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啃树皮,病抹大蒜,从3万到300人:他们是我绝不原谅日本的理由

抗联从此过,子孙不断头

1936年12月9日,西安。

学生们举行集会,他们要步行到临潼向蒋介石请愿。

愿望只有一个:抗日!抗日!抗日!

在西安东郊十里铺灞桥桥头,张学良驱车赶来,阻止学生前行。

这时,人群中忽然响起一阵歌声。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

先是零星的歌声,然后是全体的合唱。

东北军官兵也抹起了眼泪。

张学良热泪盈眶,他坚定地说道:“一个礼拜以内,我用行动回答大家!”

三天之后,西安事变,逼蒋抗日。

那时候,东北已经沦陷五年了。

图 | 源于《东北抗联》节目

家国沦丧,山河破碎,黑土地上的百姓在日本的统治下如猪狗一般地活着。

这里有最寒冷的气候,最严密的控制和最强悍的关东军。

就在那个地方,有这么一群人,绝望地反抗着。

他们就这么孤零零被扔在了敌人的大本营。

就像是无穷的黑夜里,亮起的一道烛光——东北抗联。

九一八以来的每一个冬天,东北的莽莽雪原,毫无人的生机。

自从东北军撤出老家以来,这里已经是日本人的天下。

中国的地方官吏大都在刺刀下对他们表示效忠,不少黑土地上的中国百姓逃到了关内,也有很多人逃不掉也舍不得,最终留了下来。

在这个犹如魔窟的地方,依然有人在反抗。

有一腔热血的爱国青年、有朴实的东北农民、有横行山头的土匪、还有流落到民间的东北军官兵,还有就是中国共产党组织起来的成建制的抗日武装。

关东军对付这些硬骨头,打的牌很简单,也很粗暴:就是切断他们与人民之间的联系。

日本人实行“归村并屯”策略,将散乱的村民集中到一起居住,居住地周围有围墙、壕沟、堡垒、吊桥,进出都有严格的审查。

再加上“出荷粮”制度。即所有农村生产的粮食,将农民的口粮扣除之后,其余全部由日军收购。

这样,抗联一招不到人,二拿不到粮食,只能在深山老林中打游击。

在抗联战士的回忆录中,他们用血肉之躯来丈量生命的极限。

图 | “出荷粮”制度

“冬天是最难熬的,气温总在零下40度……最低到过零下50度,叫'鬼龇牙’,雪都过膝深。受伤了怎么办?没药只有大蒜头止疼,伤员在后方没吃的,只有吃松子,那玩意儿砸一天也吃不饱……”

在严寒下,他们穿行在树林之中。不敢轻易生火,因为会引来伪军;不敢随意走动,因为雪地里的脚印会暴露行踪。

时任抗联六军十二团政治部主任的王钧曾回忆:“有的战士在雪地里刚刚躺下没多久就冻死了,哨兵晚上要不停地叫醒大家活动。好不容易能生篝火了,有的睡着后离火太近,双脚被烧掉了才醒,有的胸前子弹带被火烤炸崩得血肉模糊……”

饿了,只能挖野菜、刨树根、啃树皮,因为几十天不见一粒米是常有的事情。

“不交火就没有吃的,从总司令到普通士兵,每顿饭都要从全副武装的敌人手中抢夺,以血肉和生命来换取!”

这是抗联女战士李敏的记忆。由于当年一直在山里过着野人般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她在肠胃手术中取出许多半米多长的寄生虫。

图 | 抗联战士李敏

在这种环境下,总会有战士忍不住问道:“咱们成年累月在荒山沟里和鬼子干,吃冰雹子喝雪水,咱全不打哆嗦。你说党中央能知道咱们的艰苦生活?关内的老乡能念叨我们吗?”

这样的冬天,还要过多久?

图 | 源于《东北抗联》节目

如果你从事的一项事业,耗尽六年时间依然看不见起色,相反你的对手越来越强大,你的同伴越来越少,你会绝望吗?

