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讲述:没有人骗你,都是自己骗自己 2024-07-31 00:16:29 明代有一个人,对于买卖古董的看法,说了特别高明的三句话,他说:“任何一个人,一生只做了三件事,便自去了。自欺、欺人、被人欺,如此而已。”我当时看了,拍案叫绝。岂只是买卖古董,即使是古今中外的英雄豪杰,谁又不是如此。人不自欺,几乎是活得没有人味。我们从生到死,今天、明天、大后天,随时随地,总觉得前途无量、后途无穷才有希望,才有意思。其实,那些无量、无穷的希望,都只是“意识”思想形态上的自我意境而已,可以自我陶醉,不可以自我满足(讲到这里,特別声明,不要误会了人生,就心灰意懒。你明白了大学之道,才知道做人的意义)。——《原本大学微言》人没有悟道以前,没有一个是聪明人。当年达摩祖师到中国来,就是要找一个“不被人欺”的人。我们普通人都经常被欺,那么是谁骗了你呢?其实没有人骗你,都是自己骗自己。我们前面说过,一般众生的心理状况有八十八种结使,归纳而言,就是见思二惑。见解观念和思想形态两方面的颠倒迷惑。所以说“当知此想,从颠倒起”。由一些颠倒错误的心行,引发了许多颠倒错误的实际行为,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我们这个痛苦烦恼的生命就是“皆由前世颠倒行故,而得此身”。有了这个身体,我们又被这个身体所骗,以为这个身体就是我,这就是“身见”,始终要抓住这个身体,舍不得离开它,认为它既可爱又宝贝。其实“如此身者,种子根本皆为不净”。你们研究过这个生命,这个“身”的种子是什么呢?照现代医学常识来说,我们这个身体是由女性的卵子和男性的精子结合而成的。光从这一点上看,这当然是不净的。再加上多生累劫种种颠倒不净的心念、行为,于是就形成了现在这个污秽不净的身子。但是一般人并不以为然,通常是对着镜子,越看自己越可爱。——《禅观正脉研究》人,因为有“自欺”,才会“欺人”,最后当然要“被人欺”。换言之,人要自爱,才能爱人,最后自然可被人爱。也可以说,人要自尊,才能尊人,这样才能使人尊你。那么,曾子所说的“诚意,毋自欺也”,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你必须要先注意一个“毋”字,这个字,在古代是和“弗”、“勿”、“莫”通用的,等于现代语的“不可”、“不要”。毋自欺,就是不要自己骗自己。“意识”,是“心”起分别理想作用的先锋。它旋转跳跃变化得非常快速,而且最容易作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自我肯定或否定。它就在我们脑子里盘据活动,发挥思想、理想、幻想等成千成万的作用。但它本身是把握不住,想过了用过了便溜了。它把好坏交给我们的“知性”去判断。它把种种影像收集归纳以后,又交给了“心”来安排收藏。要使“意识”净化,除非你真要做到“内明”反省的学问,随时留意它的活动,使它能“知止而定,定而后安,安而后静,静而后虑”,才能得到真正的“诚意”境界。这里的“诚”字,是包括专一、安定、无私、明净的意义。所以子思著《中庸》,便说:“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诚者,自成也。”同样是发挥“诚意”的内涵。这是“内明”之学的精髓所在。同样的,我们平常生活中,对人处事,也是这个“意识”的作用最为重要。但你如果对“内明”学养不到家,那被“意识”所“自欺”、或“欺人”、“受人欺”是势所必然,事所难免。因此,孔子特别指出对于“外用”方面就要做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才好。换言之,在“外用”方面,孔于是教我们对人对事的原则,不可随便任意妄为,不可认为必然如此,不可固执己见,不可认为非我不可,这都属于“意识”不自欺的警觉。因此,曾子开头便说:“诚其意者,毋自欺也。”譬如说,人人都会埋怨被别人骗了,其实,人不自骗,谁又能够骗了你呢?相传禅宗的初祖达摩大师初到中原,将要入山面壁的时候,有人问他,大师啊!你来中国的目的是做什么?达摩大师便对他说,我要找一个不受人欺的人。达摩大师才是真大师,人能先不自欺,才能不受人欺(小心,也许我正在自欺,而且又欺了大家)。