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的沽源县:差点被叫做独石县,17年内换了三个县城
今天,我们为您聊的是张家口市沽源县的故事。
清政府灭亡,新的民国政府开始对区划进行新的调整。原本坝上一带已经有一定人口规模,于是沽源县、康保县这些新建立的县就在民国初年正式成立。1914年时,政府改原来独石口厅为县,管理独石口以北的钱粮和人口,拟成立的县还没有名字,就暂时被叫做了“独石县”。
辛亥革命旧影
但是在拟定新县名时,考察沽源地域风土民情的官员发现了县内有一个九龙泉,这个泉眼是白水(沽水)的源头,以山水命名地名的方式很多见,由此独石县就改称为了沽源县,时间是在1916年。
这里的白水是潮白河的源头之一。
吉鸿昌
新的县刚刚建立,一切都在筹备阶段。为了办公和行政有个固定地点,初成立的沽源县的办公机关就暂时放在了今天赤城县的独石口镇。这时的独石口是理论上的县城所在地。
时间稍微一久,在外地办公的弊端就显现出来。来这里办公导致沽源地域的士绅办理业务非常远。到了1918年,县治迁到了小河子村一带。县城迁来后,小河子村开始营建县城。新的城市建设耗时7年,到了1925年才竣工,新县城占地1500亩。
但是到了1933年时,沽源的内外局势发生了变化。
当时日伪军侵占东北后开始向长城沿线扩张势力,他们自然不会放过沽源县。1933年时,抗日同盟军吉鸿昌部一度将敌人打退。但在中外联合反动势力的剿杀下,同盟军以失败告终。
1935年后,沽源成了敌占区,除了西南部一块被宋哲元驻军外,其他地方成了日军建立的伪政权的地盘。
七七事变后,沽源县和宝昌县一度被合并,日伪政权新成立了一个新的县,取名为宝源县。
1933年日寇入侵后,沽源县的富商和大户开始搬离小河子,到了平定堡定居。平定堡的建设时间其实比小河子县城还晚。当时是在本地富商白玉山的倡导下修建的,建设时间是在1925年。
当时的平定堡占地有200亩,其中有占地100多亩的土围子可以作为军事要塞。大概是因为这里更安全,所以大家迁到了交通便利且有防御工事的平定堡。后来,沽源县城也搬到了这里。
宋哲元
就这样,在短短的不到20年时间里,沽源县县城就换了三个。新中国建立后,新的沽源县人民政府建立,县城还是在平定堡。新政权有新气象,沽源县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