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胖,长大就会瘦的!这句话骗了多少人

逢年过节在家吃饭,总能听到家里老人心疼自家孙子孙女:

哎哟,宝贝怎么瘦了

妈妈一定没有给你好好吃饭

在长辈们心目中,孩子永远不够壮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吃吃吃。在家族群里最受欢迎的就是「肉肉」的孩子,大人们总会捏捏脸说:

胖点有福气啊

小孩子就应该这样肉嘟嘟的

要是谁来反驳一句「胖不好」,铁定被亲戚们群攻:

小时候胖点有什么关系啊!

这些场景无论是我们小时候还是现在,都太常见了!今天,我们想摆事实讲道理认真把这件事说清楚:小时候胖点真的不好!别再害孩子了。

小时候胖

长大真的不太容易瘦下来

很多人觉得小时候胖不重要,主要是认为长大就会瘦下来。

但事实是残酷的,一项长期追踪的研究发现:

*数据来源:Freedman, D. S. et al., (2018). Tracking and Variability in Childhood Levels of BMI: The Bogalusa Heart Study. Obesity (Silver Spring, Md.), 26(7), 1197–1202.

虽然这个数据并不来自于国内,但事实上,我们生活里也会发现,小时候胖长大瘦下来的人并不多。

如果从小就存在肥胖问题,减肥之路也会变得更加艰难,因为儿童期肥胖的孩子,可能已经养成了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

比如,肥胖的孩子大多更嗜甜、爱好高油食物、不按时吃饭;同时,因为身体笨重,肥胖的孩子相比同龄的正常体重的孩子,也更不爱运动……

儿童期是培养和塑造健康饮食习惯的关键期。如果等到孩子长大了,才开始想怎么能瘦下来,比小时候难太多了。

最新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显示:我国 6~17 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已经达到了 19%。

也就是说,6~17 岁的孩子里,每 5 个里面就有 1 个小胖墩。而在 1985 年的时候,这个数字还只有大约 1%。

社会因素、养育方式等等多种原因都在让我们的孩子越来越胖,而且不只是胖了一点。

*数据来源:《中国儿童肥胖报告》2018,马冠生.

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预计 2030 年中国儿童(7~18 岁)的肥胖率将达到 28%,也就是 3 个孩子中可能就有 1 个存在肥胖问题。

肥胖儿童越来越多,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孩子更强壮了,反而代表着可能存在严重的「营养不良」。

孩子吃得「好」了

但并没有吃得更营养

如果要深究为什么我们孩子更胖了,抛开遗传的原因,有一个深入人心的观念在作祟「多吃点,长身体」!

经历过大饥荒年代的长辈们,对孩子的疼爱更多体现在了吃上「好好吃,才能长身体」「不吃,怎么能长高长壮呢」。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越来越不缺吃的了。

*数据来源: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报告(2010~2013)之中国 6~17 岁学龄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

不愁吃的年代,孩子的膳食结构却越来越不合理。

不爱吃菜?没关系,那就多吃点肉

不想吃饭?那带你去吃顿肯德基吧

今天表现好,奖励一瓶饮料

换句话说,该吃的没吃够,不该吃的越吃越多。

最新的一份数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 2021)显示,儿童青少年含糖乳饮料喝饮料消费率在 30% 和 25% 以上,明显高于成人。

与此同时,更可悲的是,儿童微量元素缺乏依旧比较普遍。

根据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 3~12 岁儿童血样测定结果显示,82.8 % 的儿童维生素 D 水平低于正常标准。与此同时,钙摄入达到适宜摄入量的儿童仅占 10%。

2020 最新发布的一份 Meta 分析结果则显示,我国 0~14 岁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高达 19.9%。

过量的热量,不足的营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肥胖儿童。而他们要面临的,不是简单的体重问题,因为肥胖会严重影响他们一生的健康。

儿童期肥胖

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

很多人都喜欢说「小时候胖嘟嘟多可爱啊」,但如果这份可爱的代价是对孩子的伤害呢?

越来越多的证据在说:「肥胖」真的会伤了孩子。

高血压、早期动脉粥样硬化、2 型糖尿病,这些原本认为只有成人才会有的疾病,已经慢慢趋于低龄化。

这些疾病给孩子带来的是什么?从小就要进行长期的血糖、血压、血脂监控,严重的甚至从儿童时期就要开始进行治疗。

而即使在儿童期对健康的危害没有显现出来,肥胖带来的长远影响也是非常可怕的:多种慢性病、癌症的风险也在增加。

胖,真的不是可爱!而是一种危险的信号⚠️

别忽视儿童期肥胖

给孩子带来的精神压力

除了身体的伤害外,很多父母不知道,儿童期肥胖还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隐形伤痛。

身材焦虑和身材歧视从孩童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一项囊括了 35 项校园霸凌研究的荟萃分析提出,处在青春期早期(大约小学高年级)的孩子的同伴对待他们的方式,和他们的身材息息相关。

