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中的六个前浪,为什么地位最高的他反而让人不齿?
文/乔沐
前段时间“前浪”这个词上了热搜,所谓“前浪”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前浪,不管是“前浪”还是“后浪”都是构成社会的中坚力量。
无独有偶,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也有前浪,《天龙八部》中有六个“前浪”,分别是萧远山、慕容博、玄慈、段延庆、段正淳、游骥。为什么称这些人为“前浪”?因为他们都留下了“后浪”。
萧远山有儿子萧峰,慕容博有儿子慕容复,玄慈有儿子虚竹,段延庆有儿子段誉,段正淳有养子段誉,游骥有儿子游坦之。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因为后浪的兴起,这六个前浪逐渐成了配角,渐渐淡出江湖。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天龙八部》中的这六个前浪有好有恶,行事各异,活着的目的也各有不同。萧远山活着是为了复仇,慕容博是为了复国,玄慈是为了光大少林,段延庆是为了复仇夺位,段正淳是为了泡妞,游骥是为了什么?姑且认为他是为了光大聚贤庄吧。
这六位前浪最终结局不尽相同,有的出家为僧,有的死去,有的不知所踪,算是在一定程度上应了《天龙八部》的主旨“众生皆苦”吧。虽是众生皆苦,有情皆孽,但是也有读者说这六个前浪中地位最高的那个最让人不齿。
地位最高的是谁?毫无疑问是中原武林的领导者、武林泰山北斗少林寺的掌门人——玄慈方丈。
有人说段正淳是大理镇南王,位高权重,段正淳才是地位最高的,未必,因为大理不过是南垂小国,无足轻重;这么说萧远山是辽国贵胄、大辽珊军总教头,也是位高权重呢。所以这里说地位最高的只能是玄慈方丈。
玄慈方丈统领中原武林,一呼百应,在中原武林的地位可以说是无人可出其右,不管是武功还是名气,都是数一数二,在小说中三十年前就被推举为“带头大哥”率领群雄去雁门关外伏击萧远山,说以,说玄慈是这六人之中地位最高的毫不为过。
为什么地位最高的玄慈方丈却最让人瞧不起呢?
因为他身为出家人,却未能看破红尘,将名利二字看得太重,参一生都未能参透名利这道难题。
玄慈方丈在年轻时候犯下两个错误。第一是误信人言,酿成了雁门关惨剧;第二是身为出家人和叶二娘在紫云洞相会,害得叶二娘从温柔贤淑的高姑娘变成“无恶不作”的大恶人。
这两件事,玄慈都要负责,但是玄慈并没有去负该负的责任,并没有像一个男人那样去担当,更没有真心悔过,而是堂而皇之地做他的少林方丈,享受武林同道的追捧,好像这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这还不算,当三十年前的阴谋突然被提起,受害者萧峰开始寻找“带头大哥”报仇,玄慈的一众小弟因为维护玄慈“带头大哥”的身份而死,其中包括谭公、谭婆、赵钱孙、单正一家,甚至智光大师不惜自尽也要维护玄慈。
这么多人因为包庇玄慈而死,玄慈在这段时间做了什么?什么都没做,他安安稳稳地坐在少林寺做他的方丈,连吭都没有吭一声。
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玄慈方丈知错了吗?并没有,从他的表现就能看出,虽然在萧远山和天下英雄面前最终承认自己是虚竹的爸爸,是当年的带头大哥,但是这并非他主动承认的,而是在萧远山步步紧逼逃无可逃避无可避,无法再隐瞒和挽回的情况下,只能硬着头皮站出来接受惩罚,顺便再说一句“既已种下恶业,反悔固是徒然,隐瞒亦属无用”这样高逼格的话来彰显自己得道高僧的风范。殊不知这句话说出来更显示出其虚伪的真面目,若是真心悔过,早就应该站出来承认错误,大可在聚贤庄大战之后就对萧峰说:“萧施主,贫僧就是当年的带头大哥,当年误信人言,导致你的母亲惨死,现在你要报仇,尽管来报,不要连累无辜。”然而玄慈并没有这么做。
在面对错误的时候,玄慈选择了逃避,尽可能的逃避,而其他几位则不同。萧远山直接承认:“这些人都是我杀的。”慕容博虽然奸险,也承认自己别有用心骗了玄慈;段延庆虽是臭名昭著的“四大恶人”的老大,一心想要复仇,但也是光明正大地找段正淳决斗;段正淳欠下无数风流债,但是敢于承认和面对,丝毫不掩饰,心想:“纵然是在天下英雄面前名誉扫地,也不能丝毫亏待于她。”游骥虽然出场不多,但是“盾在人在,盾毁人亡”至少为游骥博得个不怕死的名声,并没有给聚贤庄丢脸。
同为“前浪”,玄慈和这几人相比无疑是差了不少,由此看来玄慈是一个没有担当的“前浪”,所以虽然他地位尊崇,依然被人瞧不起,让人不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