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中医治疗方法,快来看看吧
高血压病一般属中医“眩晕”、“头痛”病范畴。临床上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为主证。严重者可伴有头痛、项痛、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表现。多有情志不遂、年老体虚、饮食不节、跌仆损伤等病史。
中医治疗高血压一般分为五个类型。
1、肝阳上亢型:症见精神紧张,易怒、头晕、目眩、舌红,苔薄脉弦数等。药用天麻、钩藤、石决明、鳖甲、夏枯草、生地黄、酸枣仁、羚羊角粉等,以平肝潜阳。
2、痰湿中阻型:症见头晕头重,胸闷,脘腹痞满、苔腻脉弦滑等。药用半夏、生白术、茯苓、竹茹、枳实、石菖蒲等,以健脾化湿除痰。
3、肝肾阴虚型:症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心烦,舌红,脉弦细等。药用北沙参、生地、白芍、杞子、菊花、熟地、芋肉、泽泻、酸枣仁、杜仲等,以滋阴平肝。
4、阴阳二虚型:症见头晕、目糊、耳鸣、腰膝酸软、失眠多梦、遗精阳痿、肢冷少尿浮肿,舌淡、脉弦细。治以滋阴助阳,处方视阴虚为甚或阳虚为甚而决定。
5、血脉瘀阻型:症见头痛经久不愈、上肢麻木、心悸、面唇发绀,舌紫,脉涩等,药用丹参、桃仁、赤芍、柴胡、郁金、牛膝、益母草等,以活血化瘀,疏通血脉。
6、高血压的其它治疗方法:中医治疗高血压除了服用中药之外,还有针灸、推拿、外敷等方法。
(1)针灸就是通过针刺和艾灸来调整经络气血,对相关穴位进行适量的刺激,促进经络气血运行,起到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的作用,从而降压。针灸疗法也要根据病人的全身情况综合分析、辨证取穴。如肝阳上亢型的病人取穴太冲、光明、阳陵泉等。痰湿内盛型病人取丰隆、曲池、内关、百会等。此外,还有耳穴贴压法、穴位磁贴法、穴位激光疗法、穴位敷贴法、穴位拔罐疗法等。 (2)推拿疗法也是基于中医的基本理论,辨证论治、循经取穴,用推法、摩法、揉法、按法、拿法等,在不同部位进行治疗。请医师推拿的同时,也可以自我推拿,如抹前额,按揉两太阳穴,按揉风池、曲池、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
(3)外敷法就是用中草药如用附子、肉桂、吴茱萸等做成薄饼,贴于两足底涌泉穴等部位,上病下治、引火归源,可起到较好的降压、稳压作用。
二、如何从饮食上控制高血压?
高血压病人平时的保养调摄很重要,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高血压病往往与疲劳、工作紧张等有关,血压升高后,要适当放慢工作节奏,调整生活规律,注意适度休息。
2.高血压病人不能吸烟、饮酒。香烟中存在尼古丁,能收缩血管,使血压升高;饮酒容易使交感神经兴奋,诱使血压进一步升高。所以必须戒烟酒,才能有效降低血压。
3.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尽量避免急躁、发怒、忧愁、悲伤等情绪,这些情志因素都对稳定血压不利。
4.饮食要清淡、少用盐、糖,少吃油腻荤腥,以蔬菜、淡水鱼为主。饮食是降低血压的重要辅助因素。
5.保持大便通畅。大便干燥时用润肠药,不能用力摒大便。
6.注意适度运动。可以打打太极拳,晨起慢跑等,但冬天不宜起得太早,夏日不宜出汗太多。
7.一定要在医师指导下有规律地用药,不能自作主张,随便停药、换药。
8.在日常生活中,蔬菜、食品、茶饮之类也能帮助降血压。如常吃荠菜、大蒜、灵芝、黑木耳、白木耳、番茄、绿豆等可以辅助降压,缓解动脉壁硬化;常饮绞股蓝、苦丁茶、罗布麻叶、杞子、菊花等茶饮,有助于降压。
9.枫宝素可以中和掉体内过量的低密度脂蛋白及甘油三酯,对于胆固醇的代谢和排泄过程,也十分有益。很多内分泌医生都会建议患者多服用烯海酸油,特别是在冬季即将来临的时候,多补充此物,能够扩张血管腔体,降低罹患血管病情的几率,从而更好养护血管健康及保障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