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作家‖【青灯古佛伴一生】◆曹秋芳

作者简介  

曹秋芳,山东省青年作家,济宁市作家协会会员,济宁市散文学会会员,嘉祥县作协会员,《齐鲁文学》杂志编辑,幼儿教师。喜欢读书,热爱文学,诗歌、散文在多家报纸、杂志及网络平台发表,校园新闻稿及教育随笔在多家教育平台展现。

青灯古佛伴一生

寺院给我的感觉是晨钟暮鼓,庄严、肃穆,出家人不苟言笑,讲佛讲经却又能侃侃而谈。

久闻昌隆庵有一位慈善高寿、青灯古佛伴一生的昌友师太。昌隆庵坐落于山峦,脱离了凡尘俗事,僻幽静而居少了俗扰纷争,青山绿水相绕,花草鸟语相伴,似一种世外桃源,天外之仙。

触目所及,所感所想皆一个“静”字,好一处修身养性之所。静中难免孤独,这也许正是当初寺院主持昌友选择这伴山而居之妙处吧。“一心向佛四面皆空。”“一个能够长时间忍住孤独的人,必然是思想上积极进取的人,人生目标有所追求的人。”忍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才是一个人最好的修行。

我轻扣院门,院内一居士慈祥地迎我入内。踏入寺院之中,静、雅更从中生,院内布局大有讲究。院内有一身着青色道袍的老者坐在树下的马扎上正在择菜,看到我进来,慈祥地笑着给我打招呼,我双手合拢还礼。后经介绍才知,她就是我要拜访的九十高龄的昌隆庵主持昌友师太。昌友师太身体健朗,不驼背不弓腰,眼不花耳不聋,更无病厌之相,说话声音洪亮清楚,实难让我与其高寿相连。

在一客房中落座后,我想和她聊聊过去,更多地了解在艰难的岁月中她作为一个出家人是怎么度过的?面对我的提问,她一直回避说:“没什么难的事,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以前的人都受苦,不光咱自己。现在好了,都好过了。”一位从不对人讲苦难的人,可想她的坚强。

邀我入寺院的居士邀请来了嘉祥村的一位退休老教师、老党员李培源给我讲述了昌友师太的人生历程:

昌友师太俗名不再考究,年幼时家住巨野境地,因父亲体弱多病不能负重,母亲卧床瘫痪不能自理,上无兄长下无弟,两个姐姐因家里难以养活,便早早打发她们出嫁糊一口饭吃。昌友法师的父母已无力抚养昌友,看着饥饿难忍的孩子,他们的内心十分的伤痛,为让孩子不被饿死,把年仅五岁的她送到了附近的寺院里,师父为她取法号“昌友”,意为:昌盛友善,能睦四邻,结善缘。后经种种原因,昌友跟着她的师父颠沛流离来到了嘉祥县境内嘉祥村的寺院。

当时昌友跟着师父、师伯(女)、师兄(女)便蛰居在嘉祥村内狭小低矮的寺院里。

听着李老师的讲述,激起了昌友师太对往事的回忆,才慢慢地插话进来。

昌友师太回忆说:在她七岁的时候,有一天,老家里来人,告诉她说,她娘快不行了,让她回老家送她娘一程,她师父执意不让她回去。她哭着、追着、喊着老家来的人,年幼的她也思念家里的父母。师父关闭了大门,比她年长几岁的师兄紧紧地抱着她,不让她出去。

昌友师太回忆这些时,用手拭了一下眼睛,我知道那眼睛流下的是对八十多年前挥之不去的伤心记忆。我不明白,老师父为什么不准昌友师太回家,也许是一朝出家,便永远没有家了,那个家回去有的只是更多的伤心,会让昌友有了更多的杂念,斩断过往,也许是最好的修行。可是人非草木,谁又能无情!

伤心过往不必再忆,该抛的皆抛去,才能换得内心的清静,守得住内心的那一方净土。佛家讲四大皆空才能有更高深的修行。

昌友在寺院跟随师父读《三字经》《百家姓》……七八岁时开始读经书,昌友师父虽未进过学堂,却饱读多种经书,可以用学富五车来形容。一个人读书是寂寞的却又是乐此不疲的。

随着时光的流逝,昌友渐渐地长大,又逢抗战和内战时期,昌友和师父、师伯、师兄一家四人无论多么艰难,从没想过还俗可以有个依靠,过正常人的日子。

李培源讲:战乱的日子,女人是最难过的。当时嘉祥村里的村民为了保护她们,组织了民兵团,并配备了两支长枪护送她们到外地寺院避难。解放后,她们又重返嘉祥村寺院。

昌友师太说,解放后,都分了土地,她和师父、师伯、师兄分到了八亩地,她们和当地百姓一样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天吃饭的耕种生活。那时候全国展开了破除旧思想、封建迷信的斗争,拆道观,扒寺庙。当时要拆除她们的寺院,让她们还俗。昌友的师父和师伯,坚决不同意,出家即无家,没有还俗的道理,吃斋念佛是她们毕生的追求,尘间俗事与她们无缘。她们一直秉承着佛家思想,佛家的修为和佛家的善举。因为她们一心向佛的执着精神,打消了劝她们还俗的组织人员。

