奇观,品尝地道土鸡佳肴 ,尽享溶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