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头条趣事
头条趣事
文图:面朝大海
前天,打开微信,看到文友林兄的留言,说他明天来上海参加世博会,问我现在哪个位置,方便了到时候一起聚聚。
尽管至今还没有见过面,但我心里早已把林兄当成大哥了,看到这样的留言,心里感觉热乎乎的,也让我想到了很多很多。
我和林以富老兄是通过头条认识的,他是老家颖上县的,因为在头条上看他写老家阜阳的文章,又是认证的签约作家,能看到这样的老家文友,心里既特别亲切,又想结交讨教一番。文章互动多次后,彼此就熟悉了,加了微信好友,平时也就头条的情况交流一下看法。只是林兄忙于县里招商工作忙一些,头条更新不多,也遇到文章阅读量低和收益低的瓶颈,因此,在这方面交流的多一些,我也毫不保留地分享了自己一些体会,当然想能助老乡尽快在头条上有所作为。真诚的交流,坦诚相待,自然得到了林兄的认可,与林兄才能彼此熟悉起来。
当然,更期待着与老乡能在远离家乡的魔都相聚,别有一番情趣的。
而去年能认识军旅书法家郝湛秋将军,也是源自在头条的相遇。
在部队的时候,做过几年的业余新闻报道员,记得自己喜欢剪报,在报纸上看到好的文章,就随手剪下来,贴在本子上,其中就有一篇《团日赏雪》的优美文章,文章写得非常有灵气,美感十足,把雪花与团日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将塞外风光展示的淋漓尽致,因此,记住了作者郝湛秋的名字。
一次在头条上浏览,发现了一位作者名叫郝湛秋,我头脑中瞬间闪现剪报上那篇文章的作者,于是留言问一下,作者很快回复,正是部队的那位郝湛秋。
这个世界说大也大,说小也小,没想到能在头条遇见自己崇拜过的作者,于是,自然与郝湛秋成了微信好友。后来才发现,郝湛秋现在已经是一名将军、军旅书法家。当初与郝将军很随便的聊天,无拘无束的交流,郝将军一点也不介意,另我深受感动,更敬佩将军的人品与胸怀。后来,郝将军几次给我的公众号题写刊头和题词,撰写文章,鼓励和支持我的公众号运行,让我倍感敬意和荣幸。
认识战友刘福建,也是在头条上,因为我看到他的画,画得不错,就像小时候看的连环画,就给他的画点赞。没想到他给我的一篇文章留言,看了留言与众不同,感觉是个当兵的人,于是留言交流,果然是一名正团职转业干部。
我羡慕福建战友画的画,他则夸我写的文章好,我知道知道自己的水平低,多深多浅自己心里清楚,但真诚的交流就没有障碍,于是又成了微信好友。
来上海打工,想到福建的钢笔画,想写篇文章,但只限于看画,一时没有动笔,第二天与福建战友联系,想聚聚聊一聊,福建很痛快地应约,果然是军人作风,雷厉风行。于是,有了“浙里汇”的一番交流,才写了那篇《刘福建与他的钢笔画》文章,在我的《颍河东流》公众号发表后,引起许多读者的点赞好评,也让福建家乡的亲朋好友知道了福建还会这一手技艺。
过几天,福建让我陪他去朱家角看望他的老师——上海漆画传承人张宏太,吃饭的时候,本来我想利用出来倒水的功夫把账结了,不能老让福建掏钱,没想到福建也跟出来及时拦住了我。细节看真诚,也许用文字已经无法表达战友情了,尽管不是一个部队的战友。
更让我意外的是,在头条上还居然认识了老家附近村庄的陶应生。
我在头条上发了一个微头条,配一张更楼的图片,写了几句感叹。陶应生在文章下留言,问我是哪庄的?于是留言交流一番,才知道我们是邻村,他是我村北边2公里多葛纪庄的,叫陶应生。真是巧了,能在头条上遇见老家的人,真是缘分。
当我知道他也喜欢写文章,在头条上搞创作,但经验不足,于是我经常鼓励他坚持,又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分享给他,现在也慢慢上路了。
前段时间我回老家收药材,正好他也回去秋收,晚上,我把他约到家里,两人把酒言欢,促膝畅谈,不亦乐乎。
当然,能在头条上结识这样的文友,要感谢这个平台,没有头条平台,也不会结识这么多好友。
由此,也让我感悟很多,比如人生中的许多遇见,不一定能成为好友,但是,彼此的真诚,才是成为好友的前提,只要真诚相待,陌生的人一样也能成为挚友。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