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第二
二十三
子张问(1):“十世可知也(2)?”子曰:“殷因于夏礼(3),所损益(4),可知也;周因于殷礼(5),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注释】
(1)子张问:子张,姓颛孙,名师,字子张,孔子的学生.
(2)十世可知也:世,这里指朝代.知,知道,预知.也,同“耶”,疑问语气词.
(3)殷因于夏礼:殷,殷朝,也叫商朝.因,因袭,沿袭,继承.夏,夏朝.
(4)所损益:废除和增加的内容.
(5)周因于殷礼:周,周朝.
【译文】
子张问:“十世以后的事,可以知道吗?”孔子说:“殷朝沿袭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和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沿袭了殷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和增加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那么假如有继承周朝的,即使百世后也可以预知。”
【感悟】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孔子在《为政第二·五》里面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在今天,我们仍然沿袭着这些礼仪,尽管某些具体事项有所精简和演变,但礼的实质和精神内涵却没有改变。历史、现实、未来是一个有机的发展过程。通过研究历史和现实,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可以更好地预测未来。美国学者奈斯比特说:“在农业社会阶段,在时间观念上人们习惯用面向过去看,工业社会的时间倾向性是注意现在,而信息社会里,人们的时间倾向性是将来。”现代人应该面向未来思考问题,既不能割断历史,又不能为昨天所累,而应该站在历史的山巅,放眼过去,展望未来。同时,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道路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展望未来,我们更要保持“温良恭俭让”的优秀精神和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