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县定埠民俗文化村的小马灯(一)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

郎溪定埠

民俗文化村的小马灯

在皖南通常以孩童所扮之马灯,称为小马灯。梅渚镇定埠村及周边的东夏、幸福、飞鲤等乡镇,每年都有此类小马灯的演出。这一形式的小马灯,在皖南所见还有广德县凤桥少女扮演的小马灯,芜湖市南郊乡镇及南陵县北乡的小马灯,歙县东北乡显岭关浙、皖交界处的小马灯等。江苏南部胥河北岸各乡镇的小马灯(包括大马灯),也都蜚声远震。其中溧阳市殷桥镇的大、小马灯,极具苏南民间文化之特色。以上马灯,因地理及人文环境的差异,其各自表现的内容与形式,也多少有些差别。

各地小马灯兴灯起始年代,说法不一。皖东南小马灯的起始年代,说法令人惊诧。1994年2月调查中发现,广德县凤桥的小马灯,据村民说是太平天国失败后,一位散落在该地的太平军王先生所传。1998年调查芜湖市火龙岗一带的小马灯,也称是太平国传授留下的,但未提及有王先生其人。1990年至今定埠也有个别人与芜湖之说相同,称是太平军留下的。三地小马灯之间,从无往来,却都存此说。况太平军由广西北进时,江西籍参军的士兵较多,而江西又正是马灯兴盛之地,这一说法值得重视和研究。

01

定埠小马灯恢复前之概况

定埠小马灯,村民传言亦始于晚清。但也有村民说:定埠小马灯始于六百年前(明永乐七年·1409年前)。如后说可以成立,那么这里的小马灯兴灯之始,还早于胥河两岸吕姓先祖吕盛(1455-1530年)[注]出生前的四十六年。故此说如无史料佐证,恐怕是很难为众多的村民所接受。清光绪年间(1875—1908),定埠民间已组建有小马灯班社。兴灯的目的,称为“消灾降福”,这就与当地的岁时节序、村民礼俗、民间信仰有了不可分割的联系。又因小马灯表演比之胥河两岸其他祀仪,人员相对较少,形式活泼,在该地又常被掺入其他庙会或祀仪中组合演出,深受村民欢迎。据定埠村民回忆:当地民间小马灯的第三代组建人,是民国十七年(1928)定埠人吕一侯(时任苏州法院法官)。上推吕一侯的前两代,每代的代差按民间习惯推计为二十年,两代相差已有四十年,即光绪十四年(1888年)。自此,一直传承至今。

定埠近代兴灯,又都与两岸吕姓大族有关。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胥河南、北两岸,都建有马灯堂,即北岸南京市高淳区(原为高淳县)桠溪镇北定埠行政村墙屋里的马灯堂班,和南岸安徽省郎溪县梅渚镇南定埠行政村的马灯堂班,两班演出都由两地吕姓恢复。1978年北岸墙屋里村,最先恢复了小马灯的演出,称“民间文艺活动”。1990年本人所见墙屋里的“马灯堂”,是借用原人民公社生产队的公用屋。公屋,临时成了“马庙”。1991年当地的祠山神张渤祀礼在这里恢复,因当时多种原因的限制,马庙内也供祠山张渤神案。时马庙红纸书写张贴的楹联较多,这里各摘一联:一、马放千里驹,灯照万世荣。二、庙貌重修气象新,神像光彩万古传。额批:英灵第一。

南岸郎溪定埠的小马灯,1949年前在当地十分有名。每年跑跳的范围,东至苏南溧阳的县城,西至高淳东坝,北至高淳桠溪,南近安徽宣城市郊,都有他们的身影。而上世纪九十年代定埠兴灯虽后于北岸墙屋里村,经过十年的努力,无论从规模、技艺方面来说,都是后来居上。2010年7月已被安徽省人民政府荣批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在今天的胥河两岸及定埠的周边乡镇,也是一枝独秀。这与他们的传承底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定埠小马灯进入降福会的演出,是2000年村民组建“定埠民俗文化村”以后的事。当时“文化村”为规范和便于管理该地有关祀礼仪式,小马灯才被展拓纳入降福会中的。不过,定埠小马灯作为一种单独的祭祀仪礼的演出形式,平时也一直保留进行着。

