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印:吴昌硕:“丁仁友”三字印的章法

引言:吴昌硕是现代篆刻的“活字典”,所以,我们学习篆刻,应当把吴昌硕的印谱作当作“课本”,一方一方仔细研读。
今天读一方吴昌硕的印,就是这方“丁仁友”:
(丁仁友及边款)
这是吴昌硕大师给丁仁先生刻的。依边款“庚子六月八日拟汉铸印,昌硕。”所说,这方印刻于1900年六月八日(月份是旧历),这是光绪二十六年,这一年吴昌硕57岁,此时他的印风已进入成熟期,我们知道,登峰造极并形成强烈的个人风格,那是他69岁之后的事情。
(丁仁照)
丁辅之(1879-1949),近代篆刻家、书画家,原名仁友,后来改名仁,字辅之,号鹤庐,后以字行。浙江杭州人(正经的杭州土生土长),是晚清著名藏书家(号称“八千卷楼主人”)丁松生的从孙。1904年,丁仁与王禔(王福庵)、吴隐、叶为铭等发起创办西泠印社于杭州孤山,社址就设在丁仁幼年读书之处。十年后,西泠印社正式成立,吴昌硕被推为首任社长,足见丁仁与吴昌硕的交情。
(西泠先贤,左三为丁仁)
(这是一张著名的老照片:老西泠印社创始人丁仁、王禔(右三)与印社早期社员高络园(右一)、高野侯(右二)、葛昌楹(左二)、俞人萃(左一)在一起研讨印学。)
正如边款所说,这是一方拟“汉铸印”印风的印作,我们来详细看看这方印——

“丁仁友”的妙处

这方印的妙处至少有三,两处在章法,一处却在刀法:
1、突出的疏密章法。这方印一眼瞧去,最突出的章法就是“丁”字下方的大空。白文印有这样的大块“红地”,当然首创于古代玺印,比如汉印里的:
(汉印:汉丁零仟长)
但三字印的大疏密最突出的印例却来自于赵之谦,比如:
我们看,不管是第一字还是第三字疏,赵之谦的做法都是“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密的地方,想尽办法让它更密,疏的地方让它更疏。突出的窍门就是在三字之中,笔画最少的一个字独占一半印面,以构成最突出的疏密对比,这样更醒目,更具强冲突效果,虚实明显。
赵之谦还有包含“丁”字的印,就是那方更著名的印“丁文蔚”:
(丁文蔚)
对,赵之谦也是将笔画最少的“丁”字独占一半印面。
往深处考虑,“丁”字下部的空地,与“文”字上部空地形成了明确的呼应。吴昌硕深究赵之谦的疏密之法,当然也会把这些方法用到自己的印中,于是,有了这方“丁仁友”三字印,丁字最疏,占了一半印面:
(丁仁友)
更一样的是,丁字不但独占了一半印面,还把它的下垂长竖又加了细化处理,刻成最细的笔画(这实际上是反其道而行的逆向思维),使疏处更疏,疏到极致。
2、精细化的呼应。对,这是这方印章法上的又一妙处,“丁”字下部的大“空地”与“仁”字处的“空地”对角呼应。这很高明,但却是抄赵之谦的。因为上面我们说了,赵之谦在“丁文蔚”一印里,也用这种呼应。
但吴大师的呼应之法用得更妙:这方印,不仅疏处两角呼应,密处两角同样呼应,方法是“丁”字头部的处理。吴昌硕在大部分情况下不会这样处理“丁”字,他会将“丁”字头部处理成一个大“钉头”。比如这两方:
(吴昌硕最平常的丁字)
但是在这里,他将“丁”字头部处理成了“绵羊角”的样式,由此变成了五个竖画,与“友”字的六横形成“实”的呼应(即白文文字密的呼应),如图:
(两组呼应)
我们谈到呼应,其实是章法方面除了疏密之外的又一重要审美元素。在三字印里增加呼应,实在不易做到,但这方印里,却在细微之处彰显精妙。
3、铸印的“书写意”。不能忘了,这方印吴大师说是要“拟汉铸印”的,汉铸印的线条特征有铜材料的“钝感”,不见锋芒,却浑厚意味十足,这种浑厚意味恰与书法中的中锋意味相通,因此,铸印一般是中锋线条。
在这方印里,即便是笔画最细的两处,吴大师也以双刀镌刻出中锋细线(尖锋线),丝毫不露圭角、不显锋芒,稳稳的中锋线。
(两处尖锋细线)
不过,拟铸印法这一条是这方印的单一特征,并非大部分三字印的共性特征。

