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太极推手中的听劲(上)
有位外国大学生非常爱好中国的武术,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学习太极推手时非常诚恳礼貌地请教什么是听劲。师父通过翻译向他讲解了传统听劲理论,外国朋友听后满脸疑惑,绞尽脑汁还是似懂非懂、不得要领,十分不理解地说:“劲力怎么能听见呢?我的耳朵怎么一点也听不见劲呢?中国武术太神奇了!”
在太极推手训练与竞赛中,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方能战胜对方。若要做到“知己知彼”,就要获取信息。在瞬间变化的太极推手运动中,双方在适应与控制对手的过程中,客观上不断主动或被动地变换着多种信息。人获取信息是由感觉来完成的。“听劲”是传统武术术语,是指对劲力信息的感知和认识,这个词长期以来在武术界代代相传。传统拳论说:“不听,就不能懂;不懂,就不能走;不走,就不能化;不化,就不能发。”把“听劲”放在“听、懂、走、化、发”之首,列在了前提的地位,足见先人对“听劲”的重视。
“听”本意是指用耳朵接受声音。“听觉”是声波震动鼓膜所产生的感觉。“听力”是耳朵辨别声音的能力。“听阈”是能产生听觉的最高限度和最低限度的刺激强度(见《现代汉语词典》)。古时科学不发达,人们不知道无形无象的内劲是如何被感知的科学原理,但是武林先辈在一代代人的推手实践中,却真真切切感知到了对方的着力点,劲力大小、方向、路线,刚柔、虚实、重心变化和发力时机等等信息,聪明的先辈就借用人以耳朵听声音来感觉到说话而听懂对方意图的意思,将武术中的辨知对方劲路变化的感觉称为“听劲”,创造了传统的“听劲”理论,并把“听劲”分为“触听:通过皮肤接触,听对方劲道的感觉:视听:通过观察审视对方表情、动作的变化觉察;神听:是高层次的听劲,由触听、视听逐步修炼臻于上乘境界,由懂劲而阶及神明,达到神之使也的地步”。
传统武术理论说的“听劲”,实质是对双方劲力变化各种信息(如着力点,力的大小、方向,刚柔、虚实、重心变化和发力时机等)的感知过程。
一、太极推手中的感觉
在推手中“行家一搭手,便知有没有”,这里首先有一个认识过程。最简单的认识活动叫感觉过程,进一步的认识活动叫做知觉过程。人体对各种信息的感觉都是通过感受器实现的,感受器是人身体里的一种结构装置,根据它存在的位置,可分为内感受器和外感受器,分别感受身体内外各种信息变化。感受器能把感受到的各种信息转换成神经;中动,然后通过传入神经到达脊髓和脑干,最后传到大脑皮层各个相应的感觉中枢,从而产生各种特定的感觉。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建立和形成的。
太极推手的感觉是人脑对双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刺激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我们通过感觉除了获得外界信息、了解对方外,还了解自身内部器官的工作状况,通过感觉我们能了解自身各部分的状态,获得自身的位置、运动、姿势、饥饱、劳逸、心跳等种种信息。
感觉的产生是具有一定能量的刺激作用于人体引起分析器活动的结果。分析器是人体感受和分析某种刺激的神经装置,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组成。古今中外人人如此。
太极推手的感觉在人们的推手实践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认识推手运动的开端,是推手知识的最初源泉。
1.太极推手感觉的分类
依靠刺激的来源不同和产生感觉的分析器不同,我们可以把太极推手中的感觉分为两类。
一类是内部感觉,它接受内部刺激,反映身体的位置、运动和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包括运动觉(又称本体感觉),适宜刺激是肌肉张力、长度、关节角度的变化,感受器为肌梭、腱器官、关节小体:平衡觉(又称位觉),适宜刺激是身体的空间位置和旋转变化,感受器为前庭器官中的毛细细胞;内脏感觉,适宜刺激是内脏中的物理、化学刺激等,感受器为内脏器官上的神经末梢。
另一类是外部感觉,它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的属性。包括视觉,适宜刺激是380—780毫微米的可见光波,感受器为视网膜上的视细胞;听觉,适宜刺激是16~20000赫兹的声波,感受器为内耳蜗科蒂氏器中的毛细细胞;嗅觉,适宜刺激是气体(挥发性物质),感受器为鼻黏膜上的嗅细胞:味觉,适宜刺激是液体(水溶性物质),感受器为舌头味蕾中的味细胞:皮肤感觉有触觉、痛觉、温觉、冷觉,适宜刺激是压力(机械刺激)、伤害性刺激,热、冷,感受器为皮肤上的压点、瘸点、温点、冷点。
无论哪一种感觉都是一定的适宜刺激作用于特定感受器的结果。经过对从事武术太极推手运动的专业队员以及习武人群中3年以下、5年以上练习者的观察,笔者在与教练员和老拳师讨论并向他们请教后,发现太极推手的感觉以本体感觉、平衡感觉、视觉、听觉、痛觉、触压觉的直接使用为主,味觉一般未见使用。
2.太极推手感觉的感受性
感受性是指人体分析器对刺激的感受能力。它在运动生理科学研究中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感觉阈限是指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并不是任何强度的刺激都能引起感觉。那种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那种刚能反映最小刺激量的能力,叫做绝对感受性。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差别量,叫做差别阈限,刚能反映刺激量最小差别的能力叫做差别感受性(分辨能力)。
推手训练可以提高差别感受性,练习推手5年以上与3年以下的人的分辨能力差别较大,而高水平的习练者能够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水平。视觉、运动觉、平衡觉、触压觉、听觉的差别感受性的发展,是提高推手技术准确性的关键,这正是太极推手训练的内容之一。
3.感受性变化规律
感受性的大小随着各种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弱刺激的持续作用可以提高感受性,强刺激持续作用会使感受性下降。在武术太极推手训练中强调“沾黏连随”、“不顶不丢”、“用意不用力”,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是指一种人体分析器在其他分析器的影响下感受性的变化。在推手中一个人同时可能产生多种感觉,它们彼此之间互相影响,会使感觉性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对于某种刺激的感受性可以因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微弱刺激的影响而提高,反之,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强烈刺激则引起感受性降低。在推手训练中,要善于利用人体自然规律来提高正确感觉的能力。
4.太极推手实践是感受性发展的根本条件
推手中感受性的变化,虽然有各种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原因,但最主要是受推手实践要求的影响。推手中实践活动不同,对某种分析器运用程度不同,会影响感受性的个体差异。有的人化解感受能力比较好,有的人时机感受能力比较好,裁判员们一般具有察觉微小技术动作的感觉能力。
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丧失一种感觉能力的人,其他分析器因为锻炼而得到特殊发展,如盲人的听觉和触觉特别发达,说明人的感觉能力经过专门训练可以不断完善和发展起来。在推手训练中就有一个阶段采用蒙目训练,就是根据感受性变化的规律,来提高发展自己的运动觉、平衡觉等感受能力。
(续文见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