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西点评]张幼军:读黄斌的诗《苦命的女人》

读黄斌的诗《苦命的女人》

张幼军

五首诗聚焦于一位苦命的女人杨二嫂的生活轨迹。杨二嫂是一位典型的“半边户”。所谓半边户,即一半在城里工作,一半在农村打理日子。杨二嫂的日子过得蹩脚,就是很不顺的那种。杨二嫂有多么苦,请听“我”说与你听。
村里乌桕树叶红了的时候,标志着村民们收获的时候到了。这里盛产板栗、花生、绿茶、红叶等,“五颜六色”的很丰富。而杨二嫂却只能收获一样——花生。特别糟糕的是“杨二嫂的男人拆旧房子时掉了下来/摔成残疾架在轮椅上”。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部落在了杨二嫂这个瘦削女人的肩头。在农村的这一半天,须得她顶着。在农村的这一半天,她指靠的只有花生。好在今年花生丰收,花生秧禾盈盈,花生颗粒饱满,喜煞人爱煞人!杨二嫂须得“早晨五点半来到地里/开始挖花生”。她挖呀挖,刨呀刨。凭着一己之力把“整块地挖完了,把花生秧捆起来/挑回家”。杨二嫂要将挑回家来的花生打理一番,先是将花生摘下来,“小个的,挖破壳的,生了芽的/自己留着吃/”。这收获的季节,太阳是个宝。赶晴天大太阳,把择好的花生放门前翻晒几天。太阳发慈悲,帮了这个女人的大忙,没有让收回家的花生糜烂。“杨二嫂不停弯腰耙动花生”。杨二嫂耙动花生时发出的声音很好听,她喜欢听这声音,像城里高雅人士听高雅的音乐。
花生是个好东西,但毕竟不能当饭吃。家里的一切开销,还得打靠它。得将它榨油,用花生油换钱。
为了省钱,杨二嫂分几次把劈柴和晒干的花生挑到几公里之外的榨油坊排队。
为了省钱,杨二嫂“中午吃了碗泡面”算是将辘辘饥肠给打发了;下午也是不得闲的,要帮着烧火。“机器炒花生,打粉,上夹板后”,榨花生油70斤。
为了省钱,杨二嫂将“一部分油渣饼抵了工钱”。
为了省钱,杨二嫂等到天黑拼了辆三轮车将花生油和油渣饼拉回家中。劳累了一天,已是深夜。
杨二嫂就是这样的勤扒苦挨,凭一己之力,将农村这边天收拾停当了。第二天,她得赶到一百多公里外的武汉上今天九点的白班。她不累吗?不可歇歇脚?累的,真的很需要歇歇脚。但是,她不得不赶时间,如果超假扣掉工钱,岂不农村这几天白忙活了!城里的这边天可能要占大头。打下了花生油,买米买盐的钱和二儿子的学费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了。杨二哥的伤残花用恐怕主要靠杨二嫂在武汉打工的收入了。
当然,这里显然还不是杨二嫂生活的全部。诗中留着一个大大的空白。杨二哥怎么办?作者没有提及。但,就作品已经提及的,就足以看出杨二嫂之难之苦矣!诗中的留白,还是让读者去填充吧。杨二哥伤残在身,需要护理是肯定的,或住院?或请人照料?无需说。总之,家里的开销、丈夫的诊疗,要用钱,要很多钱用。杨二嫂得拼命寻钱,在农村拼命种地换钱,在工厂打工拼命挣钱。所以,作者抓住主线下笔,也是挺经济的笔墨。
作者很熟悉农村,所以他的笔墨里包含着泥土的气息。如,“初秋的花生饱满,水份和/泥香味十足”,没有生产实践体验,想破脑壳也不可能写出这样的句子来。“她在清晨的露水中刨食生活”,写的是生产的事,是刨花生,但换成“刨食生活”来表达,就能让人体会出苦命女人生活的沉重感。“她一米五多点的个子/挑起和她一样高的重担,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像挑这蹩脚的日子”这样的接地气的、经过精心提炼和深加工的句子,读来满是心酸味!
特别是有一段描写,诗的意蕴特别深厚:“杨二嫂不停弯腰耙动花生/花生仁撞击花生壳发出的声音/像被晒干的日子/'哐啷哐啷’”我就觉得,没有再好的诗句能把这个女人此时收获花生时的内心世界透露的那么真切。老天爷帮忙把花生晒干了,杨二嫂的日子也被晒干了,有那么好的收获,杨二嫂并不感觉日子心酸,而是美好。“哐啷哐啷”这是晒干的花生被耙动时花生仁撞击花生壳发出的声音,如同“下里巴人”那粗糙之乐音;“哐啷哐啷”这又是被晒干的杨二嫂的日子发出的声音,是杨二嫂心里的“阳春白雪”那美妙之乐音哪!

张幼军,湖北大冶市人,1948年1月出生。大冶一中退休教师。曾任黄石市首届学术学科带头人、黄石市中学教师高级职称评委,省中语会会员、黄石市中语会副理事长、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