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不得肺癌?肿瘤专家:远离危险因素,做好筛查
受访专家: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癌防治中心主任陈海泉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主任医师王健生
本报记者高阳
在我国,平均每分钟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4.5个人因癌症失去生命。我国总体癌症患病率高达1/3,最有可能患的就是肺癌。在全球范围内,肺癌也是当之无愧的“第一癌王”。
发病死亡率居高不下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类型,并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癌症死亡病例996万例,其中肺癌死亡180万例,远超其他癌症类型。目前,我国肺癌发病和死亡人数均占世界的35%左右。2020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例457万例,肺癌以82万例居首位;因癌症死亡的人数有300万左右,肺癌就占了71万,是癌症死亡总数的23.8%,相当于每天1900多人死于肺癌。
肺癌是指原发于支气管和肺的恶性肿瘤,主要为支气管源性癌,包括鳞癌、腺癌、小细胞癌和大细胞癌等几种类型。“近年来,肺癌的发病呈现新趋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癌防治中心主任陈海泉表示,二三十年前,上海市诊断出来的肺癌患者60%~70%都是鳞癌,如今腺癌占主导地位,70%以上都是腺癌,小细胞癌占比在10%左右,并有所减少,大细胞癌较少见。过去肺癌患者主要以男性为主,如今虽然男性发病率仍然很高,但女性肺癌患病率上升很快,总体发病向低龄化、年轻化发展,很多不吸烟的人也患上了肺癌。陈海泉表示,对于上述新变化背后究竟是何原因,目前还没有临床研究证据佐证,因此更需要警惕。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主任医师王健生表示,肺癌常见的早期症状可能有咳嗽、咳痰、胸闷、痰中带血、体重下降等。但临床上,一半以上的肺癌,发现时已经是晚期,因为多数早期是没有明显症状的,等到症状明显时,可能已出现转移或扩散,为时已晚,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远离危险因素,做好筛查
人类对肿瘤的致病机制还不够清楚,唯一能做的就是防患于未然。王健生表示,肺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学界较认可的肺癌危险因素包括以下几种:
吸烟。烟草烟雾中有7000多种化学成分,含至少69种致癌物质。科学研究证实,90%的肺癌都和吸烟有关。临床统计显示,男性吸烟者肺癌死亡率是不吸烟者的8~20倍。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一项研究发现,戒烟5年,肺癌风险就可降低39%。
空气污染。空气不洁净对肺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伤害。空气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汽车尾气、雾霾烟尘、厨房油烟污染等。值得强调的是,油烟中含有苯并芘、挥发性亚硝胺等致癌物,可能与女性肺癌关系密切。调查表明,这种病因在中老年女性肺癌患者中特别突出,是正常人的3倍。
有毒或放射性气体。例如氡气,主要来源于建筑和装饰材料,尤其是一些放射性较强的花岗石、大理石等天然石材和陶瓷砖。此外,工业废渣、煤渣砖、磷矿渣、煤灰制成的水泥等建筑材料,也可能造成氡污染。
职业风险。经常接触有毒气体或放射性物质的人,比如在金属矿区工作的人,或长时间大量接触无机砷、石棉、铬、镍等,又缺乏防护者,发生肺癌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
家族史。肺癌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肺癌患者的子女患病几率比常人高两三倍。
癌症性格。过度压抑自己,尤其愤怒、悲伤等不良情绪得不到及时疏解时,肺泡会不停扩张,没时间收缩,得不到放松,从而危害肺的健康。不良情绪还会影响免疫功能,降低人体对癌细胞的免疫监视和免疫杀伤功能。40%~80%的常见癌症病人具有“癌症性格”,而具有“癌症性格”的人患癌风险也比其他人高3倍。
王健生强调,与其得了肺癌后悔莫及,不如先防控好上述危险因素。超过2/3的癌症死亡归因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建议吸烟者尽早戒烟,避免接触二手烟,不饮酒;高危职业注意好劳动防护,佩戴防护口罩;烹调和燃烧燃料时,注意通风和油烟疏通;不要接触刺激性气体,雾霾较大时尽量减少出门,或佩戴N95口罩再外出;注意室内通风和保暖,避免呼吸道感染;保持心情愉快,学会给自己减压,不要生闷气;有肺癌家族史、在肺癌高发地区生活、经常接触致癌物、有癌前病变及超过40岁的高危人群应定期筛查。目前,胸部低剂量螺旋CT是最有效的筛查方法,敏感度高,每次产生的放射线剂量只有常规胸部CT扫描的1/6,可以检测出早期肺癌,连2毫米左右的小结节或微小结节都可以检测出来。建议50岁以上者最好每年做一次。此外,血液液体活检、端粒酶检查、痰液的分子标志物检测等筛查手段逐渐应用于临床,人工智能技术也在早期筛查环节起到了重要作用。
得了肺癌也可以活得久
根据最新肺癌诊疗指南,肺癌按照轻重、早晚等因素分为4期,Ⅰ、Ⅱ、Ⅲ、Ⅳ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0%~90%、60%~70%、40%~50%、10%左右。中晚期肺癌患者即使接受了手术等治疗,也容易发生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预后较差。因此,早期干预、治疗成了提高肺癌生存率的重中之重,只要做到早期发现,肺癌也有治愈的可能。陈海泉表示,目前早期肺癌,例如肺部的原位癌、贴壁亚型、腺癌等,及时微创开刀切除,是可以实现100%“临床治愈”的,几乎5年内没有复发的可能。
陈海泉提醒,随着胸部CT筛查的普及,更多的肺部小结节被发现,需要防止过度治疗。“从原位癌发展到微浸润癌的时间有3~5年,甚至十几年,留给外科医生处理的窗口期特别宽。”陈海泉建议重点注意:良性的不能当作恶性的治疗,早期的不能当作晚期的治疗,惰性的不能当作激进性的治疗,要注意手术时机的选择,尽量不要影响患者未来的生活和职业生涯。
王健生也强调,很多人在发现肺部结节后紧张不已,其实肺部结节不等于肺癌,结节有大有小,分良性和恶性,约90%是良性的,不急于“一刀切”。医生需要综合病理类型、恶性程度、分子分型、耐药性及病人自身状况等,找到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通常,不吸烟者的肺部结节大多是磨玻璃样,70%发展很慢,无须着急手术。直径小于0.5厘米的磨玻璃肺结节,可每年随访一次;1厘米以内的可半年随访一次;高危人群每3个月随访一次。一旦结节快速长大,高度怀疑癌变,进展为1厘米以上且为实性结节者,可考虑穿刺活检,明确诊断;1厘米以上但仍为磨玻璃样的,宜行手术切除。相反,抽烟者的肺部结节大多是实性的,恶变的可能性更高,若符合手术指征,需尽早手术切除。
陈海泉指出,即便患上肺癌,也有很多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目前,微创胸腔镜手术已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从传统手术的30厘米切口,缩短至如今的3厘米切口,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放化疗技术和设备更新迭代,更加精准,靶向治疗不断有新药物出现,作用的靶点和位点敏感性更强,用药后生存率提高明显。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火热,从晚期的肺小细胞癌的二线治疗到一线治疗,均有突破,免疫单药一线治疗可以让PD-L1高表达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提升到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