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阴风木★脾虚,慢性荨麻疹

厥阴风木:阴尽阳生,所以定为一年之始。这时的气候特点是地气返暖,万物萌动,“木”表示生发,“风”除了显示多风,还表示多变化而不稳定,称为“善行而数(shùo)变”。

【治厥阴风木法】桂枝苓胶汤:

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  茯苓 当归阿胶

上热加黄芩

下寒加干姜、附子。

*【风】

风气善行而数变。有病人说,大夫,我这个头痛时而侧边,时而后边;皮肤瘙痒病时而手上痒,抓完这边,那边又痒,时而背上又痒。

这是风邪,就要用风药,在辩证的基础上,视病人病情轻重而选用:

小风药 防风 荆芥

中风药就是 川芎 苍术

大风药就是 羌活 独活甚至麻黄

一个卖六合彩的病人浑身瘙痒,一抓就一条血痕,从手背一直抓到脚下去,治了大半年都是清热解毒除湿还有活血的一些药,甚至连最厉害的全蝎、蜈蚣都吃过,风还赶不走,毒还不能减轻。

一看舌头那么淡胖,才知道他平时还吃海鲜、鸡蛋、牛奶,我叫他立马把这三样断掉。然后给他开四君子汤加防风 荆芥、丹参 菖蒲八味药。吃了7剂后,没有痒过,大半年都没有再痒过。

后来吃了鱼虾又再痒。照这个方子吃,还是不痒。

为什么?

脾虚用四君子,血不行则风不去

丹参、菖蒲能行血开窍,把风赶出去。

荆芥,防风能够祛风止痒

所以8味药就是治疗脾虚,慢性荨麻疹的妙药。

*司天之气厥阴风木,主上半年气候风气淫胜,也就是风大,人容易犯什么病呢

第一、心胃疼痛,上连两胁,这是说心窝下闷痛,扯着两侧的肋骨都疼;

第二、膈咽阻塞,饮食不下,舌根硬强,食入则吐,食不化为冷泄、腹胀大,这是说人不想吃东西,吃了也吐,吃下去的东西也不消化,要么吃什么拉什么,要么不拉就堵在中焦,腹部胀得很大很难受;

第三、气结成瘕,小便不利,这是说气不通畅,水湿聚集在一起变成痰饮,痰饮凝固而成肿瘤,气不通,毛孔不开,膀胱没气压,小便拉不出来或者尿得不痛快,滴滴答答,这都是风木克脾土之故。

体内风气通于肝,厥阴风符合木性,主动,主升发。
风木被郁遏,则郁怒而克脾土,风动而生泄,证可见腹痛下利,亡汗失血之证。

  其因肝本藏血而华色,主筋则荣爪,风动(风遏)则血耗色枯,爪脆筋急。但凡目眦唇黑,爪断筋缩,皆为厥阴风木枯燥也。“风木者,五脏之贼,百病之长。凡病之起,无不因于木气之郁”。

  风木指肝,意思说肝为“风邪”成为五脏之贼,故广泛定义,若大气自然界当年主厥阴风木之运,风邪则太过或郁遏,造就当下肝木横逆或肝郁之证

  厥阴风木,主气上为每年的第一气,从上年的大寒到来年的春分。这两个月中,我们所处的大气层为厥阴风木主令。主令,也就是主管的意思。这两个月的气候特征就是厥阴风木。

  前面已经提到,正常的厥阴风木基本上是三个特征

第一个是此时空气中地气所占比重很低。相对于太阳寒水来讲,太阳寒水之时,地气全部潜藏于地下,天空中天气的比例占到全部。而厥阴风木之时,只有少量的地气升发到空中。此时,地表渐渐回暖,暖气本欲上升,而空中气温很低,暖气依然受到寒气的压制,所以暖气在升发的过程中就形成了风。此时暖气上升带动地表草木的萌芽,所以又称为木。所以,厥阴风木这个特征还是相对偏于寒的,草木也只是限于萌芽开始生长的状态,上升之力度相对于正常的气机来讲,还是比较薄弱,弱于正常的生发。

  厥阴风木这种状态,和其它的五气在一起是一种平衡的状态,即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和太阳寒水。这种平衡状态下,人体是健康无病的。如果厥阴风木太过就会导致一种失衡,这种失衡会表现为阴气上升不足,温度偏寒、内风偏大。

  从人体上来讲,厥阴风木之气为肝气,主令于左侧小腹,位于下焦。脾胃位于中焦。所以厥阴风木会影响到脾胃的功能。正常的人体气机平衡,不会出现不适。

  如果主气是厥阴风木,客气也是厥阴风木,两个厥阴风木合在一起,也就是造成寒偏盛、升发之力更加不足。

       如果厥阴风木在下,阳明燥金在上,或者是中运为金,出现一种金克木的状态,这种情况也会造成厥阴风木之气郁闭在下焦,出现下焦厥阴风木过旺。

  厥阴风木过旺,那么和天气一样

第一就是造成人体小腹部偏寒,阴气上升不足,造成上焦津液不足。
第二就是会在小腹部位形成风,这个风就会挤压到脾胃,造成腹部阵痛,土气不得下传,消化吸收不正常。
从整体气机上来讲,也就是左路上升之力不足,也会造成上焦气虚,胸闷气短
其脉象,正常脉象厥阴风木为弦脉,两个厥阴风木加到一起,就会成为大脉,这个大脉也就代表了小腹里的风,风气胀满之象。

  肝郁,就是肝中之气不能正常升发,都郁积在肝里了。肝中本来压力就大。而到了下半夜,天地之间升发之气特别旺,肝主升发,又影响到肝,肝里的压力更大。特别是凌晨1点到3点,此时气血循行肝经,又给肝补充能量。所以,此时肝中的压力是最大的。此时压力最大,魂在肝中待着不舒服,自然就会跑出来。这种就是半夜容易醒的原因。

  有的是过了这个点,3点以后就能再次入睡。这是肝中压力减轻了,魂看到环境舒服了,又回来休息了。有的是需要5点后才能再次入睡,那是因为5点后肝中的压力才能减轻。

  此时调理气机,就要温升左路。以温暖下焦之药,如附子、巴戟天等配合帮助升发之药,如桂枝白芍之类,辅以理中汤调理中土

  六气与五行同类,是由四时阴阳的变化而发生的,但六气在天而无形,五行在地而有体,二者是相互对应的关系,在天为风,在地为木,为东方所化,其他五气亦复如是。五行只有一火,而六气分为君相二火。

  六气无形但能从其用上把握,反映出来就是三阴三阳。故三阴三阳为六气所化,风化厥阴,热化少阴,暑化少阳,湿化太阴,燥化阳明,寒化太阳,六气为本,三阴三阳为标。所以一般在运用上就以太阳寒水、阳明燥金、少阳相火、太阴湿土、少阳君火、厥阴风木来代表六气。

  《天元纪大论》: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然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金木者,生成之终始也。气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损益彰矣。

  六气之中,厥阴风木最为独特和重要。

  人体生生不已的阳气一动就是厥阴,就是由阴出阳的一刹那,一气周流循环一周重新开始的起点。如果这一气不能回转过来,阴就不能化阳,就好象有冬无春,不能发陈,生机全无,所以元气的回转,生机的回转都在厥阴。

  六气之中,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火性炎上,水性润下,木性生发,金性敛降,土主运化,各有其性。只有厥阴风木是流动的,是一股生发之气,这股生发之气就是人体内流动的阳气,春三月,风气鼓动,则万物甲坼。

  《金匮》: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能生万物。

  人体内的阳气生发运行就是一股风气,但是这股生发之气刚刚由阴出阳,比较柔弱,所以容易受到阻碍而郁遏,风气不能郁,一郁就会积滞,导致气郁,人生病首先是气郁,所以绝大多数的病都会和厥阴有关,故风为百病之长,肝为五脏之贼。

  太阳中风,就是厥阴之气不得疏达。天有厥阴风木之气,这股木气变为虚邪贼风,就成为风淫,则感应人体的厥阴风木之气,人体的厥阴之气因外在厥阴之气加强而突然加重,就会导致乙木郁遏,不能升达。

  外感伤风,风气开泻,卫气不能敛,营气不能开。风气开泻,首先导致卫气不敛,肺胃之气不能敛,肝脾营血之气郁滞。肝脾营血郁滞则导致厥阴不升,少阳相火上逆。少阳相火上逆导致营气愈不能和,卫气愈不能敛。卫气不敛就会导致汗出,翕翕发热等。中风实际上是厥阴之气不得舒达,导致太阳表层产生的病。

  桂枝汤,左边桂枝升木气,右边白芍降相火,都是为了木气本身的特色来用药。所以桂枝汤,实际是属于厥阴的方子,是治疗木气的方子。

  所以,风类药其实是调畅人体内部气机,主要是阳气的

  附手足十指麻木

  厥,逆也,手足因气-血逆而冷也。因气虚为主,有因血虚。气虚脉细,血虚脉大,热厥脉数,外感脉沉实,有痰脉弦。因痰者,用白术、竹沥;气虚,四君子;血虚,四物;热厥,用承气;外感,用双解散加姜汁、酒。有阴厥阳厥,阴衰于下则热,阳衰于下则寒。手足麻者,属气虚;手足木者,有湿痰死血;十指麻木,是胃中有湿痰死血。

  【附录】厥者,甚也,短也,逆也,手足逆冷也,其证不一,散之方书者甚多。今姑撮大概,且如寒热厥逆者,则为阴阳二厥也。阳厥者,是热深则厥,盖阳极则发厥也,不可作阴证,而用热药治之,精魂绝而死矣。急宜大小承气汤,随其轻重治之。所谓阴厥者,始得之身冷脉沉,四肢逆,足蜷卧,唇口青,或自利不渴,小便色白,此其候也。治之以四逆、理中之辈,仍速灸关元百壮。又尸厥、飞尸、卒厥,此即中恶之候,因冒犯不正之气,忽然手足,此是卒厥客忤,飞尸鬼击、吊死问丧、入庙登冢,多有此病。以苏合丸灌之。候稍苏,以附汤,中汤加之?风中身温,气中身冷,以八味顺气散或调气散。如有痰,以四七汤、导痰汤服之。

  【附方

八味顺气散 见中风类。

  调气散

白豆蔻 丁香 檀香 木香(各二钱) 藿香 甘草(炙,各八钱) 砂仁(四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沸汤点服。

  平胃散

  苍术(泔浸,五斤) 浓朴(姜制炒) 陈皮(各三斤) 甘草(炒,三十两)

  上为末。每服五钱,姜三片,枣一个,煎服,入盐一捻沸汤点服亦得。

  四七汤

  浓朴(二两) 茯苓(四两) 半夏(五两) 紫苏(二两)

  上每服四钱,水一钟,姜七片,枣一个,煎服。

  承气汤 见痢类。

  四逆汤 理中汤 姜附汤 并见中寒类。

  乌梅丸 见心痛类。

  导痰汤 见痰类。

  风者,厥阴木气之所化也,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人为肝。盖厥阴肝者,生于肾水而长于脾土,水土温和,则肝木发荣,木静而风恬,水寒土湿,不能生长木气,则木郁而风生。

  乌梅丸是《伤寒论》中厥阴病篇的主方。厥阴是什么意思呢?