——《原本大学微言》 赞 (0) 相关推荐 此生,不要去怪任何人! ............................................. 此生为人, 会遇见很多人. 无论你遇见了谁, 都是冥冥之中注定的缘分. 他们带着各自的使命, 走进你的生命中 ... 君子慎独-诚意 君子慎独-诚意 [原文]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①.如恶恶臭②,如好好色③,此之谓自谦④.故君子必慎其独也⑤. 小人闲居为不善⑥,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⑦,掩其不善⑧,而著其善⑨.人之视己,如见其肺 ... 实在了,骗你的人就多了;有用了,找你的人... 实在了,骗你的人就多了:有用了,找你的人就多了:没用了,远离你的人就多了,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往那个方向努力.持之以恒,别懈怠:锐意进取,别消极:坚持不懈,别放弃. 达摩大师,《破相论》 达摩大师,《破相论》 南怀瑾老师:一般人都是“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孟子曰:"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等于说一个人生了七年的病,"求三年之艾"治自己的病."艾"是针灸用的.针和灸是两件事 ... 南怀瑾老师讲述:傲慢的人,他根本就是自卑 天下有常胜之道,有不常胜之道.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二者亦知,而人未之知.故上古之言:强,先不己若者:柔,先出于己者.先不己若者,至于若己,则殆矣:先出于己者,亡所殆矣.以此胜一身若徒,以此任 ... 南怀瑾老师讲述:识人相法 有这样一则笑话:清朝末年,国库空虚,于是鬻官卖爵,设立捐班,定下价格,捐多少钱,便可做多大的官,以资敛取.当时有一个发了横财的船夫,捐了一大笔钱,得了一个七品顶戴,也在礼部学了礼,大概用苦功学了一段时 ... 南怀瑾老师讲述:很多年轻人身体差,都是阳气不足了 我们人身体上每天的气候,从夜里十一时开始,一直到第二天上午十二点,都是阳气:下午属于阴气.现在都市很多年轻人,都是阳气不够,上午起来昏头昏脑,一点精神没有:到下午睡一个午觉起来,精神慢慢好了:到夜生活 ... 南怀瑾老师讲述:千万别小看他!他是大彻大悟的人 孔子用一段话讲自己心性的修养,你们注意哦,心性修养很难,不像佛家.道家讲打坐.飞升,没有这个事.孔子一辈子做学问,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十五岁就晓得立志了.孔子是个孤儿啊!生 ... 南怀瑾老师讲述:每个人内心的争斗从来没有停止过 我们的意识所产生的思想形态,在我们心中脑里,随时都有矛盾乱流,形成业力.任何一个人,随时在心中脑里,有理性和情绪上的斗争,随时自己和自己在争讼.打官司.除了能"自净其意"以外,&q ... 南怀瑾老师讲述:什么样的女人才有福气? 南师说: 我见过一个人,心很高,很会嫌弃,在感情上也如此. 嫌弃说明一个人看不起东西,不懂得珍惜,总觉得得不到满足.这就是饿鬼的心态.饿鬼的心态,怎么能感召到富贵呢,凡是饿鬼心态的人,往往是饥饿的状 ... 南怀瑾老师讲述:张嘴吐气的应用窍门 有一位老朋友,脾气很暴躁,来台湾以后,我问他脾气好些没有,他说脾气更大了,问我有没有办法.我说有一个办法很简单,你做到的话,包你有用处.当你要发脾气的时候,你赶快做个气功,把嘴巴一张先吐一口气,再用鼻 ... 南怀瑾老师讲述: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我们看到小人的厉害处,往往是在小的地方,找到一点点小事,轻轻地一拨,情势就转变了,这就叫做"谗言".每个人的心理,具有先天性的缺点,最喜欢听信谗言和小话.尤其作一个高居上位的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