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鱼类缺氧翻塘的特定气候及水文生态系统因素及其原因原理---鱼缺氧除了放养密度过大原因外,还受水层对流和水体分层的影响!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专注水产,深耕养鱼第一线,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不标题党。用养殖人的语境,让你在短时间内享用一份精品!

最顽固最难对付的锚头蚤病

简析鱼类“白露瘟”及防控
简析鳃霉病及其防控建议
疑难杂症鱼病:鱼类败血症
鱼塘泡沫的产生原理及应对

蓝藻的前世今生和来龙去脉

水锈发生原理及其应对办法

水产渔用十四种杀虫药驱虫剂

渔药中毒(或投毒)及其解救措施

鲫鱼出血型暴发性鱼病的治疗

预测鱼类可能浮头及解救措施

水产投入品要正确认识理解运用

说一下工厂化和循环水养殖

使用生物制剂调水缺氧时不用

科学增氧与开机增氧十八原则

水产养殖与施肥方法与技巧

水体四个常用指标及调合方法

鱼类赤皮病(受伤病)的诊治防控

养殖行业“智商税”套路多!

分析鱼在水面跳跃不安的原因

增氧机的应用数据及其配置安装

鱼类厌食或者食欲不振原因分析

鱼类缺氧翻塘,时常发生在鱼类密度过大或者气候恶劣时,造成水体严重缺氧而成,因为鱼的放养密度过大,相应的投饵也多,鱼的需氧量大连带粪便及其有机污染严重,这是缺氧死鱼的首要原因,气候异常居次之,在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即过肥的水恶化的水体中,此类水体有个明显的特征指标就是水中溶解氧十分低,一般都低于3mg/L甚至更低,这也是容易造成缺氧死鱼的另一个原因

鱼类密度过大气候恶劣过肥的水水体恶化,这几个造成缺氧死鱼的原因,我们大多数人都知晓并能掌握。但是,在没有前述几个条件下,鱼的密度不大,水也不肥,凭感知应该没有多大问题,但事实上每年在此情况下仍有缺氧事故发生,这就是本文所要说的特定气候及水生态系统变化也能发生死鱼事件的缘由。这类因素最容易让人疏忽大意,每年由此突然发生的死鱼事故让人猝不及防,这就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水的密度大小

世间万物大多是"热胀冷缩"的现象,而水却是相反的是"热缩冷胀"的反常现象,水的密度就轻重而言即是"热轻冷重"。在温暖的天气,白天的水经过太阳晒了后,热而轻的水总是浮在上边,日落之后,随着气温的下降,上层水受冷,密度增大,冷而重的水开始缓慢地向下沉降,若夜里气温较高,水的温度下降缓慢,上层的水要到凌晨才降到池底。

白天和晚上温差过大比如温差在10℃以上就很危险,如果水温持续下降,因为淡水水温温度越高其密度越小(轻),温度越低其密度就越大(重),密度越小的水会上扬,密度越大的水会沉底。如果温差在6℃以内,鱼塘的水体则基本上安全没多大变化。

水体的水层对流

在夏秋季节,白天是晴天,如果遭遇傍晚或夜间突然降温且降温幅度较大,会导致池塘上下水层迅速对流,底层沉渣泛起触发有机污物激活,本来夜间没有光亮缺乏光合作用造氧,水中生物纯粹是耗氧行为,因此,无论鱼多鱼少,在此密度流的情况下耗氧因子叠加,很容易引起水质变坏并至水体缺氧而致鱼类浮头。

在夏季的高温晴天,突然下雷阵雨或者暴雨,雨水使池塘的表层水温迅速下降,这会引起池塘上下水层迅速对流,上层溶氧高的水对流到下层,下沉的水很快会被底层的有机物分解消耗掉氧气,导致池水整体溶氧水平急剧下降,无论塘里鱼,有大概率的会引起鱼类浮头。

也就是说,冷而重的雨水很快沉到水底,把池底沉淀的饵料、肥料剩渣、生物残体翻到水的中上层来,这些有机物质会大量消耗水中氧气,有时来不及等到早上见光,水中溶氧就会消耗殆尽,此时的鱼很容易因缺氧而出现浮头翻塘。

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出现相反的情况,气候冷热突变,或寒潮来临、或者下雪、或者风风雨雨、或者结冰,都有可能使水层温差逆转——水底层温度高于水表层温度,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底层的高温水上行,容易引发底质沉渣泛起,也较易发生缺氧翻塘。

水体的冷热分层

夏秋季节,如果久晴无雨,池水温度会逐渐升高,鱼是变温动物,随着温度的提升,鱼类的食欲大增,养鱼人自然是大量投饵,鱼的耗氧率也随之上升。但是,水中溶解氧特性是水温越高溶解氧则越低,水中溶氧速率而鱼类耗氧,这一高一低的"矛盾体"只要达到一定的极限值,哪怕池塘里的鱼并不太多,也会缺氧翻塘。

热天时节,鱼池水中的溶氧变化和差异是很大的。白天,由于上层水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大,上层水体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氧气,如果天气晴朗无风,可以超过饱和度的2-3倍。但是,这时的上层水的水温比下层水的水温高,即上热下冷,因为"热轻冷重"的水反常规律,则池水不能对流,形成了所谓的"温跃层"即冷热分层。而底层水不见光照产氧又没溶氧补给,因此,底层水体氧气不多甚至形成"氧债"待补偿。只有在夜间时,随着气温的下降,表层水逐渐变冷后,才会缓缓沉入下层水域,池塘下层的溶氧才得以补充,"氧债"才会偿还。但是,这会促成整个水体溶氧水平大幅下滑,水体缺氧有时在所难免。

当水温和气温两者温度差异不大时,水的分层现象则不明显,所以,春冬两季低温期时,上下水层的水温大致平衡,但在夏秋两季高温期时,则是表层水温高于底层水温,水体分层现象就是必然的。

综合

水体的水层对流是可以不流动时它流动了,水体的冷热分层则是要它交换时它却不流动,这就是自然规律,可敬不可畏。当鱼的密度不大,水也不肥时出现缺氧现象,在一般情况下,究其原因就是水体上下对流和水体水温分层这两个水体自然规律所促成。这两个不容易让我们察觉到的隐秘现象,让有些本以为是很平常密度的养鱼人吃尽了苦头,让人怨烦不已。

所以,当傍晚或晚上下暴雨时,要到池边察看是否鱼有异常行为,如果发现离天亮还很久而鱼就浮头了,应及时冲注新水或开启增氧机。当高温持续多日,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每晚开机增氧才是"平安符"。

资深老道的养鱼人,则会在水体对流时,晚上提前开机增氧,以最大化增加水中的溶氧均匀度;在水体分层时,中午短暂开动机械来打破水的冷热之分,破坏水的分层,融合水的温差,又改良了水质。

如果在天气明显出现异常不适(比如闷热、雨没落透、即将暴雨等)的状况下,或者我们人体因气候不适而感到特别不舒服或憋闷时,这些都是自然界发送给我们的一个危险信号,这就要特别注意防范水生动物们的缺氧。在明显要缺氧翻塘而忽略大意,或者为了节省电费而让增氧机"玩忽职守",仍然还是出了事,浮了头死了鱼,这是我们在犯"谋杀罪",这是行业上存在已久的痼疾,值得大家反省和惊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