比起身材普通但是性别、种族、学习成绩、家庭经济水平、社交能力都差不多的伙伴,肥胖的孩子就是更容易被欺负,就是更容易被起外号、传谣言、辱骂或取笑。

结果可能更糟糕的是,肥胖的孩子为了不被欺负反而成为那个欺负别人的人。而事实上,无论遭受欺负或者欺负人,孩子们都是「胖」的受害者。

一项有关学生对肥胖儿童看法和态度的调查结果显示,近 40% 以上的小学生对肥胖儿童的负面看法是 不勤快、身材差、活动不灵活、不爱运动、反应迟钝和易生病。

也许 3 岁前的孩子我们还能抱着搂着把他保护起来,可一旦孩子进入到社会这个大集体,老师、同学、朋友都将是孩子自己需要面对的困境,而那些都是我们看不到的。

更有调查发现,肥胖的儿童有更高的抑郁倾向,成年后发生抑郁的风险也更高。

儿童肥胖给孩子带来的心理阴影,是长时间、多因素影响的结果。作为大人,我们真的应该做些什么了。

只要现在开始

带着孩子瘦下来就会有好处

不过,一个好消息是,有一些初步的研究发现,如果孩子们能够在成年之前及时瘦下来,那么也许肥胖造成的身体危害就能变小。

医学顶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一篇长期跟踪六万多人的研究就发现:

如果孩子在 7 岁时还是超重或肥胖的,但是能够在 13 岁前(也就是青春期前)瘦下来,那么这样的孩子此后的 2 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就能降低回与那些从未胖过的人相似的水平了。

孩子胖不只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家庭都需要行动起来。我们需要还给孩子一个更健康的身体。

最关键的一件事:请认真对待孩子的肥胖问题,和长辈亲友一起,改变「孩子胖点好」的观念。

不要再说「孩子胖点更可爱」!

不要迁就孩子养成糟糕的饮食习惯!

不要让孩子从小就承担起这份沉重的爱!

在改变观念外,你和家人应该从现在开始,监督孩子保持正常体重。

如果一下子做到这些有困难,可以先尝试 1~2 个目标,再慢慢增加。

本文合作专家

本文审核专家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  2020-12-24. Internet: http://www.gov.cn/xinwen/2020-12/24/content_5572983.htm (accessed 2021/03/01 2021).

[2] 王烁, 董彦会, 王政和, 邹志勇, 马军. 1985—2014 年中国 7~ 18 岁学生超重与肥胖流行趋势.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7;4.

[3] Simmonds M, Llewellyn A, Owen CG, Woolacott N. Predicting adult obesity from childhood obesit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bes Rev 2016;17(2):95-107.

[4] Kansra AR, Lakkunarajah S, Jay MS. Childhood and Adolescent Obesity: A Review. Front Pediatr 2020;8:581461.

[5] Hall KD, Ayuketah A, Brychta R, Cai H, Cassimatis T, Chen KY, Chung ST, Costa E, Courville A, Darcey V, et al. Ultra-Processed Diets Cause Excess Calorie Intake and Weight Gain: An Inpatien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Ad Libitum Food Intake. Cell Metab 2019;30(1):67-77.e3.

[6] Chen P, Wang D, Shen H, Yu L, Gao Q, Mao L, Jiang F, Luo Y, Xie M, Zhang Y,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in Chin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expert consensus statement (2020). Br J Sports Med 2020;54(22):1321-31.

[7] Callo Quinte G, Barros F, Gigante DP, de Oliveira IO, Dos Santos Motta JV, Horta BL. Overweight trajectory and cardio metabolic risk factors in young adults. BMC pediatrics 2019;19(1):75.

[8] Hidayat K, Du X, Shi BM. Body fatness at a young age and risks of eight types of cancer: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Obes Rev 2018;19(10):1385-94.

[9] Kohut T, Robbins J, Panganiban J. Update on childhood/adolescent obesity and its sequela. Curr Opin Pediatr 2019;31(5):645-53.

[10] Bjerregaard LG, Jensen BW, Ängquist L, Osler M, Sørensen TIA, Baker JL. Change in Overweight from Childhood to Early Adulthood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N Engl J Med 2018;378(14):1302-12.

[11] O'Connor EA, Evans CV, Burda BU, Walsh ES, Eder M, Lozano P. Screening for Obesity and Intervention for Weight Management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Evidence Report and Systematic Review for the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Jama 2017;317(23):2427-44.

[12] Zheng M, Lamb KE, Grimes C, Laws R, Bolton K, Ong KK, Campbell K. Rapid weight gain during infancy and subsequent adiposit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evidence. Obes Rev 2018;19(3):321-32.

[13] Elbel B, Tamura K, McDermott ZT, Wu E, Schwartz AE. Childhood Obesity and the Food Environment: A Population-Based Sample of Public School Children in New York City. Obesity (Silver Spring, Md) 2020;28(1):65-72.

[14] Weihrauch-Blüher S, Kromeyer-Hauschild K, Graf C, Widhalm K, Korsten-Reck U, Jödicke B, Markert J, Müller MJ, Moss A, Wabitsch M, et al. Current Guidelines for Obesity Prevention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Obes Facts 2018;11(3):263-76.

[15] Scaglioni S, De Cosmi V, Ciappolino V, Parazzini F, Brambilla P, Agostoni C. Factors Influencing Children's Eating Behaviours. Nutrients 2018;10(6).

[16] Tahir MJ, Willett W, Forman MR. The Association of Television Viewing in Childhood With Overweight and Obesity Throughout the Life Course. Am J Epidemiol 2019;188(2):282-93.

策划:Murphy    |    监制:Feidi

插画:宇某    |    制图:小羊肖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