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掉基层治理的“数字枷锁”
陈书
《组织人事报》2021-10-21 07版
据相关媒体报道,数字化、智能化,正成为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最受重视的关键词。不过,在一波接一波的“APP'热”“大数据热“过后,不少基层干部却开始抱怨“繁琐的数字化让大家更累了”。
当前,一些地方对打造数字政务基础设施都很上心,争相申报各类试点和试验区,有的还建立了专属于各自领域的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一时间,各种手机APP、信息统计系统、政务新媒体等平台,如同雨后春笋般纷纷登场。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平台操作太复杂、平台数量过多过滥及需要安排专人盯着平台填报数据等系列问题,让人感到平台“不实用、不好用、没人用”,甚至望而生畏,沦为基层治理的“数字枷锁“。
毋容置疑,数字化、智能化是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向,也是辅助治理决策、提升治理效能的有效手段。但是,如火如茶的“数字化改革”,在给基层治理带来智慧与实惠的同时,一些形式大于内容以及跟风而建、刷存在感而建的数字化平台,让基层治理看起来颇有数字化的时尚感,而实际上是“戴着镣铐跳舞”,不仅难以为治理提质增效,反而还会侵蚀治理效能和群众获得感,结果是钱花出去了,群众却不买账。
数字化、智能化平台贵在少而管用,不在多而在实用。针对基层治理建立系列数字平台,根本出发点在于弥补一些传统手段难以解决的治理问题,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切实给基层“减负”。如果数字平台脱离实际、脱离基层,就违背了建设数字化平台的初衷,也与基层治理的现实需求不合。由此观之,“数字枷锁”本质是形式主义,”锁”住的是基层治理的活力和基层干部的心。
事实上“数字枷锁”在基层治理中盛行,症结在于痕迹形式主义和错误的政绩观。现实中,个别党员干部思想观念跟不上趟,观念上的数字化转型不彻底、不到位,名义上转型到了数字化,而实际上还停留在重痕迹轻实效上,把基层治理等同于数字留痕;有的热衷于“一片火热”地打造各种政务新平台,不惜重金打造“花架子”平台,以平台建设来捞取个人政绩,往往是建起来热闹,然后逐渐降温,最后冷落收场。
卸掉基层治理的“数字枷锁”,需要打好组合拳。一方面要搞好顶层设计,针对基层治理的整体布局和现实需求,从长远上考量数字化平平台建设的基本定位和后续迭代升级,将数字化建设落实为系统建设、协同建设、可持续建设,实现一个系统管所有、一张网络通四方;另一方面要突出需求导向,对于正在谋划、准备上马的数字化项目,需到一线倾听干部群众心声,做到充分调研、统筹规划、统一实施,以数字化平台建设的质量取代数量,切实为基层治理“赋能”。
(作者单位:云南昆明官渡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