  《素问·至真要大论》讲:“厥阴何也?……两阴交尽也。”

  热为阳,寒为阴。两阴是哪两个阴呢?就是太阴和少阴。两个阴寒交织在一起,这个寒冷可想而知。交尽就是交到了尽头,也就是寒冷到了极点。中医讲,物极必反,重阴必阳。寒冷的极点,也就是阳气重新生发的起点。所以两阴交尽之时,也就是一阳初生之时。

  这和前面讲的肝为罢极之本,其实说的是一回事。肝五行属木,所以就用“厥阴风木”来概括木的这种寒热错杂的特性。

  “厥阴风木”在季节上主要表现为春天。而春天也正是乍暖还寒的气候特点。往往今天已经温暖得犹如走近了夏天,明天却又一阵寒风,让人重新穿上了冬装。有时候在大街上,我们会看到有穿短袖长裙的,有穿长袖外套的,还有穿棉鞋毛衣的。这种景象大概只有在春天才会看到。

  这其实正反应了“厥阴风木”的特点。阳气乍生,虽然增势蓬勃,但毕竟实力尚弱,所以寒热交替,反反复复,就成了春季天气的主旋律。

  厥阴病变,在人体的表现,也与春天的气候如出一辙。往往是寒热错杂,用中医的术语来讲就是“厥深热亦深”,病人高热的同时,却又有四肢厥逆不温的寒象。治疗的时候,也必须寒热并用,才能够帮助这个“厥阴风木”度过难关。治疗厥阴病最经典的方子就是乌梅丸。

  厥阴属肝,所以厥阴的病变,大都为肝脏系统的疾病。肝主筋,男性的生殖器官,在中医理论中称作宗筋,所以有关这方面的一些疾病,也可以从厥阴病的角度去治疗,这和我们前面提到的从春夏秋冬的角度来治疗是相一致的。

  厥阴风木,好比草木抽芽之时破土而出的状态。在人体,土就是脾胃,风木之气要破土而出,好比风气上顶要从脾胃中穿过。这种情况,脾胃肯定不会舒服,出现食欲下降,消化吸收不好等情况。所以讲木克土,就是这种状态。

  ,是局部的气压过高,形成一股股的气流,窜动不息,在人体也会有这种情况,突然一股气冲上来,如果冲到肺和气管,或者是咽部,就可能会出现猛烈的咳嗽,这种情况不可能压下去,反而要释放出去,没有压力才能好,越压反而会越重;也可能一股气冲到胃部或者食管,会突然地出现强烈的呕吐;如果这股气冲到肠道中,就可能引起猛烈的疼痛,肠子好像搅在一起,抽筋拘挛,这是风气在肠道中无法外出;有时候风气顺着肠道直达直肠,会出现很急很急的腹痛和拉肚子,甚至大便会喷泄而出。

  风气太盛,郁积在腹部,可能会肚子隆起,好像充满了气一样。

  如果体内风气盛,人就容易发怒,一点小事,平常算不得什么,可是会引起这股风气来,出现莫名地愤怒,控制不住脾气。这股风,正常会沿着肝经上逆,会表现为两边胁肋部充气胀满疼痛。

  如果这股气冲向下肢,会出现筋和肌肉痉挛抽紧,腿脚会突然发软,有时就会跌倒在地。厥阴风木如果突然到来,也会引起大凉,感觉腹部或其它地方发冷,有时气温也会突然凉下来。厥阴风木风气太盛,人就会不由自主地动来动去,有些孩子多动症可能就与此有关。

厥阴风木之病

重点:

1、木气之郁(桂枝汤);

2、风木之枯槁(当归阿胶)。

治疗:桂枝苓胶汤

( 桂枝 白芍 甘草  生姜 大枣 茯苓 当归 阿胶,上热加黄芩。寒加干姜、附子

厥阴风木对应的是春季,所以在闭藏了一个冬季之后,随着春意萌动,阳气也随之升起。春表现的是生机,生气;厥阴肝木之气,生于肾水而长于脾土。水土温和,肝木就能欣欣向荣;水寒土湿,导致“木郁风生”。

木性本是条达,但己土过湿的话会抑制木气的升发条达,反而会克土,继而生风疏泄失常,表现为“腹痛下利,亡汗失血”。肝主藏血,其主筋,其荣于爪,风动则血耗色枯,表现出的病态就是指甲脆,容易筋急(抽筋)。

风为百病之长,黄氏认为,凡病之起,无不因于木气之郁。

水生木,木生火,故木为水火之中气,病的时候,土木都郁滞,水火便不交,因此会产生外燥内湿、下寒上热的状态。手足同名经的手厥阴心包经属相火,从足厥阴主令化风,如果木气郁滞则厥阴心包自现本气——相火之气。

总 结:黄氏厥阴病


病因水寒土湿

病机:木郁木枯

变局:手厥阴心包自现本气所化—相火;

治法:治水土之寒湿,解木气之郁;若有手厥阴的变则清相火;

方药思路:

桂枝汤加味;

加减变化:

土湿+茯苓;

木枯+当归阿胶;

水土寒湿+干姜、附子。

(当归滋润滑泽,最能息风而养血,而辛温之性,又与木气相宜;阿胶息风润燥,养血滋阴)。

中医讲:风为百病之长。在所有的疾病中,风是领头的,是罪魁祸首。所以,防病先防风。
        风有两种:一是外风,也就是自然界的风,风邪侵袭人体,使人伤风感冒,感冒误治,又会变生出各种其他疾病,或者邪气潜伏下来,日后滋生不测。二是内风,也就是人体本身的风。
        外风是容易防的,其带来的疾病很迅速,能被人们很快地发现和治疗,我们姑且不论。值得注意的是内风。
        什么是内风呢?我们不妨把人体比作大自然。自然界的风,是一年四季都有的,春天熏风送暖,吹生了万物;夏天的凉风送爽,万物繁茂。这样的风都是好风,风中一切欣欣向荣。人体也有这样的风,因为是好风,所以我们感觉不到,日用而不知。但到了秋天,风里就开始有肃杀之气了,草木对其尤为敏感,开始在风里渐渐枯黄、摇落。渐渐地,到了冬天,风更大更凛冽了,草木在风里完全泯灭了生机。人体的内风也是这样,它起于中年之后,是人体自身的一种肃杀之风,它像秋风把大地带入叶落霜飞的季节那样,把人体带入疾病的季节,再带入死亡的的严冬。
        人到中年之后的各种病,都与这股内风有关;而中老年人防病,也要重在防内风。
        秋风起时,一叶可知。人体的秋风起时,有哪些迹象呢?
        风能带走水分。秋风带走大地的水分,所以秋天会比较干燥。内风也能带走人体的水分,中年之后,当你发现肌肤比以前干燥,尤其是手、足、面部发干时,即使没有什么其他的不适,也说明,你体内秋风渐起了。
        山顶上的风往往更大。中医说:“至高至上,惟风可到。”头部是人体最高的地方,也是风邪最大的地方,所以内风起时,往往在头部出现症状,如头晕、耳鸣、眼花、头痛等。出现这些症状,说明人体内的风邪已经很明显了,
        风能吹动物体,内风也能吹动人的肢体,使人产生摇晃、颤抖、抽搐等症状。如果有这些症状,说明你体内的风已经很大了。
        风是会越刮越大的。当狂风大作的时候,一切都被破坏掉了,这在人体就是中风。风可以在瞬间刮起来,人也可以在瞬间中风。中风,是内风造成的最迅速最严重的恶果,往往使人很快就瘫痪,甚至死亡。而其他病导致的死亡,也都跟风有关,只不过是风没那么猛烈而已。
        那么,如何预防和治疗内风呢?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那么,如何防人体的内风呢?
        要防内风,先要养好肝。《黄帝内经》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内风也是从肝而起的,所以内风又称“肝风”。但同样是肝的问题,男女又有差异: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女人到了35岁的时候,阳明脉开始衰了,脸庞不再娇嫩,变得焦黄,头发也开始掉了。可知,女人的衰老是从阳明脉开始的。男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男人到了40岁的时候,肾气开始衰了,头发开始脱落,牙齿开始枯槁,吃完饭得剔牙了。可知,男人的衰老是从肾开始的。
        女性的内风,在阳明脉衰之后出现。阳明属于土,肝风属木,土衰则风木之势尤其显得大,这就好比大树没有深厚的土壤作为根基,在风中会摇得更厉害。阳明对应的脏腑是胃和大肠,而胃和大肠的疾病在女性当中是很常见的,比如:胃痛、胃溃疡、便秘等。胃火上冲还会导致口臭;胃不和则卧不安,则会导致失眠。这些病都会加速阳明脉的衰弱,加速女性的衰老和内风的出现。所以,女性防内风,首先要养肠胃,不管在哪个年龄段,都要避免肠胃方面的疾病和不适,有胃中隐痛千万不要忍着,有口臭千万不要靠嚼口香糖来敷衍,有便秘千万不要拖延治疗。而且,中医临床表明,上述症状往往更青睐脾气较大、较容易郁闷的女性,而脾气较大、较容易郁闷有与肝相关,前者是肝火旺,后者是肝气郁。因此,要做到肝气舒畅、肠胃健康,关键还要心情好。
        男人的内风,则在肾衰之后出现。肾属水,肝属木,水能生木,如果肾水虚,不能生木,也会导致肝风更旺,好比一棵没有水滋养的大树在风中更容易折断。肾统领人全身的水液,贮藏人体最精华的物质,滋养骨骼、骨髓和大脑,还负责调控大小便。饮食、起居无规律,房事不节、劳心过度,都会导致肾消耗过多,造成性生活质量下降、尿频、尿急、夜尿多、易累、腰痛、腰酸、牙缝变大等,这些都是肾虚的症状,也是内风的前兆。这时候生活上就得非常注意了,尤其是要减少性生活的次数,因为性生活是直接消耗肾精的。
        除了这些,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到了中老年,还应该在饮食上有所注意,不要吃生风、动风的食物。这些食物,首当其冲的是鸡,鸡肉温肝,能鼓动肝气,健康的年轻人吃了,能鼓动体内的生气,所以鸡肉大补;但老年人吃了,则只能鼓动体内的风邪,加剧疾病。有经验的老中医经常告诫大家:人到了50岁之后,就不要吃鸡肉了。其他食物,如蘑菇、黄花菜、竹笋、鲤鱼、虾等,也最好少吃或不吃。

