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被定义的 “智能座舱”,如何将产业化进行到底

智能座舱,是一个可以带给人们无限遐想的概念。

如果抛开技术成熟度和可行性,大概每个人都可以描绘出一幅极具未来感的智能座舱的景象。比如,在完全无人驾驶的座舱中,人们可以完全自由自在地休息、娱乐、开会……几乎在完全无感的状况下,就可以实现高速地出行穿梭。汽车将变身为人们的第二个客厅、办公室以及临时休息室等等。

不过,我们必须回到“智能座舱”的现实。完全自动驾驶的普及尚需时日,驾驶位、方向盘估计在近十年左右仍是主流配置。所谓的“智能座舱”,最主要解决的还是“智能驾舱”的问题。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车联网、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兴起,作为一个复合型的概念的智能座舱也才在最近两三年内渐渐火热起来。

目前,“智能座舱”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也没有明确的标准。这一概念将涉及汽车本身的辅助驾驶、出行规划等功能,也涉及车载通信、人车交互、智能网联服务等新的体验。

现在几乎各家车厂都要在汽车里装一个“你好,小XX”的智能语音系统,然后这家车厂立刻会宣布开启“智能座舱”的宏伟蓝图。一位车企老总表示,在公司内部关于“智能座驾”的头脑风暴会上,员工们设想的功能实在太多了,在实现过程中,有些功能不得不忍痛拿掉,来维护用户体验。可以想见,智能座舱的概念大桶,什么技术都可能往里面装。

那么,智能驾舱的功能有没有一个合理的演进逻辑?对于用户体验,有没有一个侧重点和优先级考虑?对于智能座舱现在面临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发展有没有一个清晰的判断?这些也许是汽车厂商们需要进行充分地论证和持续地实践。

拼盘化体验和伪需求混杂:

智能座舱的现状问题

如果想要短时间了解“智能座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时候,我们可以马上呈上来一个技术大拼盘:车联网、全液晶仪表盘、HUD、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VI、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语音识别、手势识别、AR、AI、全息、氛围灯、智能座椅……

但也许在你一一了解这些技术概念之后,可能更加会迷糊,你看你还会发问: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一个“智能座舱”?

如果一套新试卷下来,班里同学都没有标准答案,那么最简单的拿高分的方法就是抄班里学习最好的那个同学的答案呀。那智能驾舱该怎么做,由于现在也没有一个成型的标准,那就向最先进的车厂学习呀。

有车厂采用了中控大屏,那跟随的车厂也开始走大屏路线,甚至多屏路线;有的推出了车载语音助手,那跟随者也开始推出自己的智能助手,然后还要加上手势识别;有的推出了车载导航规划,跟随者就要给你推荐餐馆、电影院;有的使用了卡片开锁,跟随者就要使用指纹开锁、面部开锁、手机APP开锁;有的推出疲劳检测,跟随者就要开始布满摄像头,获取用户的尽可能多的生理数据……

拼盘化的智能座舱的功能,让车企们想象力沸腾,也让消费者在购买时心动不已。但真正到了现实的使用场景里,可能很多冗余的功能就会变成当年传统的电视遥控器,90%的按钮我们都用不到,另外还徒增了造成的成本。

此外,在这些林林总总的智能体验里,还包含着众多的伪需求。在车厂的技术工程师与大量的普通用户中间,横亘着一个巨大的思维跨越,就是车厂觉得可行的技术就是用户们一定会使用的需求。

比如说,在盛夏或寒冬,通过手机APP可以提前远程启动车辆空调制冷和加热,这是一项非常实用的需求,那么通过汽车来提前控制家居就有点过于“超前”了。之前看过一项可以远程煮饭的功能。虽然电饭锅可以远程开启,但是得有人先往里面放米吧。