胥河南岸的小马灯,均由男童扮演。扮演《三国》故事中的角色有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岳传》中的有岳飞、岳云、金兀术、金蝉子、王贵、牛皋,称“十匹马”。十匹马中除关羽一人而外,每一角色身后配有“搭伴”一人,搭伴村民又称“夫人”。九个搭伴,即九位夫人。演出时,夫人手携三角旗助阵,只关羽身后随周仓一人,随马跑阵。队前、队后,备有一马伕,似戏曲表演中的“龙套”头,是表演时马灯跑阵的领头人。另有两名小鞑子(小丑),手摇小破扇,在表演阵式的间隙穿梭跳跃,互为嬉戏,以资助兴。以上二十四个角色,一如戏曲表演之扮装。

马灯用篾分扎成马的前、后两部分,各蒙以绸布。内装小灯,以便夜晚表演。扎成装饰后,便按角色分系于表演孩童的前、后腰间。灯班角色表演时所用的道具及锣鼓的伴奏,甚致于马匹的数量,胥河一带和定埠周边,也不尽相同。北岸桠溪墙屋里村小马灯却为十二匹马,象征十二生肖,也表示一年十二月。郎溪西南乡飞鲤小马灯,夫人手中使用的不是三角旗,而是“太平伞”,以祈天下太平等。各灯班有的每年出灯,有的则隔年一次;有的丰年出,灾年不出,视经济状况而定。

胥河南岸的小马灯,自最初兴灯之日起,就与两岸吕姓的先祖吕盛(1455-1530)有了密切的联系。清雍正九年(1731)《建平县志》(郎溪县时称建平县)卷之十八〈人物上·名贤〉,有吕盛的介绍。吕盛,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官至山东按察副使,备兵天津。正德四年(1509)调云南屯田副使,后被家乡“崇祀乡贤”。

定埠小马灯原正月初一演出,至十六日“煞灯”,共需演出十六天。近些年来,初八一过,因村中青、壮年需返城打工,和村中马灯表演的孩童需开学上课等原因,隆盛的演出也只能到初八日。初九至十五虽有演出,可谓零星。但每年演出结束后煞灯仪式,牵涉人员不多,仍在十六举行。

02

定埠小马灯演出之习俗及程序

小马灯的表演,脱胎于民间的祀礼活动,故两者从始就融和合一,终呈现出内涵丰富,表演形式活泼。

(一)开 堂

为了能争取多演一天,以便多一天的正常演出收入,原订正月初一晨间举行的这一“开堂”祀仪,便提前一天在腊月三十日白天举行。此日,灯堂内早已挂好绘于清代先祖吕盛夫妇的画像。

2010年2月21日(正月初八),定埠小马灯演出开堂,拜祭先祖吕盛夫妇画像

像前置香案,案上设有供品。供品为三荤三素:鸡、鱼、肉及香菇、木耳、金针菜;三盅茶、三杯酒而已。案前十匹马(十将)按上述顺序,化妆好后,一字排例。九位搭伴及周仓各随其主,站立马后。余四人分立马队两边。此仪原先此时,由门司(阴阳生)主持,现改为由马灯教练师父王庆荣或吕小伢主持。祀仪开始,燃炮、鼓乐、焚香,主持人案前烧黄裱纸后,拧下公鸡头。将鸡血按顺序滴于每匹马的额头之上,以祈佑安的灵验和演出平安。马班全体人员向吕盛叩拜。此时每一叩拜,十匹马均需稍一纵跃,以示应答。此仪称“拜副使公、副使婆”,又称“起神”。拜毕,马队需在庙前场地上,跑第一圈,礼敬先祖。接着马班出庙,至北岸桠溪镇镇南村长墩地,拜吕盛岳父母乡地(因墓已不存),称“小马灯拜家婆”。

吕盛年轻时,家境清贫,幼好读书。原议订与该地花墙门村杨姓为亲,杨女也深爱吕盛,后婚事未成。吕盛得中进士,杨女闻讯闷郁不已,殉情而亡。为纪念杨氏,每年小马灯拜过家婆,尚需拜杨氏故居。今因演出时间缩短,此仪已无。