没有给养,失去了农民支持。没有后援,城市的电线杆上挂着一颗又一颗抗日志士的头颅。战友越来越少,伪军越来越多。

在这种绝望的境地下,再加上抗联的成分本身就很复杂,也没有时间整顿队伍,就有人开始背后捅刀子了。

日军视为眼中钉的“南杨北赵”,都死于叛徒之手。

南杨指的是南满的杨靖宇。

图 | 杨靖宇

1938年,杨靖宇麾下第一军第一师师长程斌,叛变投敌。

程斌杀鬼子是一把好手,是杨靖宇的爱将,被称为“小杨靖宇”。可是关东军抓了程斌的母亲和兄长,胁迫他投敌。在一连串威逼利诱下,程斌叛变了,枪杀了反对投敌的同志,还给日军带去了115人,1门步兵炮,72支手枪,6000余发子弹。

投诚之后,他带着日本人摧毁了70多个杨靖宇设立的“密营”,将抗联存下来的粮食、药品、枪械一扫而空,切断了抗联的生命线。

由于这人对于抗联实在太过熟悉,导致抗联的一举一动都被日军看破,杨靖宇部遭到重创,只能突围。

图 | 东北抗日联军战士

在这个时候,叛徒接二连三地出现了。

第二个,杨靖宇警卫旅参谋丁守龙,被捕变节,暴露了杨靖宇的位置。

第三个,杨靖宇警卫排长张秀峰,携大量经费和绝密文件投敌。而他是杨靖宇一手带大的养子。

日军的包围圈越来越小,这时第四个叛徒出现了。

饥寒交迫的杨靖宇在山里等到了4个砍柴的村民。他已经好几天没吃饭了,全身长满冻疮,双脚快要溃烂。

杨靖宇求老乡带回来点食物和衣物。

其中一个叫赵廷喜的村民劝道:“日本人说只要投降就不杀头,我看你还是投降吧。”

杨靖宇笑了笑:“老乡,中国人要是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他最终没有等来粮食,只等来了曾经的战友,和日军。

北赵指的是北满的赵尚志。

图 | 赵尚志

1942 年 1 月,一个名叫刘德山的皮货商,混入了赵尚志队伍,被收留下来。

在刘德山的劝说下,赵尚志决定去攻打梧桐伪警察所。

2 月 12 日,走到离伪警察所不远的地方,赵尚志背后突然出现一根枪管,火光一闪,腹部绽出血花。

原来是刘德山突然拔枪向赵尚志射击,赵尚志捂着肚子,当机立断开枪将刘德山击毙。枪声响后,周围出现黑压压的人群。

赵尚志知道自己已不能冲出敌人的包围,他把身上的文件包交给身边的战友,命令他尽力冲出去,自己则咬牙忍着伤痛,掩护战友突围。

赵尚志不断地向敌人射击,最后因失血太多昏了过去,被扶进附近的农家小屋。

图 | 源于电视剧《赵尚志》

在萧索的寒夜里,日军和伪警察在又一个叛徒张锡蔚的带领下,潜行接近小屋。短时激战后,赵尚志昏迷过去,终于被敌人抓住。

绝境之下,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来自背叛。

冬天越发寒冷了。

我们看待那十四年,常常会陷入一个误区。

当时的人并不知道中国能撑下去,在那样国土沦丧的背景下,胜利,显得遥遥无期。

当汉奸的人想不到今天。成为英雄的那些人,他们大概也是想不到的。

有些人说着“我们一定会获得最终胜利”时,并不真正的知道,他们的牺牲是不是能换来想要的结果。

但他们还是做了,然后倒在了春天之前。

图 | 源于《东北抗联》节目

日本的《满洲国警察外史》记录了杨靖宇最后的时刻。

日军指挥官问:“君是杨司令否?”