. 厥阴风木

世界上最大的阴阳就是天和地。其中天气按照其表现形式又分成六种,其中一种就是厥阴风木。厥阴风木的一个特点就是有风,可以引起天气与地气的动荡不安。

在天空可能引起气流不正常,对飞行会产生不好的影响,至少是增加了变数,使得没有以前那么安全。在地下,也会引起地下地气的动荡不安,动荡不安可能会表现为地震。

那么今年小雪之后,一直到大寒,是厥阴风木加临太阳寒水。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厥阴风木对常态会产生一个影响。使得天空和地下没有那么平静了。就看地震吧,近期发生了多少。飞行也有失事。

以后坐飞机,要避开厥阴风木。在厥阴风木值班的时候,也不要去容易地震的地方。

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在这样的时空框架下,最容易生哪些疾病呢?本文从大司天来分析。

中医有五运六气理论,可以有效地指导我们防治疾病。五运六气既可以60年为一周,也可扩而大之,以3600年为一周。前贤称之为大司天。

若从大司天来分析今时我们的五运六气状态,从1984年至2043年,司天为厥阴风木,在泉为少阳相火。也就是说,当下我们处于风木与相火当令的时代。本文所分析的高发疾病种类,即是从目前至2043年的这段时间。

我的观点是,厥阴风木司天容易导致今时一些常的疾病。以下详细分析。

一、厥阴风木司天

解释一下几个基本的名词:

为什么会有风?风从东方来,东方属木。所以说,风者,木气之所化也。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人为肝。

为什么厥阴通于风木?从大寒节气开始,天地之间阴极而转阳,故称厥阴。厥者,极也。阴极则阳,应于风木。

什么是司天呢?司,主持、掌管;天,气候、天象。在运气学说中,司天象征在上,主上半年的运气情况。

二、厥阴风木司天的气象与疾病分析:

厥阴风木司天,会出现哪些气象和疾病特征呢?

《内经》明言:“厥阴司天,风淫所胜,则太虚埃昏,云物以扰,寒生春气,流水不冰。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饮食不下,舌本强,食则呕,冷泄腹胀,溏泄,瘕水闭。蛰虫不去,病本于脾。冲阳绝,死不治。”

又说:“厥阴司天,客胜则耳鸣掉眩,甚则咳;主胜则胸胁痛,舌难以言。”

简单解释一下,厥阴风木司天时,风气下临,风属木,木克土。脾胃属土,所以脾胃会受风木克制而生病。一方面,表现为各种脾胃虚弱的症状,比如胃痛、纳差、打嗝、呕吐、腹泻、体重、肌肉痿缩等;另一方面,肝木偏旺,肝胆互为表里,肝气过旺则胆火上逆,亦会出现肝胆功能失调的各种症状,表现为两胁疼痛、目转、耳鸣、动摇掉眩、舌强不能言等。

清代大医黄元御解释地非常清楚,他说:“木以发达为性,己土湿陷,抑遏乙木发达之气,生意不遂,故郁怒而克脾土,风动而生疏泄。凡腹痛下利,亡汗失血之证,皆风木之疏泄也。肝藏血而华色,主筋而荣爪,风动则血耗而色枯,爪脆而筋急。凡眦黑唇青,爪断筋缩之证,皆风木之枯燥也。及其传化乘除,千变不穷。故风木者,五藏之贼,百病之长。凡病之起,无不因于木气之郁。以肝木主生,而人之生气不足者,十常八九,木气抑郁而不生,是以病也。

木为水火之中气,病则土木郁迫,水火不交,外燥而内湿,下寒而上热。手厥阴,火也,木气畅遂,则厥阴心主从令而化风,木气抑郁,则厥阴心主自现其本气。是以厥阴之病,下之则寒湿俱盛,上之则风热兼作,其气然也。”

三、厥阴风木当令的常见疾病分析

大体说来,厥阴风木当令时,容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其一,人们容易肝气过旺。肝旺则脾气大,木旺化火则火气大,所以个个都容易发脾气,动不动就容易发火。心不静,易烦躁。若更兼生活工作压力大,则肝木更旺,肝火更大。

其二,心脏病高发。肝属木,心属火,木能生火,木旺则火炽,上扰于心,则影响心主血脉的功能,导致心脏病发作。从生活中所见,心脏病患者往往源于脾气不好,动不动就发火。火大了伤心,最终诱发了心脏病。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死亡疾病,排第一的即是心脏病,占死亡人数的12。9%。另有数据显示,全世界1/3的人口死亡是因心脏病引起的。在我国,每年有几十万人死于心脏病。可以说,心脏病应该算是世界上大大疾病排行榜的第一名。我认为,这与目前属于厥阴风木当令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三,高血压和中风高发。高血压和中风都表现为血气上冲,源于肝木过旺。肝郁生风,风化为火,风火上攻,上扰脑窍,导致高风飘摇,即会出现高血压,一旦血管破裂或堵塞,即成中风。

在十大死亡疾病排名中,排第二的即是中风,占11。4%。有数据显示,世界上每年有624万人死于中风。中风的抢救时间极短,因为脑细胞在几分钟内就会死亡。

其四,癌症高发。癌症的根本原因是心病,由于心病导致了身病。虽然病在身体的某个部位,却源于长期的怨恨恼怒烦等负面情绪。而肝火过旺,就容易导致这些负面情绪。肝郁则怒,脾郁则怨,心郁则恨,肺郁则恼,肾郁则烦,五毒侵袭,脏腑功能失调,气化不畅,痰浊水饮瘀血等积滞,化为肿瘤。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所发布的最新数据,2020年全球新增的癌症病例约为1930万。人们往往痰癌色变,因为癌症的死亡率非常高。

其五,人们容易脾虚。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脾虚则气血化生不足,容易出现各种虚损之证。表现为各种慢性病,且持续加重,极难康复。之所以会劳损难愈,源于脾虚而气血太弱。

其六,多种血证高发。血证源于两点:一是肝主藏血的功能失常;二是脾主统血的功能失常。比如,白血病、紫癜、内脏出血等,都与肝脾失调相关。

其七,温疫高发。从气候来说,厥阴风木司天,就是天气风热交替多变,雨水偏多,阴气至极,容易发生瘟疫。凡厥阴司天,则少阳相火在泉,故火行于地而病温。

2003年非典流行,之后有猪流感流行,今时又有新冠疫情。之后,受厥阴风木司天影响,还会有持续不断的疫情发生。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学习中医治疗非典和新冠肺炎的经验,坚定地依赖《内经》的“天人合一”、“以正为本”、“扶正祛邪”等理念来防疫抗疫。

四、如何预防今时的常见疾病?

考虑到厥阴风木当令而容易诱发许多常见疾病,我们要预防这些疾病,就必需考虑五运六气的理论。

一则,养肾温肾

风木源于肾水,因为水能涵木。冬天由肾当令,肾水闭藏,一得春风鼓动,则阳从地起,遂产生了生意。若肾水温和,则水能滋木,则木气自然生发。反之,若肾水寒冷,水不滋木,则木气飘摇,郁而生风。

当重视养肾温肾,或服汤药,或用艾灸。比如,可用桂附地黄丸,或灸肾俞、命门诸穴,都可使肾水不寒,则肝木自然疏泄,就不容易导致风木过旺诸病。

二则,养脾运脾

木能调土,土能养木。若土气不升,需赖木气以升之;若木气不达,亦赖土气以达之。厥阴肝木生于肾水而长于脾土。若水土温和,则肝木发荣,木静而风恬。反之,若水寒土湿,不能生长木气,则木气易郁,百病丛生。

脾属土,土当厚,故当重视养脾运脾。温运脾阳,使脾阳不虚则气化有利,痰浊水饮不会积滞。可灸中脘、神阙、足三里诸穴,最能健脾扶阳。另外,亦可用六君子汤或香砂六君子汤等方药来调和脾土,使之不滞不虚。

三则,疏肝和肝

肝主疏泄,其为刚脏,以和为贵。和则风木舒畅,温则能生,万物禀和煦的春风而生机勃勃;若肝郁即为不和,不和则风木暴戾,摧枯拉朽,能毁万物。

故当疏肝和肝,让肝气和畅。需重视应用柴胡剂。

柴胡味苦辛,入少阳,能疏通肝木,推陈致新。凡手足少阳表里四经,包括肝胆、三焦、心包,皆以柴胡为枢机之剂。

柴胡剂的代表方即是小柴胡汤,仲景谓小柴胡汤之效曰:“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濈然而汗出解”。以是知柴胡证皆由于上焦不通,津液不下,胃气不和,故用柴胡来调畅上中二焦的气机平衡。

黄元御有“治厥阴风木法”,其用方为“桂枝苓胶汤”。其方:甘草、桂枝、白芍、茯苓、当归、阿胶、生姜、大枣。上热加黄芩,下寒加干姜、附子。此方最能和畅厥阴风木,值得我们重视。

.八字里的五行是出生那一刻的年月日时天干地支五行总结,五行的平衡是直接会影响到身体健康的,就是所谓的“先天体质”。这不是迷信是中医基础理论的范围。中国传统哲学把万物分阴阳、三才、再以五行划分。五脏六腑各有配对的五行,那么这次先说木。

木有阴阳,阴木为肝主藏血,阳木为胆主升发。阴木是辅佐阳木的,也就是说阳气的顺畅离不开充足的血液营养。

八字里没有木的人最明显出现的状态就是神经脆弱。因为中医的木在西医的范围内可以看作神经。

还有一些缺木容易出现的病症包括但不限制于:偏头痛,头晕目眩,慢性皮肤问题,甲状腺问题,睡眠质量不佳,抑郁症,眼睛类疾病,肢体疼痛类疾病,颈肩疾病,怕黑怕鬼等。

补木的办法有多种,例如多食用青菜,特别是春季生产的蔬菜。去大自然里散步呼吸新鲜氧气。早晨7点前起床,晚上11点前入睡,睡觉的时间很重要的,很多血虚的人主要原因都是晚睡。