以上可见村民早把吕盛既视为先祖,又视为马庙的家堂神。而小马灯拜家婆及拜杨氏,又饱含深深的世俗人情和伦理。

(二)出 堂

正月初一晨马灯班全队(包括领队、勤杂人员)计百余人,正式出堂。走乡串镇,表演于村头街巷。队前有开道龙凤旗,后有“定埠马灯会”旗及“吕”姓旗各一面,迎风猎猎。旗后有小锣鼓一堂(内含唢呐两支,长铜喇叭两支,共四人)。接后是上有“定埠小马灯”五字的紫红色布幔,后跟由十匹马组合的表演队伍,各组后都有主将三角彩旗随之。往日出灯曾有“水流星”三付,飞舞开路,今无。队后又随小锣鼓一堂。在热烈的鞭炮声中,在浓浓的春节氛围中,一路吹打。整个村乡,更增添了许多欢庆与热闹。

马灯举会前,灯会需向有关周边镇乡下“马灯帖”,告知出会日期。接帖后的镇乡,如望马灯来本镇村表演,则需反馈送达“邀请帖”。灯会接帖后,便正式据各镇乡村落的方位、远近,安排路线与赴镇村表演的日期。往日初一至十五,按接帖路线几乎演遍周边村头街巷,以及各族姓的祠堂及庙宇。现因村中青、壮年外出打工需提前离去,孩童业已开学上课,实际演出的时间被缩短了一半,故大多只能就近村落表演了。

定埠小马灯一般不去较大的村落表演。其原因是:一、大村人口多,巷道多,一个大村只少需演四处;每处一个满场就需一小时四十分。这样,四场就需三个半小时,半天就过去了。现今小马灯整个演出只有八天,如此,难以照顾到演出的面;二、晚间出灯,过度表演,孩童体力透支,支撑不住。如2008年腊月三十拜过长墩家婆后,为节省时间,只得就地演出于北岸长墩所在地的镇南行政村一片。初一演出于南岸定埠行政村一片,初二南岸中房行政村一片,初三南岸周家行政村一片。初四至初八,则按邀请帖的路途顺序,安排演出。过去马灯队伍由定埠出发,尚有一习俗。即必须由村西出,而结束时则由村东进,现也无此讲究。

小马灯白天演出尚可,尤其是夜间演出,氛围更是不同。马灯队晚间行路,除部分人持手电照明而外,还有手提灯笼者。各色灯笼上分别书有:天下太平、国泰民安、马到成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等不同字样。远远望去,在这一年一度的重大民间节日的春节里,定埠田野村头,灯笼内、马灯内的闪闪星火,加之焰火、灯花,在一片锣鼓欢腾中,快、慢移动、跳跃,似人间仙境,令人心驰神往。又因当地传有神马能“日行八百,夜行千里”,所以每晚的演出,比起白天,锣鼓更为激烈。参与者与围观者个个兴奋,人人雀跃,表演的节奏更快。此时,用村民的话说“越晚越来劲!”一次敲打下来,多时一堂锣鼓班被敲坏的锣竟有四、五面之多。用村民粗俗的话说:“要想马灯跑得好,敲破锣不算个×。”虽每晚只演二至三场,孩童的体力都难以支撑。考虑到这些因素,后来不得不割舍了一些较大的村落演出,这其中也包括花墙门村在内。即便如此,每天出灯,二十四人的孩童队伍,几乎都有家长随护,照顾,唯恐不周。村与村相距稍远,队伍行走间有的孩童,甚于由家长背驮,让在其背上稍事休歇。演出中午,百余人分坐十二桌,就地供餐。饭后按惯例,就地送灯一场。

小马灯表演,有特定的习俗,马灯行至村中,村民需接灯,俗称“拜门子”贺年。其仪是在各人家的堂屋中置一方桌,桌上设香、烛、纸马及方糕两条、红纸钱包一个。马灯进屋,接灯人家要给马灯披红挂彩;有的人家用新红布换下关羽颈上的红布,后悬挂于堂屋中央,传说可避邪消灾;(照片2)有的人家则给同姓战将的马匹挂红;有的则十匹马都挂。但更多的则在刘、关、张三匹马上挂红。挂红后,马灯进屋,绕桌一圈,出屋。这时领灯者将四面小红旗,上面分书有“天、下、太、平”四字,分插于主家香桌上。然后将红纸包和一条方糕带走;另一条方糕则留给接灯人家,以示“你高我也高,双方都有高”。接灯人家赠马会的红包,内盛人民币五十至八百元不等。红包的收入,是每年举行小马灯演出主要经济来源。