在当地有一习俗,百姓为了好养活孩子,都到寺院里为孩子求件道袍,为了满足周边村民的需求,她们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在昏暗的灯下做道袍,她们愿结缘每一位与佛家的有缘人。“居一方地,爱一方人。”她们广结善缘,与嘉祥村人成了分不开的亲人,嘉祥村有红白喜事时她们都帮忙,送去点滴之礼,表达她们的善心,她们的善举换来了嘉祥村人对她们的尊崇、尊重。

昌友的师父和师伯各身怀偏方,是祖上根据辈分传下来的。师伯的偏方是专治喉咙疼,或鱼刺卡喉咙,只要用了她的偏方便能治好,有一个治一个,有两个治一双。昌友的师父有治口疮的偏方,疗效奇好,药到病除。这种偏方是寺院里按辈支相传,只传给自己的嫡系弟子,用百姓的话说这就是养家糊口的技能,出家人也需要有养活自己的本领。

昌友的师父和师伯年龄已大,昌友的师兄得了眼疾,他们的日子过的是饥一顿饱一顿。嘉祥村里的村领导以及县妇联的人多次去寺院劝她们还俗,因为他们看着这四个出家人再难熬下去。寺院里没有收入,地里活只有昌友一个人干,自然是收成不好,当时只有十六岁身材瘦小的昌友为全家扛下来了所有。

昌友师太回忆说,她的师兄昌运因得了眼疾,行动不便,但固执的做一些事,给她们的那个家减轻负担。在一次去寺院前面的井里打水时,掉在了井里。昌友的师父后来因疾病缠身不治而终。寺院里只剩下了她与师伯相依相伴。

“文革”时再次掀起“破四旧”浪潮,很多的寺庙都被拆了,出家人都已还俗。劝她们还俗的人甚至用威胁的方式,昌友的师伯对威胁她们的人说:她们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让她们继续留在寺院,另一条就是死。前来劝说和威胁的人看到她们对佛的坚持,也被她们感动了,只好放弃劝她们还俗。

随着经济的改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嘉祥村依山傍水,又离县城较近,经济发展迅速,村里翻盖了一座座新宅,新宅地基一座比一座高。昌友和师父住的寺院成了村里的最低处,每到下雨季,寺院里便流入雨水,寺院的房顶也多处漏雨,屡修屡漏。昌友就下决心一定要另建寺院,扩展寺院的规模。为了这一目标,她更累了,农忙时在地里干农活,农闲时昌友便带着弟子一起远赴外地募化。她们省吃俭用,化缘得来的钱物一分不动。终于在2004年昌友把储存的三万元拿出来在山上扩建了庙宇,便是现在的昌隆庵。昌友师太长得瘦小,她却靠着坚强的毅力恒心和对佛家的忠诚信仰,建成了拥有三个大殿的昌隆庵寺院。

也许正是因为昌友师太那份心无杂念对佛的坚定信仰,才能其让九十高龄依旧身体健朗,精神矍铄。昌友一人曾孤居寺院多年,现在,年事已高的昌友师太不再寂寞,昌隆庵内已有五位师父相伴,香客不断,香火旺盛。

昌隆庵修缮古典高雅,依山傍水,已成了嘉祥县的一大旅游景点。昌友师太是山东省境内唯一一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出家人,慕名来访者更是洛泽不绝。

《齐鲁文学》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0)

相关推荐

  • 贾国勇/佛寺梵音(散文)

    一段传奇印证了金戈铁马的传奇故事. 一座兰若记载了李唐王朝的慈悲渊源. 如果没有缘分走进河南省淮阳县黄集乡的李家营,走进千年古刹遇佛寺,倾听那一段历史风云的传说,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座小小的佛家兰若会和李 ...

  • 完全正确,毫无用处

    完全正确,毫无用处_瞿昙之子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de2d0101000au5.html 按通常的说法,今年是二十一世纪的开端,同时又是新的千年 ...