肝主魂。魂是学习积极向上的一种意志。缺木的人需要打破自己的舒适区多多学习不一样的知识,知识开阔视野精神类疾病自然可以得到改善。

*风湿二气,交争于气交,湿得风气乃化为雨,万物得以盛长,化育成熟,人们容易患热少气,肌肉痿弱,两足痿软,下利赤白等病。

  下面谈风火病来源问题。

  风之旋动有两种情况,一个西北罡风,一个东南巺风,都会造成风旋动。

  一个干燥冷冽,一个温雨湿重

  罡风冷冽袭人,主要引起高烧 低烧 寒感,消耗三阳阳气。巺风温柔侵体,消耗津液,引起三阴问题。

  冷冽属阴袭阳,开始对付太阳,温热属阳侵阴,开始对付太阴

  一个表症 一个里症

  一个寒气 一个风毒

  寒气应冬 太阳应之,温热属春 太阴应之

  寒气伤表 温热风毒伤肺

  一个阳症 阴性药物 疗法对付之 瘟病条辩言明

  一个阴症 阳性药物 疗法对付之 伤寒论明载

  阴症先去寒 阳症先滋阴

  一个去 一个补 疗法各异

  阴寒发表除之 温热滋阴下之

  一个汗法 一个泄法

  一个升阳出表 一个排浊阴下流

  气可散而已 浊物可下而已

  寒气引表除之 风毒下泄排之

  邪有出路 一个表汗 一个下泄 大小便排除

  仲景明之而成名 吴瑭悟之而声播 皆是发扬药物疗法典范

  厥阴风木

  风者,厥阴木气之所化也,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人为肝。足厥阴以风木主令,手厥阴心主以相火而化气于风木,缘木实生火,风木方盛,子气初胎,而火令未旺也。

  冬水闭藏,一得春风鼓动,阳从地起,生意乃萌。然土气不升,固赖木气以升之,而木气不达,实赖土气以达焉。盖厥阴肝木,生于肾水而长于脾土,水土温和,则肝木发荣,木静而风恬,水寒土湿,不能生长木气,则木郁而风生。

  木以发达为性,己土湿陷,抑遏乙木发达之气,生意不遂,故郁怒而克脾土,风动而生疏泄,凡腹痛下利,亡汗失血之证,皆风木之疏泄也。肝藏血而华色,主筋而荣爪,风动则血耗而色枯,爪脆而筋急,凡眦黑唇青,爪断筋缩之证,皆风木之枯燥也。及其传化乘除,千变不穷。故风木者,五脏之贼,百病之长,凡病之起,无不因于木气之郁,以肝木主生,而人之生气不足者,十常八九,木气抑郁而不生,是以病也。

  木为水火之中气,病则土木郁迫,水火不交,外燥而内湿,下寒而上热。手厥阴,火也,木气畅遂,则厥阴心主从令而化风,木气抑郁,则厥阴心主自现其本气,是以厥阴之病,下之则寒湿俱盛,上之则风热兼作,其气然也。

  厥阴风木:里急。支痛,緛戾(ruanli筋肉拘急短缩,肢体屈曲扭转)。胁痛呕泄。

  风者,厥阴木气之所化也,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人为肝。足厥阴以风木主令,手厥阴心主以火,气于风木,缘木实生火,风木方盛,子气初胎,而火令未旺也。

  冬水闭藏,一得春风鼓动,阳从地起,生意乃萌。

  然土气不升,固赖木气以升之,而木气不达,实赖土气以达焉。

  盖厥阴肝木,生于肾水而长于睥土,

  水土温和,则肝木发荣,木静而风恬,

  水寒土湿,不能生长木气,则木郁而风生。

  木以发达为性,

  己土湿陷,抑遏乙木发达之气,

  生意不遂,故郁怒而克脾土,风动而生脾胃。

  凡腹痛下利,亡汗失血之证,皆风木之疏泄也。

  肝藏血而华色,主筋而荣爪,风动则血耗而色枯,爪脆而筋急。

  凡眦黑唇青,爪断筋缩之证,皆风木之枯燥也。

  及其传化乘除,干变不穷,

  故风木者,五脏之贼,百病之长。

  凡病之起,无不因予木气之郁,

  以肝木主生,而人之生气不足者,十常八九,

  木气抑郁而不生,是以病也。

  木为水火之中气,

  病则土木郁迫,水火不变,

  外燥而内湿,下寒而上热。

  手厥阴,火也,

  木气畅遂,则厥阴心主从令而化风,

  木气抑郁,则厥阴心主自现其本气。

  是以厥阴之病,下之则寒湿俱盛,上之则风热兼作,

  其气然也。

  风邪(厥阴风木对应厥阴经,以是取厥阴经荥穴劳宫、行间。木克土,以是会影响太阴经(经穴经渠、商丘)

  药物天麻粉(迎风而立的植物能祛风,如独活性比天麻烈且散气,还能去寒湿邪),桂枝

  穴位左劳宫、左行间、左经渠、左商丘

  要领将天麻打粉,贴在左劳宫、左行间穴,外用纱布和医用胶布牢固。依次检查左经渠、左商丘穴,看哪个穴位定时有酸痛感。选择酸痛的穴位,每次5分钟,直到不痛不酸为止。

  【治厥阴风木法

  桂枝苓胶汤-------甘草桂枝白芍茯苓当归阿胶生姜大枣上热加黄芩,下寒加干姜、附子。

  风治法: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甘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防风通圣散 天麻散 防风汤 祛风汤 小续命汤 消风散 排风汤

  伤寒第一要方

  桂枝汤成分: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这个处方,我每次使用,只用桂枝、芍药、甘草三味,而把生姜、大枣都去掉。用量也通常是桂枝10克,白芍10克,甘草10克,桂枝汤的主药为桂枝,所以能够去除一切外来的风邪。

  《四圣心源.六气解.厥阴风木》原文:

  风者,厥阴木气之所化也。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人为肝。足厥阴以风木主令,手厥阴心主以相火而化气于风木,缘木实生火,风木方盛,子气初胎,而火令未旺也。

  冬水闭藏,一得春风鼓动,阳从地起,生意乃萌。然土气不升,固赖木气以升之,而木气不达,实赖土气以达焉。盖厥阴肝木,生于肾水而长于脾土。水土温和,则肝木发荣,木静而风恬;水寒土湿,不能生长木气,则木郁而风生。

  要点(1) 厥阴风木风易多。

  木郁则生风。木性生发,郁则有所见,所见者为动之象,动为风,故曰厥阴风木。六气者,风热暑湿燥寒也,其中“热暑湿燥寒”都比较容易形象地理解,对风就比较难以理解了。为了理解“木郁生风”,我感觉可以考虑将人体的一气周流比喻成一个流着水的、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水管。若水很顺畅地流着,则看不到任何现象,若水管的某个地方堵着,则堵着地方的前面就会压力大,特别是若水管质量不好,则水流将到处喷射,这就是一种“风”而现象。按照本章对风的描述,“风动而生疏泄”与“风动则血耗而色枯”,说明风的特征就是“动”,由“动”而产生疏泄、有“动”而产生枯燥。进一步理解“动”就是“风”。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案例分析,说“抽筋”是一种“风”象,说明木气之郁,也是“看到了抽筋就是人之躯体四肢不受控制的抽'动’”这个道理。《伤寒说意.卷首.风寒解》:风者,天地之生气。从这个方面再次理解,“生”的力量,就是让一气“动起来”的力量,所以风之象为“动”应该是可以理解的。

  《四圣心源.六气解.厥阴风木》原文:

  木以发达为性,己土湿陷,抑遏乙木发达之气,生意不遂,故郁怒而克脾土,风动而生疏泄。凡腹痛下利,亡汗失血之证,皆风木之疏泄也。肝藏血而华色,主筋而荣爪,风动则血耗而色枯,爪脆而筋急。凡眦黑唇青,爪断筋缩之证,皆风木之枯燥也。

  要点(2) 厥阴风木病的基本特征:疏泄、枯燥。

  厥阴风木之病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疏泄。木气的本质是生长很快的那部分气,生长则为疏通,而如果不能顺利生长,则会引起其它地方的疏泄。参看前面解释“木郁生风”而比喻的一气周流的水管。如果木气抑郁而不能顺利生长,则会出现各种“疏泄”的状况。例如:黄师对腹痛的原因概括是“腹痛者,土湿而木贼之也”,对下利的原因概括是“泄利者,肝脾之陷下也”,对失血的原因概括是“阳虚而木陷”。

  厥阴风木之病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枯燥:枯燥。对枯燥我的理解是,因为木气抑郁而疏泄之后,人体一气之精华就流失了,而出现枯燥。枯燥者,不能柔润温养也,所以出现了“眦黑唇青、爪断筋缩”等证状。

  《四圣心源.六气解.厥阴风木》原文

  及其传化乘除,千变不穷。故风木者,五藏之贼,百病之长。凡病之起,无不因于木气之郁。以肝木主生,而人之生气不足者,十常八九,木气抑郁而不生,是以病也。

  要点(3) 凡病之起,无不因于木气之郁。

  肝木主生,而人之生气不足者,十常八九,木气抑郁而不生,是以病也。这里说的是,肝木是人之生气,是人之生发之气,是一气周流的力量新循环的开始,若肝木能生,则人之一气周流力量充足,自然不病。而人基本上都是肝木之气生发不够,故病也。但是肝气的生发之气不够是有两个主要原因:肝气不生,肝气不长。《素问悬解.卷三 脉法. 诊要经终论》:肾水寒则肝木不生,脾土湿则肝木不长。所以说,木气之郁,主要是水寒土湿,而水寒则因为相火不能顺利蛰藏与水中。《素问悬解.卷一 养生.四气调神论》: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寒陷而独沉,相火蛰藏,则肾水温升,而化乙木,少阴不藏,相火外泄,水寒不能生木,故肾水独沉。)是风木伤根,春为痿厥之由也。此“凡病之起,无不因于木气之郁”之大概解释也。

  《四圣心源.六气解.厥阴风木》原文:

  木为水火之中气,病则土木郁迫,水火不交,外燥而内湿,下寒而上热。手厥阴,火也,木气畅遂,则厥阴心主从令而化风,木气抑郁,则厥阴心主自现其本气。是以厥阴之病,下之则寒湿俱盛,上之则风热兼作,其气然也。

