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过”与“改过”(质疑王阳明)

看到校园中有一处石刻,刻的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话:“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这让我想起一次作文训练:让学生从“见”“贤”“思”“齐”中任选一字填写到“说'见贤思齐’中的'__’”的横线上,将标题补充完整,以之为题,写一篇作文。有的同学为了突出“见”之重要,就论证“贤”“思”“齐”不重要。这样论证费力不讨好,毫无必要。

学生为何会这样思考问题?追根溯源是缺乏审辨思维,思维缺乏圆通性。“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阳明这句话也是如此:为了突出“改过”的可贵,就说“无过”不可贵。

“能改过”,诚可贵。《论语》对“改过”多有论述,诸如:

过则勿惮改。”(1.8)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改之为贵。”(9.24)改正错误可贵。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19.21)君子的过错,如同日食月食:错误的时候,人们都看得见;改正了错误,人们都仰望他。

小人之过也必文。”(19.8)小人对于错误一定加以掩饰。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15.30),有了错误而不改正,那个错误真叫错误了。

还有一些赞美“能改过”的古语广为流传,如“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犯了过错能及时改正,就是最好的了。

可以说“贵于能改过”,这应该是人们的共识,没有分歧。

对于“不贵于无过”呢?则不能一概而论。

也许,对于已经“有过”的人,可以用“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来鼓励其改过自新。

也许,对于怕有过错而不敢作为的人,可以用可以用“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来鼓励其勇往直前。

但是,不能为了强调“能改过”之可贵,就否定“无过”之可贵。因为,如果能够不犯错就达到目标、实现愿景,总比犯了过错再改正要好吧。而且,并不是所有的过错都能从容地改正,有时候一失足成千古恨,有时候某人的一个过错也许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灾难。

有人暴戾、粗鲁,常常对别人造成伤害,事后知道错了,主动赔礼道歉,这就如同在木头上钉了钉子,即是拔出,也已经留下了伤痕。如果这样屡屡犯错,还振振有词曰“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岂不可笑?

也许有人说,懒政者不作为就不犯错,而积极作为者难免会犯错,两者相比,后者可贵。这话看似有理,但是,由此也得不出“不贵于无过”的结论,因为懒政者在其位而不谋其政,尸位素餐,已经犯了大过,他们应该改过,“贵于能改过”。

固然,有的过错是难免的,想要“无过”是很难的,但是,我还是想说:

无过实难得,有过贵能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