总结一下

三字印的处理,紧要之处在于章法(其实不管是多少字的印,章法在众多技法中都有重要的统驭作用),三字印的章法又有其个性化的创作技巧,分别为:1、将笔画最简单的字独占印面一半(当然,艺术有多样性,这并不是法则,只是技巧);2、尽可能增加细节性的审美元素(比如呼应),增加一方印的可读性、耐读性。
篆刻是“缩龙成寸”的艺术,即使是内容不多的三字印,也需要往细处经营。
(0)

相关推荐

  • 西泠人物:朱复戡

    输编者按 西泠印社走过百十余年,历经岁月的流逝,留下了诸多的人.物.事,构成了一部厚重的印社发展史.孤山社址有一条"鸿雪径",取意于宋代诗人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 ...

  • 读印:王福庵“仁和高时显字野侯印”

    如果一定要选一位近代名家作为篆刻初学的临摹对象,我认为应当是王福庵大师.因为他精工秀雅的风格更利于初学者掌握篆刻技法,就像初学书法,从楷书.隶书.篆书这些姿态工整的书体开始入门学习一样. 王福庵(18 ...

  • 读印:王福庵“仁和王寿祺篆隶之印”

    我最早知道王福庵先生,源于被家人逼着写他的<说文部首>,当时志向并不在篆刻,似乎对于文字学更感兴趣一些,后来慢慢接触篆刻,又研读篆刻史,特别是近现代篆刻人物,才发现王福庵先生竟然是这样厉害 ...

  • 读印:吴昌硕“园丁家在竹洞号竹楣”与多字印细节的经营

    前言:篆刻圈流传这样一句话:"不刻多字印,不知道自己有多差劲!"为什么呢?因为篆刻成功的关键在于章法,章法重在考虑印面文字的相互关系,那么,多字印就需要考虑更多组的字与字,字与边之 ...

  • [禅诗赏析122]也牛赏读‖印清的现代禅诗(三首)

    ▌回家 寻根,回家 尘楚灵山申时茶 莫错过--千年禅魂 嗅觉,聆听 弘忍禅师讲般若 顷刻甘露法雨遍洒 是日夜 禅堂,片刻 心香仿佛回到隋唐 [也牛赏读]远离迷妄生活,一念发心,修行佛道,彻求心证.碧岩 ...

  • 丁姐晨读/简明美国史/第一章/三/从独立宣言到独立战争

    作者:陈勤,资深传媒策划专家,教授.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博士. 第一章 打出来的独立 / 从<独立宣言>到独立战争 点击录音按钮,每天跟着丁姐,通过作者陈勤的视角 ...

  • 丁姐晨读/简明美国史/第二章/三/从总统华盛顿到首都华盛顿

    作者:陈勤,资深传媒策划专家,教授.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博士.(云南出版集团,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第二章 吵出来的国家/从总统华盛顿到首都华盛顿 点击录音按钮,每天跟着丁姐 ...

  • 读印:吴昌硕“芜青亭长饭青芜室主人”

    吴昌硕在篆刻史上的位置是公认的,他的名头,既在所谓的"晚清六大家"(吴让之.徐三庚.胡钁.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之列,也在"晚清四名家"(吴让之.赵之谦.吴昌 ...

  • 读印;齐白石“见贤思齐”印解读,独到有三谓之三奇

    读印,如果可以当作开拓文学眼界的艺术之旅的话,那么,最好不要忽略印石侧面的印款(又称边跋.印跋),因为印款的文学意蕴及其篆刻的艺术性,也是洞开旅窗时一道不可忽略的风景. 见贤思齐(篆刻) 3.7×3. ...

  • 读印:吴昌硕“七十老翁”与朱文印的大疏大密

    1913年,是旧历癸丑年,这是王羲之写出<兰亭集序>之后的第26个癸丑年. 1560年前的三月初三,上巳节.王羲之同谢安.谢万等40多位名士在会稽郡山阴之兰亭(现在的浙江省绍兴西南)举办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