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父母在,兄弟姊妹是一家”,其实还有下半句,更加让人寒心
农村可是十分有意思的地方,没有高科技的覆盖,乡里乡间的更有人情味。比起都市来,小编还是更加喜欢待在田间玩一些农村才有条件玩的游戏。
农村淳朴的生活方式也造就了他们淳朴的性格,也创造出了一套独有的农村文化。就比如说俗语,老一辈的人们没有什么文化,不会文绉绉写几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就只能用通俗的语言来记录下自己的生活经验,为了给自己的子孙后代一个借鉴,让他们少走些弯路。
在过去的农村,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是十分落后的时候,大家想要儿子或者女儿,就会使劲生。在农村有七八个儿女的人家不在少数。
过去的农村生活方式落后,没有什么工业,就只能动手种地,靠庄稼来养活一家老小。兄弟姐妹们没人家里都会有几亩地,谁家地多,劳动力多,那谁家的粮食就会多一些,能卖的钱也就更多,生活状况也会好很多。
农村的老人们常常说:“父母在,兄弟姊妹是一家”,那么下半句是什么呢,小编今天来告诉你们,下半句更加经典。
在农村,人们对于父母儿女之间的联系看得十分重要,父母就是一大家子的主心骨。父母倘若都健在,那么这个家的凝聚力就十分强。
就算是兄弟姐妹之间有矛盾,但是有父母的约束和开导,家庭还是十分幸福和睦的。到了中秋、春节的时候,兄弟姐妹们和父母围在一张桌子前吃饭,聊聊各家发生的生活趣事是十分有意思的,父母就像一个纽带一样将儿女们紧紧的系在一起。
但是俗语的下半句:“父母去,兄弟姊妹是亲戚”。这句话看起来是不是就更加寒心了。
父母在的时候,大家就是一个娘肚子里出来的孩子,不管矛盾多大,关系还是很好的。而父母去了,人生没有了归途,没有了受伤时可以依靠的港湾,同时联系兄弟姐妹的那根纽带也断了。
子女们都拥有了自己的家庭,拥有了丈夫妻子儿女,有另一个家庭牵绊着。虽说哥姐就像是父亲母亲一样。但是在之后的日常生活中,大家因为利益冲突,难免会有一些矛盾和摩擦。俗话说“人穷莫走亲,位卑莫劝人”,利益还是让一切感情变淡的始作俑者。
在如今这个经济社会中,兄弟姐妹们忙于生计,之间的互相走动越来越少,感情就变得越来越淡了。兄弟姐妹之间就变成“亲戚”了。
俗话说:“一辈亲,二辈表,三辈不了了”。父母在的时候还能其乐融融聚集在一起,而父母去世之后,亲兄弟之间的嫌隙增大,来往就不频繁了。到了他们的下一辈,可能就老死不相往来了!难道随着血缘的淡薄,人们之间的关系就变得越来越疏远了吗?
对于我们这篇文章提到的俗语,有的人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父母在世的时候对某一个子女偏心而导致的结果。
因为父母还在的时候,大家为了表现得孝顺一些,就会顺从父母的心意。就算是心里有一些不满意,也不会表现出来,只会压在心里,到了父母去世的时候,就直接不和被偏心的兄弟们往来了。
要我说啊,如果真的是这个原因,那么未免有一些小气了。虽然因为性格问题,父母可能会更偏爱某个孩子一些,但是毕竟大家都是亲兄弟姐妹,父母既然都已经故去,何必因为死者一些行为而跟生者闹别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