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茶意生活

北宋苏轼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一位熟谙茶道的高手,他一生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能从茶中品出生活的真味、世间的真情、人生的真谛。

茶,最基本的功能是什么?当然是消暑解渴。

苏轼在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上任徐州知州,正赶上当地大旱,因行色匆匆,口干舌燥,最为渴盼的是讨得一杯清茶解渴,他写了一首《浣溪沙》,下阕云:“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由于路途遥远,又喝了一些酒,诗人困乏交加,昏昏欲睡。此时骄阳高照,更觉口渴难耐,若有一杯清甜的茶水解渴多好啊!诗人就近敲开了老乡的家门,问讯可否讨一碗茶喝?在这里,茶成了诗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啜茶帖》

茶,还是邀友待客的佳品。苏轼爱茶,常常以茶待客,写过不少茶帖。

《啜茶帖》也称《致道源帖》,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写给好友道源的一张便条,邀请他来喝茶聊天,原文写道:“道源无事,只今可能枉顾啜茶否?有少事须至面白,孟坚必已好安也!轼上,恕草草。”

此帖邀道源“枉顾啜茶”,除了共啜有趣外,尚“有少事须至面白”。因为有事相商,故只请道源,未请孟坚,称“孟坚必已好安也”,且让他各自休息吧。

苏轼还给海南的朋友赵梦得写茶帖,邀请一起喝茶,《致赵梦得一札》云:“旧藏龙焙,请来共尝。盖饮非其人,茶有语;闭门独啜,心有愧。”有上好名茶,非请赵梦得会饮不可,可谓相知也。这是苏东坡的饮茶之道:只有配饮佳茗之人才可以分享,否则佳茗也会有意见的。他也不会独自享用,因为他觉得如此佳茗不与知己好友共饮,心中会惭愧不已。

苏轼邀其得意门生姜唐佐喝茶,也写过类似的茶帖:“今日雨霁,尤可喜。食已,当取天庆观乳泉泼建茶之精者,念非君莫与共之。”有好茶好心情,自然要请知己好友一起分享。因而他在《望江南·超然台作》感慨道:“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燃起新火,烹煮春日里刚采的新茶。忘却尘世间一切烦恼吧,对酒当歌,不负眼下这大好春光啊!

茶,具有君子之品格,佳人之妙质,高人之风度,兼悟禅之韵味。苏轼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一诗中,将茶的质地、品格、风味表达得淋漓尽致,诗曰: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诗中的明月、冰雪都是代指茶;玉川子,唐代诗人、茶仙卢仝的别号,此处指的是诗人自己。“仙山灵雨湿行云”,是说茶色鲜嫩清新;“洗遍香肌粉未匀”,是指其天生丽质;“清风吹破武林春”,是说其清香可人;“要知冰雪心肠好”,是指其本质高雅;“不是膏油首面新”,是说其朴实无华。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从来佳茗似佳人”,将佳茗的鲜嫩清新与佳人的天生丽质、蕙质兰心联系一起,比喻贴切、生动,给人丰富的想象和美妙的感受。

后人将苏轼的另一首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与“从来佳茗似佳人”辑成一联,陈列到茶馆之中,成为一副名联。

煎茶,更是颇有学问,来不得半点马虎。苏轼深谙此道,自有其独特妙法。他在《汲江煎茶》中说: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茶雨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该诗描写细腻生动,从汲水、舀水、煮茶、斟茶、喝茶到听更,全部过程仔仔细细、绘影绘声。关键之处是苏轼认为好茶还须好水配,“活水还须活火烹”,水要好水、活水,清澈的江水;火要旺火猛火,炽热的燃烧。

他还写了一首《试院煎茶》,其中对烹茶用水的温度作了形象的描述,“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以沸水的气泡形态和声音来判断水的沸腾程度。苏东坡对烹茶用具也很讲究,他认为“铜腥铁涩不宜泉,爱此苍然深且宽”,而最好的茶具是“石铫”。据说,苏轼在宜兴时,还亲自设计了一种提梁式紫砂壶。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种壶式命名为“东坡壶”。

茶,除了解渴生津,还可固齿疗病,益寿延年。对此,苏轼深有体会。他在《仇池笔记》中,介绍了一种以茶护齿的妙法:“除烦去腻,不可缺茶,然暗中损人不少。吾有一法,每食已,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出而脾胃不知。肉在齿间,消缩脱去,不烦挑刺,而齿性便若缘此坚密。率皆用中下茶,其上者亦不常有,数日一啜不为害也。此大有理。”记述得十分详细。