小马灯街巷演出中,进入邀请人家绕堂,接受米糕、红包,称“小马灯拜门子”贺年

(三)进 堂

灯班每天演出后回到马庙,进入灯堂,下灯、卸装,称“进堂”。过去,每次返庙,尚需在庙前场地跑上一场,现今已无此仪。

(四)煞 灯

每年正月十六,演完最后一场后,为庆祝演出成功,需举行此次活动的结束仪式,称“煞灯”。此时,灯班全体人员聚集灯堂。燃炮、烧香,并在吕盛夫妇像前,下灯、卸装。然后分批向吕盛夫妇像叩拜,告示先祖助佑平安,演出成功。这一仪式与出堂叩拜时不同之处,在于吕盛夫妇像前不设供物,只叩拜礼谢。叩拜完毕,即卸下刘、关、张三匹马的马头前架,置于吕盛像前的案桌两边。余下的马架,火焚销毁。下一年举行出灯时,再视刘、关、张马架存架的情况,如已松散难以再用,便与另七匹马架,同时重新篾扎装饰使用。

小马灯表演中的小演员,均在十至十三岁之间。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每隔一至两年则需另换新童。更换频繁,训练不易。敲打乐方面,小马灯只用小锣鼓一至两堂。小锣鼓演奏人员的分工是:司鼓,吕新龙。司锣,吕新华、吕桂宝。大钹,吕绍兴、吕茂春。小钹,吕荣贵、吕水生。唢呐,吕木军、吕顺林。铜长喇叭,吕天寿、吕绍兴。“定埠小马灯会”设会长一人,为吕桂宝。副会长二人,吕陆宝、吕照荣。马灯教练:王庆荣、吕小伢。其财务由“定埠民俗文化村”,统一管理。

2009年4月21日,本文作者茆耕茹(中),于定埠采访小马灯情况。左1,为郎溪县文广新局非遗负责人陈月珍。左2,为苏皖降福总会会长吕桂宝。右为降福总会副会长2人:左2为吕陆宝,左1为吕照荣。

小马灯的演出经费来源,靠灯会平时向人借贷。待正月上半月演出后,用其收入还贷及养灯。近些年每年平均半个月的收入,约在三万元左右。支出于更新、添置灯班二十四人的头盔、服装及锣鼓乐器的损耗,和排练时的伙食,化妆用的胭脂、油彩,扎马时工匠工资、绸布等等费用。这些开支,每年约在二万五千元上下。余款用于民俗村的维护等。马队百余人的参演活动,均为义务性质。

注:

吕盛,字文郁,别号定庵。其生卒年,所见较为混乱。本文系据清刊本《吕定庵先生唱和集》卷之一“宪副吕定庵先生传”:“公生于景泰乙亥(六年·1455年)正月二十三日。”“岁之庚寅(1530年)以令终”所记。吕盛生于1455年,至1530年卒,七十五年中有两个庚寅年。前为成化六年(1470年),此时吕盛只十五岁。而后一庚寅年为嘉靖九年(1530年),吕盛此时已七十五岁,故以后者为记。

(作者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编剧,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员)‘

(0)

相关推荐

  • 回味那些“年”(下)

    本文作者:马少东 往期: 回味那些"年"(上) 回味那些"年"(中) 大年初一,也就是春节的头一天,宏盘村的所有记忆几乎都是阳光明媚的日子,温暖如春.其实,有些 ...

  • 稻农 | 马 灯​ (怀物叙事)

    马  灯  文  /  稻农 (安徽池州) 明灭渔舟梦擎鲸, 寸心燃却济苍生. 人间风雨无情夜, 一豆灯火照前程.        或曰:马灯源自美国,西部马仔骑马夜行,灯挂马上,故名马灯.       ...