再比如开车时候的人机交互,在现有的半自动驾驶的情况下,驾驶员如果频繁使用智能服务,进行选餐厅、选座位、支付等大量决策,势必会增加行驶的危险系数。

车企们除了技术可行、成本可控之外,更要充分考虑驾驶者的认知负荷和驾驶安全体验。可以说,一切脱离汽车现实使用场景的座舱功能都可能是无用的“伪需求”。

此外,所谓“智能座舱”,关键之处在于“智能”,而智能化就离不开软硬件的迭代与进化。一款汽车作为要使用数年的耐耗品,其搭载的智能座舱服务肯定不会一次成型,也不会一成不变。如果做不到真正的OTA(Over-The Air)升级的智能座舱,基本就是一个伪智能座舱了。但何谓真正的OTA?如果是仅仅升级下中控系统当中的UI和交互设计,增加一些多媒体功能,就是一种不完全的OTA;如果能够实现对于智能辅助驾驶系统ADAS的软件升级,优化车辆操控体验,让车辆能够“越开越新”,才是所谓的真OTA。

智能座舱发展出现的现实问题,与其处在发展初期是密不可分的。但这不意味着车厂们可以由着自己的技术“任性”,无规划地为智能座舱的概念“添砖加瓦”,毕竟车企们现在的日子并不好过。过分地求新求快,如果没有消费者买单,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循序渐进与全景规划:

智能座舱的进阶逻辑

与自动驾驶有着明确的分级标准不同,智能座舱的概念本身就是复合性的和非标准化的,目前市面上主要有两种不同的定义方法。

智能座舱最具未来感的定义就是智能移动空间。业界将其看做是汽车和房间组合而成的一个新的产品品类。汽车有私人乘用车、商务车、货运车的区分,房子有客厅、酒店、办公间、商铺的区分,那么不同类型的汽车产品与不同功能的房屋空间的组合,就将形成全新的产品品类。

日本丰田的e-Palette已经有这类新产品的雏形,车内空间已经可以用来进行载客、会议、零售等功能。一个题外话,长期停放在北京地铁口的那种“早餐巴士车”也就不必如此“尴尬”地趴窝在地铁口,未来可以在高峰时期经营,过点之后开到写字楼等地方继续经营。

另外一种定义是从用户需求出发,把智能座舱看作是洞察和理解乘客需求,又能满足乘客需求的一种智能服务系统。有人把这一定义下的智能座舱的最高阶段称之为“无感的舒适”,也就是乘客在智能座舱当中不用为驾驶和出行这件事情操心,还能从这一空间中获得相应的服务和舒适体验。

无论是哪一种,智能座舱的成熟形态都是与全自动驾驶相联系的。那么在无人驾驶实现之前,智能座舱该如何发展呢?尽管详细的标准难以制定,但我们可以尝试为智能座舱建立一些“循序渐进”的升级原则和各类全场景的重点规划。

总体上,智能座舱的服务体验应该随着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的普及而配合完善。

对于L2级别辅助驾驶的乘用车而言,最重要的智能座舱体验仍然是驾驶辅助和出行规划。通过HUD、液晶仪表盘、360°行车影像等进行行车数据提示、AR实景导航和及时路况提醒,减少司机的注意力转移风险,增加行车安全性,这些将成为智能服务的重点。而到达L3级别,则可以为驾驶员提供一些更多的非驾驶服务,可以处理通话、邮件、浏览信息、预定购物等进行更多人机互动的体验;而到达L4、L5级别,人们再无需驾驶需求,这样就可以进行完整的智能座舱体验。

其次,可以根据不同类型汽车的使用场景提供不同的智能座舱服务。比如说私人乘用车与共享出行、商用车的不同,前者更注重个性化的用户体验和偏好设置,用户数据的收集维度更多,提供的服务体验也更多。而共享出行、商用车,则更注重车辆基本的平稳性和安全性,由于乘坐人较多,对车内的气味、空气循环以及消毒更为注重,同时对个人隐私也更为注意。