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时,一天,因病告假,遍游佛寺,一日之内饮浓茶数碗,不觉病已痊愈,便在禅师粉壁上题了一首七绝《游诸佛舍,一日饮酽茶七盏,戏书勤师壁》:

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意思是说:高僧生病了,把禅房搬空,独自睡在床上。南北朝时的谢灵运是在俗之人,却到处遨游。世上哪有什么魏文帝所求的长生不老药,我生病了只需像茶仙卢仝那样,饮尽七盏茶即可痊愈。

为此,他在《试院煎茶》中还感慨道:“我今贫病长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呵呵,不需有什么满腹经纶,我只要有一瓯好茶,就能一觉睡到日上三竿啊!

-作者-刘琪瑞,男,山东郯城人,一位资深文学爱好者,出版散文集《那年的歌声》《乡愁是弯蓝月亮》和小小说集《河东河西》。

(0)

相关推荐

  • 苏东坡:从来佳茗似佳人

    2020-12-31 12:37 华人号:中国文化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 宋·苏轼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

  • 年轻人觉得茶是苦的?你小心被苏东坡鄙视

    年轻人觉得茶是苦的?你小心被苏东坡鄙视 茶,是中国人非常重要的精神内核,谓茶道,即谓人间. 年轻人,尤其是一些青春期和刚过了青春期的年轻人,一喝茶,就说苦,然后就说,要喝茶,我只喝奶茶,最好是有奶盖的 ...

  • 一首品茶诗,无名之辈为何能力压李白、元稹、苏轼、黄庭坚?

    从唐朝开始,茶在全国各地区盛行:从宋朝开始,茶在全民各阶层盛行. 茶有今日之江湖地位,唐宋两朝的诗人们功不可没.正是他们不遗余力地打榜,终于推动了饮茶之风. 那么问题来了,唐宋两大诗人阵营中,谁是最懂 ...

  • 致“沐心”茶友的一封信,关于茶、生活、美

    你好,这是"约茶记"第141篇原创文章,我是茶小约. 沐心: 你好,很高兴看见你在后台的留言,也很抱歉没能及时回复你,在此小约.小派.小菓给你说声"对不起"了. ...

  • 茶意十八层,你在哪个层面!

    茶意十八层,你在哪个层面!

  • 山水印|竹林野茶:生活,为什么要喝茶?

    山水印:挖掘丽水老底子食材,传承丽水技艺,将竹林野茶发扬光大. --看的见山,望的见水,记得住乡愁.山水印打造丽水家乡生态产业链第一茶品牌 什么是山水印竹林野茶? 环境 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 庆元县 森 ...

  • 山水印|竹林野茶:生活匆忙, 抽点时间喝杯茶

    山水印:挖掘丽水老底子食材,传承丽水技艺,将竹林野茶发扬光大. --看的见山,望的见水,记得住乡愁.山水印打造丽水家乡生态产业链第一茶品牌 什么是山水印竹林野茶? 环境 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 庆元县 森 ...

  • 茶话生活:从茶俗看茶在古人日常生活的地位

    茶俗是我国民间风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贯注了民众伦理道德.精神追求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这些都反映在茶道精神中.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表明,&qu ...

  • 关于“茶”的生活灵感

    茶是春天的注脚,春天的颜色中也必然有茶的一抹亮色.春天不但唤醒万物,也唤醒了众多爱茶人的味蕾,于是,茶便成了春天最自然而然的生活新常态. 一人一茶一心 在每一步茶序中,慢慢体悟器物与茶.茶与水.茶与人 ...

  • 人生一杯茶,生活不复杂

    干净之心,品饮佳茗,一身清,一生轻. 喝茶不难,难的是喝茶的人要投入十分的专注和感情.这个时代的人大都浮躁,也很着急,做什么事情都想要一个速成的结果,饿了有快餐,渴了有奶茶店,很多新生事物都是为了迎合 ...

  • 品白牡丹茶,懂生活!

    在白牡丹里,我们能接触到哪些香气呢?作个简单排序,在白牡丹里,可捕捉到以下香气.1.毫香;2.花香;3.嫩笋香; 在白牡丹里,它的花香,是不安分的,随时都在换主角.一个月前,你喝到的白牡丹,可能是栀子 ...

  • 苏东坡与茶的故事

    东坡茶趣 宋代苏东坡不仅是一位大文学家,也是谙熟茶事的高手.他一生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为人们留下了不少隽永的咏茶诗联.趣闻轶事: 东坡与茶壶 俗话说"水为茶之母,壶是茶之父".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