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认知疗法:世界很简单,心理很复杂;心理虽复杂,认知可简化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委员会是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下属分会,今年举办了第十二届心理年会,即心理学术大会,因疫情原因放在线上举行,参与者众多。受朋友邀请,我也是凑热闹,学习聆听了线上全部内容,总时长达到25个小时,可谓流派齐聚,内容丰富,受益良多。
先说说对于道家认知疗法粗浅感受。
心理治疗与咨询属于西方舶来品,尤其心理咨询从弗洛伊德开始算起,也就大约100年时间。但是从文化角度看,心理咨询历史悠长,实际上就生活而言,从古到今人们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心理疗愈中,不过称呼不同,没有规范而已。
道家思想是中国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者之一,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其思想迷倒了多少古今中外人士。中国学者吸收道家思想,结合现代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等,提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道家认知疗法。
其基本操作分作五个步骤,我仅仅听了一点点大咖们的分享,理解自然非常肤浅,按照自我图式通俗解释为:
1、呈现现状问题,也就是求助者心理困惑的生活事件;
2、探索理想价值,即求助者自动思维模式,欲望与理想目标,
3、澄清心理冲突,即理想与现实差距,认知层面的根源;
4、导入道家思想四句话,确立咨询目标,对照认知和实践;
5、评估咨询疗效,采取呼吸、冥想等方式,进行咨询操作。
从认知角度看,心理问题的出现很简单,这就是罗杰斯说过的,也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理想与现实差距”,或者说想法和能力不匹配,或者说想的太多书读的太少。
其实,人人都是欲壑难填,欲望存在促进人的进步,这是不争的事实,由此不要否定和回避欲望,如何满足欲望才是应对心理困惑本质。
这其实就是心理学要解决的,先来认识自己再投入行动,而心理学知识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目的是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合适的自己做合适的事,从“做”解决心理困惑。
虽然知行合一是同时存在,是一体两面,而现实生活中,为了具有可操作性,还是区分出先后,那就是先认知再行动。
为此也就有了认知疗法。
既然人人欲望无穷,作为欲望的理想目标无法实现,导致人生痛苦,那么为了心理健康,就可以从道家思想求力量。
我觉得使用力量而非解脱这个词语,除了解脱这个词语太消极,也不符合实际,毕竟我们放松自己不是闭关自守封闭自我,而是自我疗愈,积蓄力量,积极再战,好比战场作战后及时修整,这也是我们目的所在。因此,避免刻板印象道家思想的消极避世,这是第一要务。
道家认知疗法采取的四句话,主要源自《道德经》,具体为“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少私寡欲知足知止,知和处下以柔胜刚,返璞归真顺其自然”。
这与我以前归纳过的“慢无止境”(慢半拍,无所谓,止得住,境界高)有异曲同工之妙,即着重从心理过程和人际互动解决心理困惑,即认知~情绪~行动~关系。
道家认知疗法选用这四句话,顺序是这样的:行为~情绪~关系~认知,我觉得颇具特色,也很好理解。
解决问题不能止步于想,而是要去做,因此行动第一位,“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就是告诫只要去做就可以,别管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欢喜。做就比不做强,当然前提是无害于社会,无害于自己,具体方式无限多。
保证行动顺利,就要解决情绪困扰,为此“少私寡欲,知足知止”,无所谓态度不是不要欲望,而是目标分解,小目标步步高,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先处理安全感满足问题,事情自然做起来顺利。
行动一定发生在人际互动中,如何行动有效实现小的目标欲望呢?那就是搞好关系了,因此“知和处下,以柔胜刚”,和为贵是原则,团结大多数是革命胜利法宝,也是人际互动法宝,秘诀就是示弱处下,练习顺着说话处理最糟糕情形即可。
最后归纳为认知高度,也就是“返璞归真,顺其自然”,人活一辈子,除了世俗功名利禄,这些只要不是傻子就自然有的欲望想法,不用刻意教导,难的是“入世进取”同时别忘记人生初衷,那就是体验快乐、幸福、平静、温暖、善意等,反朴归真不过提醒匆匆旅途不要忘记初衷,别过于算计和心机,没意思,真的过眼烟云,好比《红楼梦》“好了歌”以及“好了歌注”。
也许,可以说这个世界很简单,不过人的心理很复杂,而虽然心理很复杂,人的认知可简化,那就是道家思想这些经典话语,在忙碌之余来一点点自我心理休憩,或者加注精神力量,如此慢即是快,也是甚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