  • 唐志平:我与车马灯

    我与车马灯 唐志平 (一) 接近年关,野鸡坪乡下有朋友打电话来,问今年春节期间打算回家乡群兴村组织耍车马灯么?他说,自从我定居县城以后,村里一直没人组织,每年春节车马灯偃旗息鼓,若再不"抢救 ...

  • 【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骆村马灯威震江南水乡/万汝滨

    轻风摇曳的荷叶溢出淡淡的荷香,恬静的村落让人心旷神怡.在蕴藏着丰富旅游文化资源的江南水乡陶辛,一直流传着骆村几代人传承下来的文化结晶--陶辛骆村马灯. 提起陶辛骆村马灯,这里的人们都津津乐道.270多 ...

  • 【“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岁末忆马灯/吴云峰

    春节渐渐来临,"瑞雪兆丰年"自是万众的良好祝愿,"万马奔腾"则是皖南乡农对一年事业欣欣向荣的期盼. 以前,老家每逢春节期间必组建一次民间艺术活动,主要是玩&qu ...

  • 背冰拉磨扎马角,看看“古中国”晋南有哪些奇特春节社火

    据考古资料显示,尧都平阳(今临汾).舜都蒲坂(今运城永济).禹都安邑(今运城夏县)都在山西南部的古河东地区,这里是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中心,是华夏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民族的"直根& ...

  • 郎溪县定埠民俗文化村的小马灯(二)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 二 郎溪定埠 民俗文化村的小马灯 03 定埠小马灯表演形式与锣鼓合乐 小马灯演出的形式,总体可分为"跑阵"."摆字"."运马&quo ...

  • 十堰市东风第七中学,走进诗经故里——黄酒民俗文化村,传承农耕文化!

    房县中国黄酒民俗文化村 花田少年·寻迹传统文化研学课程 4月8日,十堰市东风第七中学16个班的900名学生们来到了十堰房县中国黄酒民俗文化村参加研学旅行活动."品读<诗经>文化, ...

  • 一个偏远的关中民俗文化村马嵬驿,一年收入...

    一个偏远的关中民俗文化村马嵬驿,一年收入6.8亿,靠罚钱赚的?游客不要门票,商户不要租金.不要管理费,但抓到一只苍蝇罚5000元,抹布拧出黑水交2万罚金,一年吸引的游客有680万人次,一天人流量最高的 ...

  • 又一个网红打卡地一赵老屯民俗文化村

    做为生活在洛阳的人,如果沒有去过宜阳县香鹿山镇的赵老屯民俗文化村,那真是一种遗憾. 赵老屯民俗文化村位于宜阳县的东北部,具记载赵老屯有几千年的历史,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古代一直作为官府的屯兵,屯粮的场所 ...

  • 搜影乐游记: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南望秦岭、东临灞河)

    这个周末天气总的来说还不错,小编带大家去西安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去转一转,小编发现,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和陕西其他地方的民俗文化村稍微还是有一些去别的,小吃基本上都差不多,但小编发现,在这里多了一处回民坊,回 ...

  • 【乐游记】第1期:永兴坊-家门口的民俗文化村

    永兴坊,原地为唐朝魏征府邸旧址,是西安市为了继续完善顺城巷历史风貌,充分彰显古城历史底蕴,扩大西安知名度和影响力在2007年在原址上建造的,为古城再添了一个"坊"式的精品项目.项目 ...

  • 冬日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稍显苍凉一片狼藉

    (搜影中国 讯)近日,小编开车去蓝田游玩,走到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时,就想着上去吃点饭,顺便逛逛,于是不到十分钟就到了,停好车,兴致勃勃就往村子里走,可是到了的一幕把小编吓坏了,整个民俗村显得特别苍凉,有 ...

  • 终南山柞水阳坡院子民俗文化村美景如诗如画

    (搜影中国)近日,开车自驾去陕西柞水县的阳坡院子游玩,外面看着和平常农户家的房子一样,可是走进去一看,把我小编直接惊呆了,里面和外面完全就是天壤之别,装修非常的讲究,整个院子种有竹子,沙池,灯带,小土 ...

  • 威海民俗文化村 文化传承好平台

    威海民俗文化村 文化传承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