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衣宰相姚广孝,辅佐朱棣登上皇位后,朱棣...
黑衣宰相姚广孝,辅佐朱棣登上皇位后,朱棣赐他府邸、宫女,但他都不要。临终之际,朱棣再次问他有什么要求,他说:“臣只想和陛下要一个人!”
姚广孝,幼名天僖,祖上世代为医,14岁那年跑到苏州妙智庵出家为僧,法名道衍。然而,姚广孝出家另有目的,因为就在他出家不久,就拜了道士席应真为师,学习阴阳术数。
姚广孝打算趁元末大乱,创不世之功。然而,当他学有所成时,朱元璋竟然在刘伯温的辅佐下,快速打败群雄,称帝了。姚广孝空有一番本领,无处施展。然而,像他这样的奇人,没有机会,就制造机会。
马皇后病逝后,朱元璋挑选高僧随侍诸藩王,诵经祈福,姚广孝就是被请僧人之一。葬礼上,姚广孝一看气度不凡的燕王走来,便对朱棣说:“我若追随大王,定送一顶白帽子给您戴!”
朱棣心想自己是藩王,王上加白不就是“皇”吗?朱棣装作若无其事,私下里却秘密会见姚广孝。朱棣和姚广孝一个有野心,一个有改天换地的本领,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葬礼结束后,姚广孝随朱棣到北平任庆寿寺住持,却时常出入燕王府,与朱棣密谈,为朱棣出谋划策,帮他在战场上屡立战功。当初,朱元璋虽立朱标为太子,但各个藩王也是明争暗斗,蓄谋夺嫡。所以,姚广孝就劝朱棣收买边将,暗结朝中近臣,等待时机夺皇位。
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即位,施行削藩。姚广孝见时机已到,便劝朱棣起兵,但朱棣担心自己并非正统,不得民心,姚广孝则说:“臣只知道天道,不管民心。”
姚广孝为让朱棣下决心起兵,把相士袁珙、卜者金忠推荐给朱棣。袁珙就给朱棣相面,说朱棣有天子之相,又给燕王府诸将相面,说他们都有公侯之相,金忠也在旁边,操弄卦象,趁机说服燕王府的兵将。
在姚广孝的一番策动下,朱棣终于在朱元璋去世的次年,以尊祖训、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为名起兵。但朱棣毕竟是一个藩王,在经济和兵力上比不过朱允炆,但朱棣有姚广孝。
姚广孝为了让朱棣快速成功,定下了一个大谋略。他和燕王妃、世子朱高炽带着老弱病残留守北京,让朱棣把全部精兵带走。李景隆见北京空虚,便围攻北京,然而老弱病残在姚广孝和燕王妃徐妙云的指挥下,变成了一群虎狼之师,硬是把李景隆的50万大军屡屡打退。
而朱棣则趁机带着精兵在北京周边大大折腾了一番,还把宁王和他的朵颜三卫也裹挟进来,搞得声势浩大。李景隆不敌,朱允炆只好再次集结60万大军北伐。而这次,姚广孝见朱允炆派出倾国之兵,南京空虚,正中下怀,就建议朱棣绕过北伐的军队,轻骑挺进,径取南京。
果然,朱棣出乎众人所料,率骑兵突然出现在南京城外,南京城墙虽修得固若金汤,但没几个人值守,而李景隆、 谷王朱橞等人早已心有所属,直接打开城门,朱棣不用攻打,就进了南京城,成功登上皇位。
朱棣以区区燕地一方之力敌全国兵马,且最终获胜,历史上绝无仅有,而这份功劳非姚广孝莫属。朱棣让姚广孝还俗,赐他高官、府邸、宫女,但姚广孝拒不接受,仍是住在寺庙中,上朝时便穿上朝服,退朝后仍换回僧衣,直到永乐十六年病重。
得知84岁的姚广孝病重不起,朱棣匆匆赶往寺庙,再次问他有什么要求。姚广孝这才说道:“僧人溥洽被关在牢里很久了,希望陛下赦免他。”
溥洽是建文帝朱允炆的主录僧,朱棣攻入南京后,有传闻说溥洽知道建文帝的逃亡之事,甚至说他把建文帝藏了起来。朱棣问不出结果,便找个借口把溥洽囚禁在监狱十五年,直到姚广孝临终,才被释放。
溥洽出狱时,头发长达数寸,而且花白,他跪在姚广孝床前,哭着说:“吾余生,师所赐也。” 随后,姚广孝去世。
姚广孝于朱棣有从龙之功,为何不受封赏,直到临终才说出自己的愿望呢?其实,姚广孝在朱棣登基后,意识到自己多年的壮志已成,到了功成身退之时。还考虑到自己如刘伯温一样有大才能,如果像刘伯温一样隐于野,已经身为皇帝的朱棣,定会和朱元璋猜忌刘伯温一样,对他放心不下,招致杀身之祸。
所以,姚广孝选择隐于朝,把自己放在朱棣的眼皮子底下,让朱棣放心,自己也就安身了。而溥洽又被朱棣所忌惮,所以他一直等到自己临终之际,才提出这个要求,朱棣也不好推辞。
伴君如伴虎,纵观明朝功臣,大多被屠戮,就连刘伯温都难逃猜忌,而姚广孝却能成功保身,这正是他深谙和领导相处的学问。而历史中则蕴藏着人生成败的大学问,所以我们应多读历史故事,提升自己的思想格局,用智慧谋国、谋身、谋事。
《智囊全集》收集了历代智囊故事1200余则,既有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大谋略,也有士卒、漂妇、仆奴、僧道、农夫等小人物日常生活中的奇谋机智,令人叫绝。
众多名人对此书都爱不释手,纪晓岚一日三阅,曾国藩当做枕边书,康熙称为国之利器,只许内部传阅,杜月笙感慨说:'读懂这本书,才算读懂了社会。'看过此书的人,哪怕悟透十之一二,都可趋吉避凶,令人惊叹。
#双11好物节#下方链接足足六本,有白话文翻译、图文并茂,简单易懂,想学习、提升自己的读者可点下方链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