另外,还可以根据用户使用车辆的全部场景,提供不同的智能体验。比如在使用车辆的前、中、后的交互体验;比如覆盖不同位置的驾驶体验,像司机驾驶位置,尽可能提供关键行驶信息,同时也要做好司机身体情绪状态的监测;比如增加车内、车外的空间体验等。

现在的智能座舱体验,离开安全驾驶去谈功能的丰富性和领先性,都是一种不负责任。

尽管很多技术正在涌现和成熟,但是跨越式地采用过于激进的技术,也许只能体现车企的“技术营销”的实力,却并不能够真正击中消费者的需求痛点。

那么,站在2020的当下,智能座舱正迎来哪些技术发展和产业机遇呢?

细分场景深耕:

抓住当下技术重点与产业机遇

去年的情人节,特斯拉在对电动车进行的OTA中,推出了一项“Dog Mode”的新功能。这一功能就是在车主单独把宠物狗留在车内,交给特斯拉照看。特斯拉在关闭状态下也会提供合适的空调温度,并通过中控屏提醒路人,车内宠物处于照看之下。如电量不足以支撑空调运转或狗狗出现焦虑状况,车辆会发出信息,提醒车主尽快返回照看。

这样一个贴心的“营销”事件,很好地诠释了当前智能座舱的新应用场景。一、电动车的特点可以让车辆产生新的使用场景;二、车内的感应器和中控设备可以很好地了解和满足车内的使用需求,三、智能网联可以和车主进行实时互联互通。

结合当前4G/5G-V2X、AI以及自动驾驶的发展现状,融合这些技术的智能座舱,可以在以下技术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力,并同时形成相应的产业发展机遇。

一、车载可视化屏幕的应用。未来包括“液晶仪表、HUD、中控屏、后座娱乐、方向盘、车窗”等一机多屏将成为汽车的标配。而当前主流的配置主要还是面向驾驶位前排的液晶仪表盘、HUD以及中控大屏,主要增强驾驶者的安全驾驶体验和出行导航的需求。其中HUD和AR导航凭借其提升驾驶安全性和多功能显示集成,成为接下来车企重点发力的技术。

二、人车交互的智能增强。目前带有智能座舱属性的量产车辆已经在车内引入大量的摄像头和麦克风等传感器。随着感知层面的硬件加持,语音交互、手势交互,驾乘者状态感知等技术也将得到更多地应用。

三、车联网的继续深入发展。手机与汽车的互联仍然是当前的主流趋势,通过手机远程操控汽车的一些预定功能,将会为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而通过车载屏幕实现更多的互联网应用,则早已是互联网企业争相角力的战场,而车与智能家居的互联互通,还需要成熟应用场景的出现。

四、辅助驾驶系统的安全性提升。利用遍布车身的传感器和摄像头,实现自动驻车、自动泊车、AI安全辅助驾驶以及车辆防盗防损等检测等功能。

此外,在智能车载硬件的改造上,比如在方向盘、安全带、座椅等增加生物传感器,来监测驾乘者的身体状况,并提升其乘坐的姿态、温度和舒适度等指标。

整体上来说,智能座舱的普及,一方面得益于汽车硬件的增添和技术提升,一方面得益于智能软件的应用,特别是语音、面部、手势识别等AI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车联网的软件系统的丰富。而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又会给众多厂商带来相当多的细分产业机会。

当前,智能座舱的发展还处在初级的爬坡阶段,智能座舱的体验还未真正被大多数驾驶者所体验。但随着以上这些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更多的大众级车型也将开始应用这些智能体验的“黑科技”了。

而智能座舱的服务,也并非要用多多益善的逻辑。毕竟普通用户更在乎汽车的性价比。赢得用户买单的关键,应该以用户的真实需求体验为出发点,尽可能将当前驾驶者的高频体验做到极致。

智能座舱是一个不断发展升级的概念。在当前阶段,车企们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不用盲目跟风,也不用过分求新,与自身车型的特点做好深度结合,控制好软硬件的更新节奏和成本,也许才是在这个高风险时期的“中庸”之道。

(0)

相关推荐

  • 智能驾驶时代离我们还有多远?

