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地图的智能化成绩单:1亿4千万用户呼唤与AI新纪元

十一长假是地图的使用高峰期,可以说是年度地图大考。当人人都在用手机地图规划路径和导航时,地图的下一步又该朝哪个方向走?地图还有进化的可能吗?

在今年的十一长假中,百度地图为我们回答了上述那些问题:地图的下一步,就孕育在人工智能当中。

10月4日,国庆假期刚刚过半,地图还在无数旅行者手中持续被呼唤着。百度地图就公布了2018年国庆截至10月4日的用户使用数据:目前,用户使用百度地图智能语音助手功能的次数相比日常翻了一倍,使用百度地图智能语音助手的用户数已累计突破1.4亿。国庆港澳台、国际出行中,百度地图语音调用量比日常大涨180%,港澳台和日本、韩国、泰国、美国、欧洲等都是使用百度地图高峰区域。

换言之,AI语音交互已经被证明为地图下一个重要增长点,而由此带来的多元AI服务,也正在地图场景中孕育着更复杂的改变。

我们知道,AI带来了自然交互、主动判断等全新计算能力,而这些能力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或将进一步改变我们的生活。

比如当你要停车的时候,AI可以主动帮你找到停车位;当你在驾驶的时候,可以通过AI语音交互呼叫地图,让它帮你策划复杂的路线。这些能力让我们生活中,原本必须呼叫人类同伴完成的事情,可以被地图+AI代替完成。我们曾幻想这是理想主义的地图,但现在理想已经必须照进现实。

随着市场格局的推进,今天的符合用户与市场需求的“现实主义地图”,其实就是人工智能地图。基于一系列重磅合作,我们可以看到在AI地图这条路上,百度已经走到了最前端。

我们可以从用户、驾驶、城市的不同维度,看到百度地图的AI连击,可以说,第一代AI地图正在来到我们面前。

地图:语音交互的最前线

从交互逻辑上说,地图的触碰式交互其实是有天然不便的。很多时候我们在出行中急于找到路线,却要大费周章地输入不少地名,在国庆这样的拥堵假期里绝对令人捉急。

这宝贵的几分钟,给了AI语音交互可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代替触控的可能。而且语音比触屏更方便的地方,在于可以应对驾驶场景的地图呼唤需求;其次在忙碌的场合下,地图可以被语音快速唤醒;再者随着深度语义理解的切入,地图正在能够更复杂理解人类的交互需求,比如复杂的行程规划、模糊地点查找等等,无法用手指完成的操作,或者说给老人孩子以及特殊人群准备的地图服务,都可以在语音交互上完成。

百度地图在国庆4天里,被叫“小度小度”的次数比日常翻了一倍,可以说是这个市场逻辑最真实的例证。根据百度地图工作人员透露,从2018国庆前、中期的数据来看,最大的变化就是来自语音请求的大幅增长。越来越多的用户指令通过“语音”发出,用户已经习惯喊出“小度小度”来帮忙。

而事实上,地图背后的语音交互并不简单,首先地图唤醒场景往往比较嘈杂,需要极高的远场唤醒能力,其次每个人对导航和地图需求的表达不尽相同,需要背后的语音系统去理解用户,这需要高耦合度的语义理解能力作为基础,而在用户旅行场景中,需要呼唤更多地图能力,或者连续导航,那就需要深度语义理解和连续对话等AI能力来帮忙。

百度地图在国庆期间的语音大热,背后是百度语音交互领域的技术支持。当我们在抱孩子不便打字的时候叫一声“小度”,实质呼唤的是大量AI算法瞬间就位等待工作。

因此,地图可以说是AI语音能力的最前沿应用场景,而且可以为语音交互积累大量精准数据,形成语音能力与地图使用体验的良性循环。而AI也并非只为地图提供了语音能力,更多AI带来的有趣功能,正呈现在我们的长假生活中。

AI能力正汇聚于地图洼地

除了语音交互,地图里正在集合越来越多的功能,而这些能力都离不开AI作为基础支撑。由于地图的本质是抽象数据与真实地理信息的紧密结合,这让AI的视觉分析、知识图谱、数据分析能力都可以应用在地图当中。

这么说可能不够直观,我们看看十一长假里火起来的地图应用,就可以发现AI正在地图中无处不在地影响着我们。比如百度地图基于AI提供了智能导览、AR步导、AR周边搜索、未来出行预测、最佳拍照地点等“AI黑科技”。

这些酷炫功能其实意义非凡,比如AR步行导航和智能导览,将地理信息知识图谱与AR视觉建模结合在一起,给爱旅行的路痴党们带来了巨大的福音。让看不明白平面地图的小伙伴们彻底解决了分不清南北西东的尴尬。而且这些功能可以集中作用于旅游场景当中,让用户可以在十一的人山人海中准确知道旅行目的地,并获得景观信息、智能导游、AR景象还原等旅游附加值。

而基于百度地图车流数据系统的“未来出行预测”,则可以说是AI数据分析领域在地图中的场景落地。十一假期让出行峰值大幅改变,平时几十分钟的车程现在可能要几小时,这一功能让大量用户避免了错过火车飞机的尴尬。

这些能力,来源于百度综合的AI实力。各种各样的AI价值可以在地图这个统一场景里展现出来,让用户手中的地图不再仅仅是地图,而是综合出行助手与旅游达人。这种进化,因AI而起,且远未到尽头。

地图,也可以是无人驾驶的培养皿

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AI与地图的故事也在发生改变。比如我们今天可能还无法体验,但每个人都在关心的无人驾驶技术。

无人驾驶所依托的AI技术,也离不开地图的帮助。比如无人驾驶无法离开高精地图数据的支持,这些数据必须要地图应用来采集和提供,而地图高精化不仅可以完成自动驾驶的应用加持,更重要的是在努力攻坚自动驾驶技术的时刻,可以为各种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测试环境、模拟环境,移交开放数据和测试平台。

以百度为例,Apollo平台正在与百度地图进一步加强合作,将地图业务和自动驾驶进一步联系到一起,为无人驾驶的美好未来塑造地图这一重要培养皿。

而在更宏大的场景中,地图还在为智能城市提供着更多想象力。

更是智慧城市的想象中枢

不久之前,百度重磅宣布开源车路协同平台,让我们看到了地图数据与智慧城市、智慧道路、智慧物流结合的可能。未来的AI城市,将是密布传感网络、机器视觉体系、城市运算系统的一体化协同组织。而地图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城市开启运算,协调AI系统与数据系统的中枢。城市的想象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图

2017年,百度与雄安新区签约,助力雄安打造智能城市。百度地图也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达成合作,将相关大数据向中规院雄安新区规划工作组免费开放,为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由此可见,地图在进一步路网升级、车路协同、城市智能化的进程中,同样有着不容小觑的战略地位。某种程度上来看,无人驾驶和智慧城市两大命题,今天都是无法离开地图产业矩阵的AI化支撑的。

从语音交互,到综合AI能力赋能,再到无人驾驶、智慧城市,地图正在与出行AI化、智能化的宏大历史演化紧密耦合在一起。

在我们希望得知地图下一步如何进化的时候,百度地图已经用AI能力给出了答案。新一代地图,是以AI带来的交互自然化、服务智能化、现实世界与数据世界紧密结合为三大支撑的AI地图。

属于地图的新时代已经到来,而AI才是让理想中的科幻世界照进现实的最佳路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