  • 渊回佛家:学佛的人总犯这个毛病!轻慢出家人一定要尊重寺院师父

    渊回佛家:学佛的人总犯这个毛病!轻慢出家人一定要尊重寺院师父 大家好,我是李渊回,欢迎大家来到新一期的渊回佛家. 渊回发现很多同学师兄,都比较喜欢佛家的思想文化.只要喜欢佛家的思想文化,想去学习的这一 ...

  • 佛界在左,尘缘向右

    本来只是想吃土家鸡和农家菜,可是朋友们酒酣之余,聊起了附近的玄隆寺.忽然有人提议,那里有真正的出家人,要到山上去看看.这么高雅的建议,似乎没有人好意思反对,于是就去了. 一行人开着车在乡村公路上大摇大 ...

  • 在家人进入寺院简单注意事项

    2021-06-03 09:29·Fengqingying 这里有寺院几则简单的基本礼仪:第一.事师!不能直呼法师名号,不议论僧团是非,非时非地不拜,不宜走在师前,不宜站在师的上首,不应与师辩解.第二 ...

  • 普通人在寺院工作是什么感受?当和尚每月能挣多少钱

    对多数人来说,出家当和尚的几率,与成为亿万富翁一样,基本是零.越是几率小,往往就越好奇:和尚每月工资多少?寺院赚的钱都干嘛用了?寺院那些招人的信息是不是真的?和尚已经不够用了吗? 其实,除了要遵守清规 ...

  • 渊回学佛:寺庙中的和尚全都吃素,但大多数和尚比较胖为什么?

    渊回学佛:寺庙中的和尚全都吃素,但大多数和尚比较胖为什么? 胖和尚的现象是被人恶意放大,损害僧人形象罢了. 我们的伟人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出家师父们身材肥胖的事情,是被别人乱传放大的.虽 ...

  • 山东作家‖【相濡以沫 】◆曹秋芳

    作者简介 曹秋芳,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宁市作家协会会员,济宁市散文学会会员,嘉祥县作家协会会员,<齐鲁文学>编辑,幼儿教师.喜欢读书,热爱文学,诗歌.散文在多家报 ...

  • 山东作家‖【冰】◆曹秋芳

    作者简介 曹秋芳,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济宁市作家协会会员,济宁市散文学会会员,嘉祥县作家协会会员,<齐鲁文学>编辑,幼儿教师.喜欢读书,热爱文学,诗歌.散文在多家报 ...

  • 山东作家‖【傻四】◆曹秋芳

    作者简介 曹秋芳,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济宁市作家协会会员,济宁市散文学会会员,嘉祥县作家协会会员,<齐鲁文学>编辑,幼儿教师.喜欢读书,热爱文学,诗歌.散文在多家报纸.杂志及网络平台发 ...

  • 山东作家‖【我的世界不再温暖】◆曹秋芳

    作者简介 曹秋芳,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济宁市作家协会会员,济宁市散文学会会员,嘉祥县作协会员,<齐鲁文学>杂志编辑,幼儿教师.喜欢读书,热爱文学,诗歌.散文在多家报纸.杂志及网络平台发 ...

  • 山东作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曹秋芳

    作者简介 曹秋芳,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宁市作家协会会员,济宁市散文学会会员,嘉祥县作家协会会员,<齐鲁文学>编辑,幼儿教师.喜欢读书,热爱文学,诗歌.散文在多家报 ...

  • 山东诗人‖【曹秋芳诗选】

    作者简介 曹秋芳,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济宁市作家协会会员,济宁市散文学会会员,嘉祥县作家协会会员,<齐鲁文学>编辑,幼儿教师.喜欢读书,热爱文学,诗歌.散文在多家报纸.杂志及网络平台发 ...

  • 当代散文||【槐花多了一种味道】◆曹秋芳

    作者简介 曹秋芳,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宁市作家协会会员,济宁市散文学会会员,嘉祥县作家协会会员,<齐鲁文学>编辑,幼儿教师.喜欢读书,热爱文学,诗歌.散文在多家报 ...

  • 山东作家‖【天眼】◆曹廓

    作者简介 曹怀重,笔名曹廓,山东作协会员.作品发表于<当代小说><鸭绿江><中国艺术家><名家名作><青年文学家><牡丹文学>等 ...

  • 山东作家‖【走青州】◆李春芳

    作者简介 李春芳,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人,教育培训工作者,国学文化传播者. 走青州   一座青州城,半部中国史 青州是古九州之一,有着7000余年的发展史,5000余年的文明史,她的存在与泱泱中华文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