  要点(4) 厥阴风木病则外燥而内湿,下寒而上热。

  厥阴风木病的其它特征:下之则寒湿俱盛,上之则风热兼作。人秉一气而生,我们要思考木气抑郁之后,人体的一气周流会出现什么状况。我们在《四圣心源.卷一 天人解.五行生克》中学习了“土性濡湿,疏之以木气,则土不过湿”,现在木气抑郁而不升,则土性濡湿情况就会加重,土湿则中气斡旋能力不足,则接下来会导致水不能升为火、火不能降为水。木气顺利生长,一气周流运转正常,则手厥阴相火将顺利蛰藏到水里。现在木气抑郁而不长,则相火收藏之令不能执行,下面水里不能收藏能量则寒,上面火中能量不能降敛则热。故下寒而上热也。总结起来,就是“木为水火之中气,病则土木郁迫,水火不交,外燥而内湿,下寒而上热”。

  《四圣心源.六气解.少阴君火》原文:

  热者,少阴君火之所化也。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人为心。少阴以君火主令,手少阴心,火也,足少阴肾,水也,水火异气,而以君火统之,缘火位于上而生于下。坎中之阳,火之根也。坎阳升则上交离位而化火,火升于水,是以癸水化气于丁火。水化而为火,则寒从热化,故少阴之气,水火并统,而独以君火名也。

  君火虽降于手,而实升于足。阳盛则手少阴主令于上,而癸水亦成温泉;阴盛则足少阴司气于下,而丁火遂为寒灰。以丁火虽司气化,而制胜之权,终在癸水,所恃者,生土以镇之。但土虽克水,而百病之作,率由土湿,湿则不能克水而反被水侮。土能克水者,惟伤寒阳明承气一证,其余则寒水侮土者,十九不止。土溃则火败,故少阴一病,必寒水泛滥而火土俱负,其势然也。

  至于上热者,此相火之逆也。火中有液,癸水之根,相火上逆,灾及宫城,心液消亡,是以热作。凡少阴病热,乃受累于相火,实非心家之过。而方其上热,必有下寒,以水火分离而不交也。见心家之热,当顾及肾家之寒。盖水火本交,彼此相交,则为一气,不交则离析分崩,逆为冰炭。究之火不胜水,则上热不敌下寒之剧,不问可知也。

  血根于心而藏于肝,气根于肾而藏于肺。心火上热,则清心家之血;肾水下寒,则暖肾家之气。故补肝之血则宜温,补心之血则宜清,补肺之气则宜凉,补肾之气则宜暖,此定法也。

  要点(5) 手少阴君火易化寒。

  少阴一病,必寒水泛滥而火土俱负。少阴君火虽然以“火”为主令,但是按照一气周流的概念理解,火实际上还是缘于水中之阳气所生长出来的。如果相火水里蛰藏在水中,则木生火长很顺利,则少阴君火就不至于病。少阴君火之病,大部分都是相火不能蛰藏在水中,使得木火失去生长的根基。相火失藏,则水寒土湿也。在《四圣心源.六气解.六气偏见》中,我们阐述了“土湿为病者众,土燥为病者,唯伤寒阳明承气证外不多见”的要点。这里黄师再次强调“土能克水者,惟伤寒阳明承气一证,其余则寒水侮土者,十九不止”。少阴一病而不是伤寒阳明承气证,所以说少阴君火一病则“土溃则火败,必寒水泛滥而火土俱负”。

  要点(6) 上热者,相火之逆也。

  上热者,相火之逆也,与少阴君火无关。上热者,相火之逆也。相火以蛰藏到水中为顺。若相火可以顺利蛰藏,则无形的能量与信息将顺利蛰藏到水中,自然就没有上热。所谓上热者,相火不能顺利蛰藏,相火上逆,灾及君火所居手少阴心之所在,这就是所谓“火中有液,癸水之根,相火上逆,灾及宫城,心液消亡,是以热作”。

  要点(7) 上热不敌下寒之剧。

  方其上热,必有下寒,且上热不敌下寒之剧。方其上热,必有下寒,且上热不敌下寒之剧。既然上热为相火不能顺利蛰藏到水中,水则必寒也。见心家之热,当顾及肾家之寒。这里提到了治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上热下寒之时,不能只清上热,更加注意下寒的处理。因为上热是因为相火不能顺利蛰藏在水中,若仅仅请出上热,相当于是将人体一气上热的能量清除出一气周流了,但是人体下一个循环的一气周流的能量来源(肾水中的肾气)没有改善,下一个一气周流还是不能正常运转。说得直白一点,上热是“标”,下寒是“本”,治疗的时候要治本为主,治标为辅。

  《四圣心源.六气解.少阳相火》原文:

  暑者,少阳相火之所化也。在天为暑,在地为火,在人为三焦。手少阳以相火主令,足少阳胆以甲木而化气于相火,缘火生于木,相火既旺,母气传子,而木令已衰也。

  三焦之火,随太阳膀胱之经下行,以温水藏,出腘中,贯腨肠,而入外踝。君火升于足而降于手,相火升于手而降于足。少阳之火降,水得此火,而后通调,故三焦独主水道。《素问·灵兰秘典》: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盖水性闭蛰而火性疏泄,闭蛰则善藏,疏泄则善出。《灵枢·本输》:三焦者,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相火下蛰,水藏温暖而水府清利,则出不至于遗溺,藏不至于闭癃,而水道调矣。水之所以善藏者,三焦之火秘于肾藏也。此火一泄,陷于膀胱,实则下热而闭癃,虚则下寒而遗溺耳。

  手之阳清,足之阳浊,清则升而浊则降。手少阳病则不升,足少阳病则不降。凡上热之证,皆甲木之不降,于三焦无关也。相火本自下行,其不下行而逆升者,由于戊土之不降。戊土与辛金,同主降敛,土降而金敛之,相火所以下潜也。戊土不降,辛金逆行,收气失政,故相火上炎。

  足少阳虽从三焦化火,而原属甲木,病则兼现其本气。相火逆行,则克庚金,甲木上侵,则贼戊土。手足阳明,其气本燥,木火双刑,则燥热郁发,故少阳之病,多传阳明。

  然少阳之气,阴方长而阳方消,其火虽盛,而亦易衰。阴消阳长则壮,阴长阳消则病。病于相火之衰者,十之八九,内伤惊悸之证,皆相火之衰也。病于相火之旺者,十之一二而已。伤寒少阳有之。

  要点(8) 少阳相火火易衰。

  病于相火之衰者,十之八九;病于相火之旺者,十之一二,伤寒少阳有之。还是回到一气周流的角度来理解,为什么相火易衰。相火蛰藏到水里,为下一个木火生长的基础,为下一个周流的基础。只要相火不能顺利蛰藏而生病,则病之初可能看起来上热而相火旺,但是实际上相火的能量就在上热的过程中逐渐消耗、耗散,最终一气周流的能量就越来越少了。水里蛰藏能量减少,水寒而不生木,木不生火,故相火衰矣。所以说“病于相火之衰者,十之八九;病于相火之旺者,十之一二,伤寒少阳有之”。其实大家看我读注到这里,会慢慢发现我有点啰嗦,反反复复去讲同一个道理。其实是黄师在反反复复在讲述同一个道理:一气周流。我们只要牢牢抓住“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基本要点,就容易理解《黄元御医学全书》了。这就是我再三强调说天人解与六气解是中医学习的基础的原因。

  内伤惊悸之证,皆相火之衰也。内伤惊悸之证,最易误治,黄师特此再次强调此实际上是因为相火之衰导致的啊。《四圣心源.卷四 劳伤解.精神.神惊》:大凡脾肾寒湿,无不有惊悸之证,惊悸不愈,必生奔豚积块。此皆中气亏损,阴盛阳虚之病也。庸工不解,以为心血不足,乃以归脾、补心之方,清凉滋润,助阴伐阳,百不一生,最可伤也。少阳相火,其性甚烈,而惊悸之家,则阳败而火熄,非少阳之旺也。其相火极旺,如小建中、炙甘草两证,乃少阳伤寒将传阳明,故以芍药、生地,泻胆胃之燥热,内伤中此证颇少也。

  要点(9) 川渎之决,由于三焦。

  请参考《四圣心源.天人解.糟粕传导》中的解说。

  要点(10) 上热之证,皆甲木之不降也。

  上热之证,皆相火之逆也,而相火之所以逆,实际上是因为甲木之不降。我们在《四圣心源.六气解.少阴君火》中阐述了“上热者,相火之逆也”。手少阳三焦以相火主令,足少阳胆以甲木而化气于相火。按照一气周流来理解,相火是一气周流的能量,让这股能量下降的主要责任在甲木。我个人理解是,如果发现上热情况,疏通甲木胆经,让相火的能量有下降同道,则上热情况可以大大缓解。一些莫名低烧的人,可以尝试多敲敲胆经。

  要点(11) 少阳之病,多传阳明。

  少阳相火旺盛之病,多传阳明。相火之不降,缘于肺胃之不降;戊土为胃,辛金为肺,两者同主降敛,土降而金敛之,相火所以下潜也。戊土(胃)不降,辛金(肺)逆行,收气失政,故相火上炎。相火上炎,火克金,则克庚金(手阳明大肠);甲木上逆,则贼戊土(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以燥金主令,足阳明胃以湿土从令,阳明燥金之气本燥,木火双刑,则燥热郁发,故少阳之病,多传阳明。我们仔细看《伤寒悬解.卷九 少阳经下篇.少阳坏病入阳明去路》一共八章,均为少阳之病,传于阳明也。为什么这样呢?在下一节有一个类似描述,称为“五行之性,病则传其所胜”,火克金,少阳相火之病,则多传阳明燥金也。

  要点(12) 五行之性,病则传其所胜。

  《金匮悬解.卷一.脏腑经络.脏腑经络一》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余脏准此。

  《金匮悬解.卷一.脏腑经络.脏腑经络一》黄师解读:五行生克,肝木克土,脾土克水,肾水克火,心火克金,肺金克木。克其所胜,故以病传之。见肝之病,知脾土被贼,先实其脾,是谓未病而早医。中工未晓相传之义,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是以肝病未己,脾病复起。余脏准此类推。

  《四圣心源.卷五 杂病解上.鼓胀根原》:肝气不达,郁而生热,传于脾土。脾土受之,以其湿热,传于膀胱。五行之性,病则传其所胜,势固然也。土燥则木达而水清,土湿则气滞不能生水,木郁不能泄水,故水道不利,加之以热,故淋涩而黄赤。

  五行之性,病则传其所胜者,服从一气周流的原理也。人秉一气而生,一气从“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规律。而依据五行生克的道理,我们以木克土为例子讲解。相克者,制其太过也;土性濡湿,疏之以木气,则土不过湿。而六气不病不现,一经之气病则一经之气现,则一气流行陷于所病之经的缘故也。木气病则郁而不达,木气郁而不达则不能疏通土气,故木气病自然就传递到土气中。这就是所谓的“病则传其所胜”。木克土,就是说“木气所胜者土也”,木气病则传递给土气,所以说肝病传脾。见肝之病,知脾土被贼,先实其脾,是谓未病而早医。五行相克的其它情况,依此类推。

