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调色盘在晚清民国时期十分流行

潜陶刻调色盘

  纵观历史,没有文人的推波助澜,紫砂器不会有如此辉煌的成就。古代,文人是时尚风潮的风向标,君不见《三都赋》一出洛阳纸贵,国色天香一出,家家争购牡丹。科举时代当官的多是文化人,官员爱什么下属便会跟风,所谓上行下效,所以说文人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具体到紫砂器上,一代名匠时大彬是受了陈继儒等文人的影响开始制作小壶,许多紫砂名师受到文人熏陶而制作出典雅的作品,清中期的陈曼生更是亲自操刀,从设计到制作全程关注,并带动一大批人研发创制,现当代也有许多文人书画家参与着紫砂的设计与制作。紫砂器中,文房用品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分类,所蕴含的文化元素也最多。

  紫砂调色盘在晚清民国时期十分流行,这件带盖调色盘(见图),通高8.4厘米,口径18.6厘米。紫砂胎,内部筑墙分隔数个区域,内面敷白釉,圈钮内和底部圈足内亦敷白釉。内面敷白釉一是美观,二是实用。紫砂泥料具有气孔,有吸水性,颜料如果直接接触紫砂容易渗透进去,既不好看也影响后期使用,涂敷白釉后,釉层的密度大,颜料就不易渗入,调色后也易于清洗。这件调色盘由于年代较久,颜色已浸入釉中洗不净了,也算是历史留痕吧。

  文房用品一般都制作精细,装饰也雅致,写文作画时可起到助兴作用,文人在这方面是很讲究的,那一时期的大书家、大画家大约都用过这类文房用品。此盘盖面上陶刻花鸟诗文,刻工极为娴熟,图画生动吉祥,文字舒朗俊秀,陶刻署款:潜陶。我们以前曾经介绍过潜陶的刻绘作品。潜陶是艺名,本名为邵宏俊,清末民国时期宜兴潜洛人,15岁拜著名陶人陈柏亭为师,名师出高徒,艺成后被多家著名陶器商号聘为技师,抗战时期有日本人慕名找他刻绘紫砂,潜陶耿直有义气,不肯服务于侵略者,遂招致毒打,于1942年病逝。

  盘上诗句“故人鸡黍自情深”大有深意。鸡黍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中,原指以丰盛的饭菜款待客人。古人所说的黍又称稷,是一种草本植物,它的子实颜色淡黄,煮熟后很黏,可以酿酒,也可以做糕饼汤羹。《后汉书》中有鸡黍之交的典故,说的是范式与张劭两人本是同学,后来范式返乡,分别时与张劭约定两年后的某天将去张劭家里拜望。两人此后无联系,快到约定的日子,张劭禀告母亲说范式将来拜望,请母亲做待客的准备,母亲说分别了那么久怎么知道他一定会在约定的时间到来呢?张劭说范式很守信用,说来就一定会来。到了约定的日期,范式果然如约而至,张家杀鸡煮黍备酒款待范式,成就了鸡黍之约一段佳话。

  大诗人孟浩然的名篇《过故人庄》中也有这样的场面:“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故人相见,把酒言欢,丰盛的菜肴显出主人一片热忱,明媚的田园风光令人心旷神怡,友情深厚,这次相聚还未结束,已经说好了下次再见的约定。古代交通、通讯都不发达,不同地区的朋友之间聚会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因为这份不容易所以格外珍视珍重,不仅在物质上尽己所能力求丰富,更注重精神上的交流和默契,不像现在有些酒肉朋友,完全是为了吃喝而聚,酒肉吃了无数,谈话内容却颠三倒四全无新意和长进,最后精神没半点提高,反而吃喝成了“三高”,这些人与古人相比,真是枉度人生。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江苏南京 安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