杨回答:“是的,我就是。”

“我们是通化的警察队。我们的部队里,曾经是君之同志的,都归顺了。若是君能归顺,我们必将热切欢迎。”

“我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不可能如你所愿。很多人都牺牲了,如今就剩下我一个人。虽然临难,但我的同志在各地转战,你们灭亡之日必将到来。我将抵抗到底,无需多说,开枪吧。”

枪声大作,而后一枚子弹射入杨靖宇的胸膛。这颗子弹,来自中国人。

后来日本人剖开杨靖宇的胃,只有三样东西:棉絮、稻草,还有树皮。

赵尚志在被捕之后,则一直在痛骂。

见到伪军:“你们是中国人吗?你们出卖祖国,犯下了罪行,还不觉得可耻吗?我一个人死去,这没有什么。但要知道,抗联是杀不完的!”

见到审讯官:“我死不足惜,今将逝去,还有何可问?”

对自己腹上的伤痛,赵尚志始终没有发出一点呻吟。

“除发泄等言语之外,缄口不言,一直睨视审讯官,置刀枪痛苦于不顾,显示无愧于匪中魁首之尊严,而终于往生”。

死后的赵尚志被割下头颅,直到60多年后才被找到。

东北抗联一共11个军,先后有19位军长、代军长,一共有9人牺牲——杨靖宇、赵尚志、王德泰、李延平、夏云杰、陈荣久、汪亚臣、柴世荣、许亨植。

只有4人坚持到抗战最后,这还仅仅是高层。

杨靖宇牺牲的时候35岁,被解剖遗体。

赵尚志牺牲的时候34岁,被割下头颅。

汪雅臣牺牲时年30岁,被割下头颅

夏云杰牺牲的时候33岁。

……

1945年8月9日,中苏边境,150万苏军向着关东军发起总攻。

其中,有一支小部队名叫苏联工农红军独立第88旅。

里面很多人,就是被迫北上,退入苏联境内的东北抗联。

老弟兄杀回来了。

民族的春天也到了。

只是在这片黑土地上,为了这个春天而奋斗的许多人早已不在。

无论什么战争,只要最后胜利了,人们总能在其中找到浪漫主义。

从数量众多的抗日神剧里就可以看出。

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裤裆里藏雷、一个人打败鬼子一个连……这些可笑幼稚、虚假滑稽的情节,以戏谑的方式,让抗日剧变成了武侠剧、言情剧、偶像剧。

甚至由于民族情绪的膨胀,还有很多人给这些抗日神剧评上高分。

这是一种对于历史的不尊重。

真实的抗联,哪怕如今再回忆起来,依然让人心底发怵,脊背发凉,那种黑暗与绝望,完全无法用最终的胜利去释怀。

甚至你很难称之为一场战争,因为敌我悬殊实在太大。

就像鲁迅说的:

“中国一向少有失败的英雄,

少有韧性的反抗,

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

少有敢抚哭叛徒的政客;

见胜兆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就像程斌,就像张秀峰,就像刘德山……

但至少我们还有杨靖宇,还有赵尚志,还有其他在绝望之中也能坚持战斗的东北军民。

他们不是身怀绝技的超人,不是可挡千军的战神。

他们凭着血肉之躯,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与关东军交战10万余次,牵制日军76万,歼灭日寇17.2万人。

他们死在了冬天,未曾感受到一丝春天的温暖。

今天,会有警笛响起。

在澄澈的天空之下,在繁华的都市之中。

我们要记得,90年之前,东北丢了,而有人慷慨赴死。

他们来时,乱世如麻;他们离去,山河依旧破碎。

可是正应了那句话:

“抗联从此过,子孙不断头!”

参考文献:

1.馒头说:《一个没有军衔的将军》

2.知乎问答:为什么杨靖宇身边出现那么多叛徒?

3.知乎问答:十四年抗战有多绝望?

4.李正军:《热血铁骨为中华——记民族英雄赵尚志将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