木运太过与不及: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鬲咽不通,食饮不下,甚则耳鸣眩转,目不识人,善暴僵仆。而乃发也,其气无常。

  木运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克,要注意肠胃、呼吸系统疾病。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呜、腹支满,上应岁星。甚则忽忽善怒,眩冒巅疾,化气不政,生气独治,云物飞动,草木不宁,甚而摇落,反胁痛而吐甚,冲阳绝者,死不治,上应太白星。木欲降:克我者金,肺经少商井穴(少商属木)、大肠曲池合穴(曲池属土)。

  人体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肝木表现疏泄强大旺盛的状态。人体的脾土就会受到这种过于旺盛的邪气的侵害,会产生消化不良的泄泻,有些人会饮食减少,感受到肢体重惰无力,还会有烦闷抑郁的情绪,肠道有时会鸣响,腹部会胀满。这都是木气太过,都与夜空中出现的木星特别明亮有关。

  这种木气过于旺盛的现象,在有些人身上表现得特别厉害。这些人第一会特别容易发怒,第二很容易产生头晕眼花的眩晕现象。出现严重的中风症状。第三很容易出现胁痛、引起呕吐。这三种情况都是肝风肝木太过,引起的克脾土太厉害的现象。如果脾土被克到足背上冲阳穴位的脉博不见了,绝了。这种病就难以治疗了。

  木运不及,燥气流行,肝木受克,要注意肝胆、呼吸及神经系统疾病。岁木不及,燥乃大行,生气失应,草木晚荣,肃杀而甚,则刚木辟者,悉萎苍干,上应太白星。民病中清,协肋痛,少腹痛,肠呜、溏泄。凉雨时至,上应太白星,其谷苍。上临阳明,生气失政,草木再荣,化气乃急,上应太白镇星,其主苍早。复则炎暑流火,湿性燥,柔脆草木焦槁,下体再生,华实齐化,病寒热疮疡痱胗痈痤,上应荧惑太白,其谷白坚。白露早降,收杀气行,寒雨害物,虫食甘黄,脾土受邪,赤气后化,心气晚治,上胜肺金,白气乃屈,其谷不成,咳而鼽,上应荧惑太白星。木欲升:肝经井穴属木,大敦。

  为了便于记忆,古人有一句口歌:丁壬化木尽成林。意思是讲,丁年和壬年同为岁木主运,即丁壬之岁,木运统之。壬年木运太过,木温生之气特别强大,气候中风大,人的风类病也多,风温强盛会影响到土化,阳多而阴少、会克制脾土,使得脾土化阴的作用减弱,导致脾湿不化,导致消化不良的一系列病变。而丁年,却是木运不及之年。

  内经中讲:岁木不及,燥乃大行。生气失应,草木晚荣,肃杀而甚,刚刚木辟著,悉萎苍干,上应太白星。民病中清,月去胁痛,少腹痛,肠鸣溏泄,凉雨时至,上应太白星,其谷苍。上临阳明,生气失政,草木再荣,化气乃急,上应太白镇星,其主苍早。复则炎暑流火,湿性燥,柔脆草木焦槁,下体再生,华实齐化,病寒热疮疡,佛疹痈痤,上应荧惑太白,其谷白坚,白露早降,收杀气行,寒雨害物,虫食甘黄,脾土受邪,赤气后化,心气晚治,上胜肺金,白气乃屈,其谷不成,咳而鼽,上应荧惑太白星。

  第一,岁木不及就会导致燥金之气大行。明显的特侯现象是草木生化作用也就是发芽开花都推迟,这样,克木制约木的燥金之气就会显得强大,木本生命就会受到如受刑一样的损害,草本生命就会由柔嫩苍翠很快就变得萎弱干枯。天上的金星看起来特别明亮。

  第二,岁木不及对于人的影响表现在肝木中气不足,这样,中气虚寒,协肋部位就会疼痛,少腹也会痛,肠中鸣响,溏泄。岁木不及本身导致气候中凉雨时时下降。天上的金星特别明亮,五谷青苍色不能按时成熟。

  第三,如遇阳明燥金司天。木气本身不足,再加上金气流行当权,金凉燥收之气会进一步损害木温风生之气。草木为了适应这种气候,就会在后季急迫地开花结实,又很早凋谢。天上的金星和土星会同时显得特别明亮。

  第四,燥金克木,就会导致木生火。潮湿的气候就会变为干燥。草木就会由柔嫩脆弱变得干枯焦槁,还会从根部生出新枝,旋开化旋结实。人体就会因为皮肤干燥而导致疮疡病。此时,天空的金土二星看起来就特别光明。五谷秀而不实,白露提早下降,秋金收杀之气流行,寒雨非时,损害万物。性甘色黄之物多生虫。稻谷收成很差。还会通过五行之间复杂的关系,导致脾土之气受邪,导致火气后发,导致咳嗽鼻塞。这种情况下,金星和火星会显得特别明亮。

  木太过不好,木不及也不好,然而生命只能在这种太过或者不及中生存。形成不同的状态和生命智慧。

風類

  風府、風池:搜周身風、治頭風外感風邪。

  風門:肝風動甚。

  風市:治腰腿風。

  百會:治卒中風頭風。

  囟會:治鼻寒頭風。

  大敦:舒筋驅風袪邪。

  魚際:理腎清肺、扶正逐邪。

  瘈脈(耳後青絡筋中):去頭面邪風。

  水溝:卒中風頭面風邪。

  頰車、承漿、地倉:口噤喎斜風邪。

  肩顒:搜周身四肢百骸之風。

  曲池:搜周身風邪。

  八風:治腿膝風邪。

  八邪:手臂風邪。

  少商:治小兒驚風喉,并一切風邪。

  足三里:搜四肢風。

  崑崙:治攣急風邪。

  環跳:搜經絡四肢之風。

  膝關:治腿膝諸風。

  三陰交:治中風、主周身四肢風。

  委中:腰腿風。

  大沖:治驚癇筋痺風邪。

  然谷:治嬰兒撮口臍風。 「然骨者,…通于心脾,有龙临深渊之性。」「谷而得然者,犹龙雷之火出于渊也。养生家谓水中有真火,今学者谓地心有真热。观本穴所治,凡肾火衰微所生种种弱症,刺此穴俾以发动内热也。」从穴名释义可知,然谷穴以补肾火为主。

  风证:风性轻扬开泄,易侵犯机体的体表;风为百病之长,风邪致病具有起病迅速、变化多端、游走不定的特点。主要临床表现:发热恶风,汗出,头身疼痛,咳嗽,鼻塞流涕,苔薄白,脉浮缓;或皮肤见红色丘疹,时发时止,瘙痒难忍;或见肢体关节疼痛,或见颜面麻木,口眼歪斜。病机分析:风邪从皮毛、口鼻侵入,伤人卫气,卫气不固则发热恶风,汗出,头身疼痛;肺合皮毛,肺卫受邪,故咳嗽;风邪犯卫未及深入故见苔薄白,脉浮缓;风邪袭于肌肤,故可见红色丘疹,时发时止,瘙痒难忍;风袭经络阻滞于经脉关节则肢体关节疼痛,颜面麻木,甚至口眼喝斜。

  防中风,全头刮痧保健,重点刮百会、太阳、风府、风池穴,加刮手腕至指稍,足踝至趾稍,每天保健15分钟。

  中风者,有中经、中络、中脏、中腑之分。医之乏效者,必须用灸。或未经疗治者,急灸无妨。当其国中之时,先灸百会,或灸尺泽。如口噤者,灸风池。左瘫右痪者,灸风市。如两额暴痛,口眼歪斜,牙关紧闭,失音不语,灸下关。如因痰而中者,灸环跳穴可也。瘫痪抽搐,合谷、曲池、太冲、阳陵泉。

  “半身不遂”强行锻炼之误任何事物、事情都有节度,超过限度,都会适得其反,“行走不便”是气血、体质上不来。古人讲“久行伤筋,久立伤骨”,超负荷行走锻炼必然影响病的恢复,不可不知。

  尸厥者,类中风之称也。谓其形厥而气不厥,口鼻无气,状类死尸,而脉自动也。延医不及,急宜灸大敦穴。倘有四肢厥冷,宜灸内庭,又灸行间。

  破伤风:已经得了破伤风,服白通汤或灸关元穴即可。

  偏风者,在左者为瘫,血虚也。右者为痪,气虚也。左瘫右痪者,气血两虚也。总宜先灸百会,次灸合谷。如一偏疼痛,手臂不仁,拘挛难伸,灸手之里,兼灸腕骨。倘痛甚不能提物,灸肩。两手挛痛,臂细无力,灸曲池。半身不遂,灸环跳。

  惊风者,有急慢之分焉。急惊者,忽然搐搦,身体壮热,面红唇赤,牙闭痰迷,兼之二便不通,宜灸身柱、曲池。慢惊者,缓缓搐搦,身体温和,面色淡黄,或睡露睛,兼之大便青色,宜灸腕骨、尺泽。若闭目、摇头、额汗、昏睡、面青、肢厥、频吐清水,此慢脾风,不可救也。

  风湿、类风湿乱用“驱风止痛药”之误得风湿病的人,开始并不重,有的只是手腕或腰腿疼而已,本应用“血行风退”、“血旺瘀除”理论治其本。而盲目用各种激素、止痛明显的风湿药,导致骨节变形,此为用药之误。

  痛风的发病原因跟风还真没关系,跟饮食过于阴寒,不化,又被你吸收到了血液面边有关。所以,痛风我们是按血液病来治的。 那痛风应该怎么治呢?一定要把吸入到血里面的那种阴寒的东西给化掉。针刺也好,针刺,放血,把那种阴寒的那种污浊的黑血放出去,这是一个什么,给邪气以出路。还有吧,就是扶阳派的做法,用大剂量的这种,辛、热的药,甚至是些有毒的药,干嘛?慢慢吃,慢慢喝,把那个体内的血,等于给它过滤一遍,把那些阴寒的东西化掉。其实就是什么?燃烧掉。你阳气不足就是燃烧不充分。

  痛风:尿酸过高,尿里毒素太多了,每天揉太溪穴能从源头把这个问题解决。有人得了肾炎,排不出尿来,揉太溪穴也能帮助把尿毒解掉。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素问》、《甲乙》,卷第同前。

