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里的印章:《连城诀》
通常说《连城诀》是专门写人性之恶的,但《连城诀》留给我的印象最深的东西,反倒不是人性恶的一面能恶到的极致,比如凌退思对自己的女儿的狠,比如戚长发及万震山们弑师以及“落花流水”能吃自家兄弟的恶……而是丁典与凌霜华爱情的坚贞,以及狄云根植在内心深处的善,当然,金大侠最后让水笙在雪山等着狄云是一个喜剧性的收尾,金大侠的价值取向还是导人向善的。
(《连城诀》电视剧剧照)
一部只有30万字的小说,这么大的人物容量(几组师兄弟,一组江湖组合,一个血刀门,一个知府及其幕僚以及额外的江湖大侠丁典),笔墨如何集中,重点放在哪个人物身上,因为笔墨有限,如果掌控不好,很可能就会是一部泛泛的普通武侠小说了,但金大侠毕竟是高手,在《连城诀》之前,金庸已写出了《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等规模宏大、更具影响力的作品,他的掌控力之强,在那些以正统思想为基础,颂扬正义、忠义、侠义等传统美德的大部头里已展现无遗。但过去这些大部头里讲的全是“扶危济困、舍己助人、路见不平、挺身而出、见义勇为、惩恶扬善、慷慨赴死、重义轻生”这些正能量的侠义品质,在《连城诀》里,则集中展现人性恶的一面,对侠的形象进行彻底颠覆,江湖乃至社会上的正与邪在这部小说中开始展露本相,社会真实面目一步步展现,它告诉我们一味的经过成长便能获得好运与成功的大侠的理想化实际是不现实的,在这部小说里人性的复杂一步步彰显,这不禁使武侠小说的作用从消遣娱乐、获得快感向更深层次的“人”的方向转变,变得更严肃深刻。
(《连城诀》插图)
关注“人”本身,关注社会本质,这是小说的本质。其实,这也是金庸武侠小说与其他武侠小说的分界线,小说最终关注的还是人本身,正如金庸在他的新版本序开头就说到的”小说是写给人看的,小说的内容是人。”仅这个指向,就足以将金庸的武侠小说与其他以情节取胜的小说区隔开来。
这部小说相对短,因此只有一本,所用的印章也只有一方,是这方:
(《连城诀》里的印章)
印文是“吾草木众人也”。显然,这是对平凡人的赞美,也是对普通生活的向往,印章的指向是狄云以及戚芳这些平凡人,他们是平凡人,他们的内心要比那些江湖大侠更高尚些,至少是纯净得多。经过一番人世变迁之后,我们多么希望狄云、戚芳这些平凡人能安安静静过他们岁月静好的平凡人生活啊。现实如此残酷,它将现实血淋淋地撕开在平凡人面前,他们安静的平凡生活从他们进城的那一刻就不可能了。
(《白石老人自述》书影)
齐白石算是近现代中国篆刻“扛大旗”的人物,他的作品个性鲜明,尽管很多人不认可他是大师,说他是“野狐禅”或者“野孤禅”,但他的确是吴昌硕、黄牧甫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师,是他创造性的将个性化的现代装饰感及工艺化印风引入印坛,可以这么说:从齐白石开始,篆刻开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方印是朱文印,是齐白石的典型风格,“众”字的纵线排叠与“草”“木”“人”的纵向线形成呼应,右上角“吾”与“草”字的头部及“众”字构成右上角的大密,与“人”“也”形成的左下角大疏形成鲜明的对比,大疏大密之下,又以粗壮的边框加以框定安稳,使整方印在工艺美术属性强烈之外,保有印章属性。除了无拘无束的线条,这方印章中的六个字,也基本依照汉印的任疏任密章法原则提借鉴,同时,“木”字头部的方化,与“草”字头部的方化,“也”字头部的方化也有呼应,而草木两字在线条的穿插上也有照应,“吾”字的斜线与“也”字的斜线既活泼了印面又互相照应,一方印中六个字气息贯通、形态完整统一,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齐白石的人性也被很多人诟病,我倒建议有这种想法的人,可以抽空看看白石老人的那本《白石老人自述》,希望这本他自己的人生记录,能改变你的看法。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如这方印章一样:吾草木众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