    文/阿斯拉达 十年前我们是如何评判一部车是否豪华? 可能只要这款车型能配备像座椅记忆.中控屏幕.车内氛围灯.氙气大灯.倒车影像还有定速巡航这类的配置,它就极有可能是一部出自豪华品牌的豪华车.也许现在的 ...

  • 小鹏P7的目标有多大?除了驾驶与舒适,还有它所展现出的智能化(特约)

    百车全说 一个会说故事的汽车自媒体 本文为特约内容 小鹏汽车,在2020年带给我们的表现,可以用"惊喜"去形容,当然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惊喜了. 为什么这么说?2018年底上市的小鹏G ...

  • L3级自动驾驶量产 咖啡智能首搭摩卡定义“新物种”

    2021年4月19日,WEY品牌旗下全新中型SUV摩卡正式开启预售,预售价17.98-22.08万元.当前版本的摩卡车型支持准L3级自动驾驶功能,而搭载激光雷达的摩卡特醇版将实现L3级自动驾驶,并将于 ...

  • 车联网时代加速到来,汽车竞争进入到软件化阶段

    汽车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已经进入到电动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场景.汽车电力化基本上已经实现,现在一个新的态势已经出现,就是软件化.在这个新的阶段里,谁做的好,谁就能把用户的体验做好,同时跟上产 ...

  • 智能网联汽车OTA体系建设最佳实践

    描述 2018年6月21-22日,由布谷鸟科技.佐智汽车主办,艾拉比智能.ADI亚德诺半导体.索喜科技赞助支持的"2018第二届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峰会"在深圳福田区绿景锦江酒店举办 ...

  • 智能网联汽车是不是噱头?听听1.5万消费者说了啥

    过去一年,疫情肆虐,致使全球经济遭遇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汽车行业同样在波折中砥砺前行.因循守旧,很难让汽车行业迸发出更大的增长潜力,智能化.网联化变革几乎已成"箭在弦上"之势. 几 ...

  • 当我们谈论智能座舱时,到底应该关注什么?

    IAUTO 速度 深度 态度 导|语 2020/11/19 BEIJING-X7打造的智能座舱是对智能理解的一个支点,更是一个起点,随之而来的是智能驾驶,智能出行等更宏大的出行蓝图,一个更智能的BEI ...

  • 汽车颠覆式的创新点——智能座舱集成域控制器

    随着人工智能和车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汽车发展方向也朝着时间更长.层次更深.频率更高的人机交互方向发展,快速发展的座舱电子有望作为人机交互的中枢,智能驾驶座舱满足乘客最终驾驶体验. 汽车电子化的加速 ...

  • 车展最火爆车型,华为 HI 第一车到底有多强 ?

    毫无疑问,极狐是本届车展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流量担当. 这通过百度指数便能看出,从15号极狐阿尔法S 华为HI版首次公开亮相,令人惊艳的自动驾驶表现迅速引发全网关注.仅仅12个小时左右,极狐的搜索量就超越 ...

  • 小鹏的智能汽车之路

    小鹏汽车从创立之初就瞄准智能电动汽车的方向,试图找到差异化定位.但在所有车企言必称智能的当下,要想脱颖而出并不容易. 造车新势力要想活下来,必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在所有初创电动汽车品牌 ...

  • 更实用的智能化ICT-300智能车测试-哈弗大狗

    更实用的智能化ICT-300智能车测试-哈弗大狗

  • 16万售价却不输Model Y?零跑C11凭什么说服大众?

    买车用车就找SUV大咖 前段时间,零跑汽车创始人说过一句话"零跑就像龟兔赛跑中的乌龟". 众所周知,在龟兔赛跑故事里,乌龟是最后的赢家.零跑汽车距离至今创立5年,对比同时期的新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