  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其诊,及其病能。

  诊者,既见其状,因知所由,故曰诊也。昼间暮甚等,即为状也。咳短气等,即为病能也。

  平按:《素问》无“黄”、“问于岐伯”五字;“曰”下有“五脏风之形状不同者何”十字。注“既见”,“既”字袁刻脱。

  岐伯曰:肺风之状,多汗恶风,色皏然白,时咳短气,昼日则差,暮则甚,诊在眉上,其色白。

  皏,普幸反,白色薄也。肺气病能凡有七别:一曰多汗;二曰恶风;三曰色白,谓面色白薄也;四曰嗽咳;五曰短气;六曰昼间暮甚,以肺主太阴,故暮甚也;七曰诊五色各见其部。薄泽者,五脏风之候也。白,肺色也。

  心风之状,多汗恶风,焦绝喜怒,赫者赤色,痛甚则不可快,诊在口,其色赤。

  心风状能有七:一曰多汗;二曰恶风;三曰焦绝。焦,热也。绝,不通也,言热不通也;四曰喜怒;五曰面赤色;六曰痛甚不安;七曰所部色见,口为心部也。

  平按:“喜”《素问》、《甲乙》作“善”,下同。《素问》“赫”作“嚇”,下无“者”字。“痛”《素问》、《甲乙》作“病”。“则不可快”《甲乙》作“则言不快”,《素问》作“则言不可快”。

  肝风之状,多汗恶风,喜悲,色微苍,嗌干喜怒,时憎女子,诊在目下,其色青。

  肝风状能有八:一曰多汗;二曰恶风;三曰喜悲;四曰面色微青;五曰咽干;六曰喜怒;七曰时憎女子;八曰所部色见也。

  脾风之状,多汗恶风,身体怠堕,四肢不欲动,色薄微黄,不嗜食,诊在鼻上,其色黄。

  脾风状能有七:一曰多汗;二曰恶风;三曰身体怠堕,谓除头四肢为身体也;四曰四

  肢不用;五曰面色微黄;六曰不味于食;七曰所部色见也。

  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庞然胕肿,腰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炲,隐曲不利,诊在颐上,其色黑。

  肾风状能有七:一曰多汗;二曰恶风;三曰面肿;四曰腰脊痛;五曰面色黑如烟炲。炲,大才反;六曰隐曲不利,谓大小便不得通利;七曰所部色见。颐上,肾部也。有本为“肌上”,误也。

  平按:“庞”《素问》作“庬”。“胕”《素问》、《甲乙》作“浮”。《素问》“脊”上无“腰”字。《甲乙》“色炲”上无①“其”字。“颐”《素问》、《甲乙》作“肌”。

  ①“无”字,萧本误作“有”。今查《甲乙经·卷十·阳受病发风第二上》,“色炲”二字之前无“其”字,可证萧本之误。

  胃风之状,颈多汗恶风,饮食不下,鬲塞不通,腹喜满,失衣则□胀,食寒则泄,诊瘦而□腹大。

  胃风状能有八:一曰颈多汗;二曰恶风;三曰不下饮食;四曰膈不通,膈中饐也;五曰腹喜满;六曰失覆腹胀;七曰食冷则痢;八曰胃风形诊,谓瘦而腹大,胃风候也。

  平按:“诊瘦而□腹大”,《素问》、《甲乙》作“诊形瘦而腹大”.《素问》新校正云:“按孙思邈云:新食竟取风为胃风。”

  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先当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可出内,至其风日则病少愈。

  首风状能有三:一曰头面多汗,二曰恶风,三曰诊候。不出者,不得游于庭也;不内者,不得在室也。

  平按:《甲乙》“头面多汗”作“头痛面多汗”。《素问》“先当风”作“当先风”。《素问》、《甲乙》“不可”下有“以”字。“风日”,“日”字袁刻脱。《素问》新校正云:“孙思邈云:新沐浴竟取风为首风。”

  漏风之状,或多汗常不可单衣,食则汗出,甚则身汗,息恶风,衣常濡,口干喜渴,不能劳事。

  漏风状能有七:一曰多汗,谓重衣则汗,衣单则寒;二曰因食汗甚,病甚无汗;三曰恶风;四曰衣裳恒湿;五曰口干;六曰喜渴;七曰不能劳事也。

  平按:《素问》、《甲乙》“身汗,息”作“身汗喘息”;“裳”作“常”。《素问》新校正云:“孙思邈云:因醉取风为漏风,其状恶风,多汗少气、口干善渴,近衣则身热如火,临食则汗流如雨,骨节懈堕,不欲自劳。”

  泄风之状,多汗,汗出洩衣上,口干上来,其风不能劳事,身体尽痛则寒。

  泄风状能有四:一曰多汗污衣;二曰口干;三曰□□皮上冷也;四曰劳则体痛寒也。

  平按:“洩”《素问》、《甲乙》作“泄”。“口干上来”《素问》作“口中干上渍”,《甲乙》作“咽干上渍”。注“污衣”,袁刻作“泄衣”。“三曰”下原缺二字,袁刻作“液涸”。《素问》新校正云:“孙思邈云:'新房事取风为内风,其状恶风,汗流沾衣裳。’疑此泄风乃内风也。”

风咳,十咳之一。风邪乘肺所致的咳嗽。《素问·咳论篇》记载: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儒门事亲》中提到"风、寒、暑、湿、燥、火皆令人咳"。在五邪中,风为百病之首,风能挟热,寒,湿,燥,即风热,风寒,风湿,风燥,除风湿外,另三种带风的都能引起咳嗽。

  风咳怎么判断?

  在我们中医门诊处可通过脉象、症状识别。凡咳嗽久治不愈的患者,也可通过几个特点来判断是不是风咳。

  1、凡风咳之人,必是久咳之人,风咳以长期咳嗽为主,咳嗽周期动辄数月甚至常年;

  2、咽喉瘙痒,常是干咳,无痰或者少量清痰;

  3、以阵咳为主,突然遇到刺激,咳嗽非常猛烈;

  4、对刺激性气体、冷空气敏感;

  5、服用抗生素止咳祛痰药物一段时间无效;

  风咳怎么用药?

  来我们门诊看病的患者,凡风咳者,以疏风宣肺为主,对症使用风咳方。主方为:紫苑15g,炙麻黄8g,蝉蜕8g,地龙10g,苏子15g,苏叶15g,前胡10g,枇杷叶15g,牛蒡子15g,五味子10g;10副为一个疗程,用法:水煎服,先武火烧开后文火煎30分钟。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用此方需坚持服用3个疗程,我见过好康复最快的一个患者,喝到第9副药时,还是咳嗽不止,等用完第10副药,突然不咳嗽了,更搞笑之处,给我们打来电话询问为什么不咳嗽了?咳无定方,此方为治疗风咳的主方,对待不同的患者不同的咳嗽,还需调整用药。

  风咳小妙招

  风咳以疏风宣肺为主,可用菊花、乌梅、甘草泡茶饮用,该方可替代茶水可长期饮用,我们起名为风咳茶。

  也可以采用艾灸治疗,灸肺俞穴、大椎穴、檀中穴、膏盲穴等穴位,作为日常保健。

  久咳不好的朋友,可以泡一段时间风咳茶,或者做一段时间艾灸试试,如还是不行,可在医嘱下,根据风咳方用药。

厥阴风木 温润而升
首先看这个厥阴风木。我们看厥阴风木对应的方子,实际上是桂枝汤的加减、桂枝汤加味。我们知道桂枝汤是伤寒论第一方,经方之祖。那么桂枝汤呢,我们知道它是舒达肝木的一个方子。这个厥阴风木应春气,在脏为肝,春气生发啊,需要气比较流畅,柔润而生发,它不是说单纯的只是那种辛散,不是说只有桂枝的这个辛散它就能够升发上去。就跟我们春天要植树,要浇水啊,光栽树,种下去不浇水它活不了,所以有时候咱们讲一气周流呢,说这一气啊,动则为阳,是一股阳气,一气周流就是一股阳气在周流,实际上呢,这么讲是从动的角度来讲,动则为阳,流通吗,但是阴阳都是一体的,阴阳是不可分,一体。有阴必有阳,有阳必有阴,所以这个厥阴风木之气,要想很好的生发,它也要有足够的阴津,也就是说这股气要足够的柔润,它才能够生发。那么桂枝汤这个原方呢: 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相对来讲偏燥一些,所以黄元御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加上了当归、阿胶,还有茯苓。

  厥阴风木之气就是左路木气,它本性生发易动。以前有几年,北京一到春天风特别大,为什么风特别大呢,因为绿化搞的不太好,最近这几年绿化搞的好了,水土保持的比较好,到了春天这个风就小多了。厥阴风木之气,也容易生风,因为它容易生动,容易动,所以它特性就是生风,动则为风,这是它的特性。

  跟春天这股生发之气相对应,就跟小孩好跑啊,多动啊,调皮啊,是一个意思。那你就要好好调教它啊,从这个用药的角度我们怎么调教它呢,那就要润养,你要是干巴巴的,光让它往上升,那就是燥而生风,就是没有节制了啊,到处横冲直撞,这就是生风了。实际上黄元御在四圣心源里面讲,这个一脏之气病,则见一脏之气,就是说那一气病了不正常了,你才会看到,身上表现出这一股气来,木气病了,就会表现出风气来,就会有一股木郁生风之气,而病的本质上是虚。

  五脏藏精气,从脏腑的角度来讲,脏气没有说太实的,都是虚。那么肝木之气,厥阴风木之气呢,如果没有郁结的话,只要有风气表现出来,实际上是阴虚了,为什么阴虚呢?因为左路这股气,虽然是生动为阳,但实际上呢,从阴阳交感的角度,地气升为云,天气降为雨,他都是一股生动之气,所以这个左路之气,从它这个动的特性来讲为阳,从这个由阴出阳,由阴化阳这个角度来讲它属阴,所以你看,左为肝,肝主血讲的就是这个意思,体阴而用阳,可以这么来讲,在体为阴,在功能为阳,这就是左路之气的特点,它本身就是比较润的一股气,所以这股气呢,要保持足够的荣润,一旦津血亏虚的时候,木气不润,那就会郁而为风,这就是厥阴风木的特点。

