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湖·黄鲫鳡的故事
丹阳延陵镇向南三里,有一汪湖水,千亩有余,名曰庄湖。
湖的北边有一座古老的大村落——庄湖村。村里住着400多户人家,不是姓贡就是姓赵,其它姓也有几个,据说都是很多年前,苏北发大水,逃荒乞讨至此,被村民容留的。奇怪的是没有一户人家姓庄,更奇怪的是谁也说不出村前之湖何以叫“庄湖”?村何以叫“庄湖村”?只知道祖上从河南迁徙至此,见湖定居。庄湖人大多信佛,村中心有一座观音楼,远近闻名,每年阴历2月19日,观音菩萨过生日,周围数十里的信徒都要赶来拜寿。
上世纪六十年代,人民公社体制下, 庄湖归延陵公社庄湖大队所有,每年春天大队部撒下几千尾小鱼苗,品种就青、草、鲢、鲫四种。鱼苗下湖后,就让它们自生自灭,无人喂食 ,无人管理。村上没有禁捕令,从不见有人私自下湖捕捞。可见村风民俗有时胜过法律法规。到寒冬腊月,大队长组织村上捕鱼队捕鱼。村上捕鱼队,实际上是个很松散的组织,领头人大名赵元龙。队员十来名,大多数是从自己父辈那儿学到一点拉网捕鱼的手艺。每年腊月,查个黄道吉日,碰个好天气。他们先站在庄湖坝上,一字排开,烧香祭祖,感谢祖上睿智,在此福地扎根繁衍生息。然后,从湖东头开始张网,网长百多米。元龙大伯指挥,步调一致,用力均匀,将大网从庄湖东头拉到西头,然后再从西头围到东头。网眼是有规矩的,基本能让小鱼逃之夭夭,一斤以上的大鱼,都收之下下。
庄湖大队共有16个生产队,像大水缸一样直径的竹编箩筐,早已在庄湖坝上静静等候战利品。捕获的鱼不论多少,全部均分,并不斤斤计较,估堆而已。然后生产队,再分到每家每户。那天,是全村农民大喜之日。
当年,有一条黄鲫鳡独霸庄湖,其它鱼类大多成了它口中之食。那几年,庄湖鱼产量年年递减。每年捕捞行动中,总能发现黄鲫鳡活动的踪影,但是,它力大无比,不是翻网逃逸,就是破网而出,要抓住它谈何容易?1970年春节前的一次集中捕捞行动中,黄鲫鳡被网缠住,横冲直撞也无济于事。也许是它饮食太好,比往年肥胖笨拙,也许它闯荡多年,年老力衰。打渔人喜出望外,围观者欣喜若狂,岸边一片欢呼。打渔人不敢怠慢,随即用扁担将它打昏在湖边,然后小心翼翼拖到岸上。上来两位身高一米八十的壮汉,用扁担从鱼鳃处穿过,鱼尾仍像扫帚一样拖在地上。看热闹的村民,前呼后拥,跟着黄鲫鳡绕村一周,家家喝彩,人人拍手。庄湖人也喜欢得瑟,大家建议把这条黄鲫鳡运到丹阳城显摆显摆。最后卖给丹阳大饭店,过磅显示105斤。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