  所以厥阴风木之气呢,它要正常的生发,一定要有足够的阴津,足够的阴血,因为现在人消耗比较多啊,阴津亏虚的都比较常见,所以有一些人呢,他也会有这种,觉得这个上火啊、发脾气啊,就是木气淤滞的这个症状,很明显,有时候你用这个,会越用越差,实际上这种情况你要仔细问一下他,往往都会有这种手脚凉啊,或者脚脖子容易酸啊,容易凉啊,没劲儿,皮肤不够荣润啊,就是这个阴津亏的症状,很明显,阴津亏的时候,一气周流不畅,四末不微,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所以就要去养,不能散,要用一些比较柔润的药,像当归、阿胶、沙参之类的,要去养。所以黄元御呢,治疗厥阴风木为病,他很清楚,知道要养、要润,所以他加上当归和阿胶,在桂枝汤的基础上,桂枝汤主生发啊,那么当归、阿胶呢,补这个阴血、阴津,这就是符合厥阴风木的这个本性特点。

  酸味入肝,酸味能敛能柔。如果厥阴风木之气大虚的时候,需要急救的时候,我们需要大量酸味的药。伤寒论的乌梅丸,用大量的乌梅酸敛、酸柔来治厥阴病,实际上就是救急的一个药。五味入五脏,有时候是可以救五脏真去的,救急。女子以血为主,男子以气为主,肝主血吗,所以这个厥阴风木,肝气对女性来讲呢可能更重要一些。临床上有一些妇科大出血,经血崩漏不止危急重症的时候,有些有经验的老大夫,用药的时候呢,会用大量的醋,用醋来煎药,那就是取这股酸味儿,醋这个酸味,酸入肝,急救收敛,来救肝脏的真气,是这个意思,能很快的止血,效果很好,止血药用醋。我们很多疏肝的药都用醋炒,醋制,医理也是这个意思。

  轻重不同会用到不同的药物,就厥阴风木来讲呢,一般情况下,阴血还比较充足的时候,单纯的不能升达,那么直接用桂枝汤就可以了。那么大部分情况下,它实际上是由这个加当归、阿胶,当然还有茯苓,加茯苓实际是轻轻运一下中焦的意思,中焦去湿气。不过,这个厥阴风木之气亏的比较厉害,就是肝气亏虚得比较厉害,那就需要用酸味药来救急,急救真气。所以这个内经讲得五味入五脏,它也不是一个空洞的理论,它有很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那么在这个方子里加茯苓,方才讲的是去湿气,去中焦湿气,会升达的更通畅一些。这个土木相克,木能克土。木能克土,正常情况下,这是我们需要的,需要木来克土,是什么意思呢?中焦土气土湿之气容易生湿,湿气濡软缓滞,土气本身就如懒汉一样,老偷懒,不想动,木气呢,就跟一个淘气的孩子一样,老跑的不停下来。所以一个勤快,一个懒,正好调和一下。所以木克土,就是用木气的生动之气,去带动土气也跟着动起来,也能跟着斡旋起来。所以正常情况下,木克土,是我们需要的一种作用,我们需要人体的一股气,有相生有相克,我们既需要相生也需要合理的相克,相互制约,所以说木能疏土。木气能把雍滞的土气疏达通畅,让他给周流起来,这是我们需要的。所以我们治疗一些中土气,中土湿气比较盛的时候,我有时候喜欢用点升达木气的药,象用一点点麻黄、比较量多的生麦芽,有时也用会一些桂枝,治疗一些脾胃病,效果也很好。通过木克土的作用,用木气的动力。

  看出黄元御老先生对厥阴风木的认识是多么的到位,通盘考虑。这股木气主生动,这股生动之气,它需要有充足的阴精作为化源。同时,整个一气,从后天化生的角度来讲,都源自中焦,所以要同时兼顾着中焦之气。木气生动为主,阴精的根基也要厚,中土不能太粘滞。这几个方面都调好了,那左路木气就有了比较好的升达之性,也就符合了厥阴风木之气的特点,能够通畅、升达、柔润、和缓的升达之气,这就是厥阴风木之气的特点。

  那么厥阴风木之气主升,阳明燥金之气主降,升极而降。夏天过去了,秋天就来了呀。物极必反的一个状态。它是一股火气,阳明为二阳,所以这股火气它要往下降,左路厥阴风木阴血往上升,升达阴化为阳,成了木气;阳明燥金是阳化为阴,阳需要往下降,为什么叫燥金?如果这股火气降不下来,就会灼伤阴精化,为一股燥气。所以它的特点就是不容易往下降,容易化燥。我们讲厥阴风木之气的时候,木气容易生风是因为阴亏,而金气容易化燥也是因为阴亏。我们都知道火性炎上,本身是往上走的,不是往下走的,一定要有阴柔、镇降的药物来引导他。在天地来讲,天地本身这个阳明燥金之气,它就是一股沉降之气,所以可以把火气自己给压下来。一旦这股沉降之气不足,火气就停在上面,化燥化火而伤阴。

  〔防风通圣散〕∶

  治一切风热郁结,气血蕴滞,筋脉拘挛,手足麻痹,肢体焦痿,头痛昏眩,腰脊强痛,耳鸣鼻塞,口苦舌干,咽嗌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粘,肠胃燥〔热结〕,便溺淋闭。或肠胃蕴热郁结,水液不能浸润于周身,而为小便多出者;或湿热内甚,而〔时〕有〔汗泄〕者;或表之正气与邪〔热〕并甚于里,阳极似阴,而寒战烦渴者;或热甚变为疟疾,久不已者;或风热走注,疼痛麻痹者;或肾水阴虚,心火阳热暴甚〔而〕中风;或暴喑不语,及暗风痫〔者〕;或破伤中风,时发潮热搐〔搦〕,并小儿热甚惊风,或〔斑〕疹〔反〕出不快者;或热极黑陷,将欲死者;或风热疮疥久不愈者;并〔解〕耽酒热〔毒〕,及调理伤寒,发汗不解,头项肢体疼痛,并宜服之。

  防风(二钱半) 川芎(五钱) 石膏(一钱) 滑石(二钱) 当归(一两) 赤芍(五钱)甘草(二钱半炙) 大黄(五钱) 荆芥穗(二钱半) 薄荷〔叶〕(二两) 麻黄(五钱去根苗节)白术(五钱) 山栀〔子〕(二钱) 连翘(五钱) 黄芩(五钱) 桔梗(五钱) 牛蒡(酒浸五钱)人参(五钱) 半夏(姜制,五钱)

  以上共五钱,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日三服。病甚者五、七钱至一两;极甚者,可下之,多服,〔二两〕、三两,得利后,却当服三、五钱,以意加减。病愈,更宜常服,则无所损,不能再作。

  灵砂丹

  治风热郁结,血气蕴滞,头目昏眩,鼻塞清涕,口苦舌干,咽嗌不利,胸膈痞闷,咳嗽痰实,肠胃燥涩,小便赤;或肾水阴虚,心火炽甚,及偏正头风痛,发落齿痛,遍身麻木,疥癣疮疡,一切风热,并皆治之。

  独活 羌活 细辛 石膏 防风 连翘 薄荷(各三两)川芎 山栀 荆芥 芍药 当归 黄芩 大黄(生) 桔梗(以上各一两) 全蝎(微炒半两) 滑石(四两) 菊花 人参 白术(各半两)寒水石(一两生用) 砂仁(一钱) 甘草(三两生) 朱砂(一两为衣)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十丸,朱砂为衣。每〔服〕茶清嚼一丸,食后服。

  神仙换骨丹

  治气血凝滞,荣卫郁结,风热湿气相搏筋骨之间,内舍偏虚,发为不遂之病,气感八风,血凝五痹,筋挛骨痛,瘫痪偏枯,一切风证,并宜治之。服之神妙,难以言宣。

  槐角(炒黄熟) 桑白皮(去皮) 川芎 苍术(泔浸去皮) 白芷 蔓荆子(去萼)人参 威灵仙 何首乌 防风

风类 

     诸暴强直,支痛緛(软),戾,里急筋缩,皆属于风。厥阴风木,乃肝胆之气也。

暴,卒也,虐害也。强,劲有力而不柔和也。直,筋劲强也。支痛,支持也,坚固支持,筋挛不柔而痛也。緛戾,緛,缩也,乖戾也,谓筋缩里急,乖戾失常而病也。然燥金主于紧敛短缩劲切,风木为病,反见燥金之化,由亢则害,承乃制也,况风能胜湿,而为燥也。亦十月风病势甚,而成筋缓者,燥之甚也。故诸风甚者,皆兼于燥。

     我才学有限,试着解一下:

强(jiang):僵硬。暴:卒(cù),虐害,突然。支同肢

緛(软):原指衣服的皱褶,本义应指筋不伸展。

戾:本义指弯曲,引申为不顺违背,在此义指筋不伸展。

强:强有力而不柔和。直:筋劲强。支持:肢体僵。

亢:过,高。缓:松软,疏松,承:本义指捧着,接受。

制:本义指用刀修剪树枝,此指约束

要想理解这一段,必须结合内经来看。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风伤筋,燥胜风-------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即腧穴,为经气输注之所,也是邪气入侵的门户)在颈项。

何意呢?这段共说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风邪对人体的伤害,风在天为厥阴风木之气,在季为春,在人为肝胆,如果感受风邪会脖子僵硬,肢体疼痛而筋缩伸不直,这是天之风气在作怪,是人的肝胆之气不协调造成的,这是第一层意思。

第二层意思:是风木变化之证,指出亢则害,承乃制,论证了木极似金的理论。

这种僵硬,筋缩的病象象燥金之病,为什么呢?这还要从《黄帝内经》中找,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

金在五行中主收敛,燥金收敛之功非常强,所以筋拘缩,肢体僵硬都很象燥金的收敛之象,在这儿,论证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木极似金,说厥阴风木之病若见燥金收敛之象,这就是木极似金的病象,因为气太过则伤害,气平则能制衡。且风气能胜湿气,因为湿气减少,所以反助燥气更为亢,这就是木极似金的论证逻辑。(观察:春天在家拖地,若干得很快,这就是风气太过则成燥,而燥能胜湿之理)。

在十月得风症之病,病象则筋松软疏松,这都是燥太过的原因,所以,所有风病之症,都兼燥。

第三层意思:就是气节与病象,春季的风症是肢体痛僵硬,筋拘急,脖子僵硬,这是木极似金理论,而秋季,风症之病象,则是筋松软无力。气节不同而病象不同。所以医者无外乎五运六气确有道理。

思考:诸风掉眩属肝木,眩晕,晕车,呕吐,都是风热甚故,若春天咳嗽,唇裂,脖子僵硬,腰痛,肢体强而不柔和,脾气爆燥,应都归于风过则兼于燥,在药材上应重用,菊花,薄荷,柴胡,桔梗,桑椹,等发散风热之药并能克制厥阴风木之气的药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