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 |中医治疗黄褐斑理论追溯及验案分析

黄褐斑属于中医“黧黑斑”“黑皯”“面尘”等范畴,临床表现为面部皮肤呈对称性改变,两颊、鼻部、额部出现黄褐色斑片,中青年女性易发。本文通过分析古今医家对黄褐斑的病机理解、诊疗治法,以期提供黄褐斑诊治的思路方向,并附验案1则。
发病机制
中医认为“皮肤乃五脏之境”,该病虽表现在皮肤,却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司及气血瘀滞密切相关[1],这是发病的内因;外因与风邪侵袭、气血郁滞于面有关。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黄褐斑的发病机制可能与日光照射、性激素水平及其受体分布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遗传易感性、血管异常、营养素含量异常及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2]。
黄褐斑的古代研究
《素问·至真要大论》称黄褐斑为“面尘”,“燥淫所胜……民病……嗌干面尘,身无膏泽”。《灵枢·经脉》载:“肝足厥阴之脉……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俯仰,丈夫疝,妇人少腹肿,甚则嗌干,面尘脱色。是主肝所生病者。”认为妇人“面尘”与肝密切相关。肝失条达,气机郁结,血行不畅,可导致颜面气血失和。《医宗金鉴》载:“由忧思抑郁,血弱不华,火燥结滞而生于面上。”提出黄褐斑的发病与情绪相关。《普济方·妇人诸疾门》云:“面黯,此由凝血在脏。”说明该病虽发于面部,但其成因与脏腑有关,肝气久郁不解,致血行瘀阻,肌肤失养。《诸病源候论》载:“五脏六腑,十二经血,皆上于面,夫血之行,俱荣表里,人或痰饮渍脏,或腠理受风,致血气不和,或涩或浊,不能荣于皮肤,故变生黑皯。”面部皮肤色素异常为体内脏腑功能失调所致。
《外科证治全书·面部证治》载:(面尘)“面色如尘垢,日久煤黑,形枯不泽。或起大小黑斑,与面肤相平。由忧思抑郁、血弱不化,外用玉容散,每日早晚蘸以洗面。内宜疏胆兼清肺,加味归脾汤送六味地黄汤主之。”可见,黄褐斑的治疗既要重视脏腑气血阴阳的调理,也要通过外治法改善外在症状。
黄褐斑的现代医家分析
现代医家在历代医家研究的基础上,从不同的侧重点切入,根据长期的临床实践形成其独特的辨证体系,并针对病因病机和辨证分型,在经方的基础上加减用药,衍生了许多有效的经验方和自拟方。杨柳教授应用中药色象理论治疗黄褐斑,将黄褐斑与五脏五色、五行相生相克相联系,以“五色主病”学说为主导,通过辨斑色辅助辨证,联合寒热虚实,提出治疗黄褐斑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优先使用白色药物,如遇只有黄褐斑主诉没有其他不适时,可直接应用白色药物[3]。也有学者提出,络病理论为黄褐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认为皮肤病的发病主因是邪在皮肤脉络,络脉为机体小的脉络,在脏腑及大的经络间较为丰富,而肌肤是经络运行的最末端,受全身气血影响较大,易寒易热,易虚易实,易瘀易滞[4]。王琦教授基于“有斑必有瘀,无瘀不成斑”理论,认为黄褐斑的发病与体质有关,该病患者多为血瘀质,治疗时应注重调理血瘀体质,同时兼顾诱因,治以活血化瘀、行气消瘀,从而标本兼治[5]。王倩等[6]应用调肝健脾祛斑方(基本方由柴胡、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黄、郁金、丹参、茯苓、白术、僵蚕组成)治疗肝郁脾虚型黄褐斑,以行气解郁,使血气通、斑消散。倪光夏提出[7],三焦通调失司、气血瘀滞为黄褐斑的基本病机,临床应用通调三焦针刺法调节气机、平衡阴阳,配合局部围刺疏通气血,达到祛瘀消斑的功效。张峻岭治疗黄褐斑强调内服、外治结合,内服以疏肝理气活血、补益气血为法,常用疏肝活血颗粒和川黄口服液;外治常用维生素E软膏和优白素[8]。
典型病案
患者,女,37岁,2017年4月11日以“面部色斑4年余”为主诉就诊。患者4年前流产后出现夏季心烦失眠,春、秋、冬季症状好转。刻下症:夜间心烦,白天症状基本消失,平素脾气大,面部可见淡褐色斑,纳可,二便调,月经延期,黄带,有异味,腰酸腿软,乳房胀痛,平素头晕,舌略红、边有齿痕,苔薄黄,脉弦细,双尺脉沉。血压:90/60mmHg。西医诊断:黄褐斑。中医诊断:黄褐斑(肝郁气滞证)。治以疏肝解郁,调理气血。处方:柴胡10g,麸炒枳壳10g,赤芍10g,炙甘草10g,桃仁10g,红花6g,当归10g,川芎10g,生地黄10g,川牛膝10g,桔梗10g,黄柏10g,薏苡仁30g,杜仲15g,龙骨20g(先煎),牡蛎20g(先煎),炒酸枣仁15g,五味子10g,丹参10g。6剂,水煎服,每日1剂。
4月18日二诊:患者面部色斑未见明显改善,服用上方后病情略好转,仍时有心烦,黄带较多,脾气大,舌红,苔黄腻,脉沉细,双尺脉沉甚。处方:龙胆6g,栀子10g,黄芩片10g,柴胡10g,炒车前子10g,苍术10g,黄柏10g,薏苡仁30g,海螵蛸20g,芡实10g,龙骨20g(先煎),牡蛎20g(先煎),郁金10g,合欢皮10g,首乌藤15g,远志10g,五味子6g,炒酸枣仁10g。6剂,水煎服,每日1剂。
4月25日三诊:仍有五心烦热,面部仍有黄褐斑,舌淡红,苔薄黄,边有瘀血、齿痕,脉沉细。处方:知母10g,黄柏10g,生地黄15g,山萸肉10g,山药10g,牡丹皮10g,栀子10g,柴胡10g,郁金10g,白芍10g,合欢皮15g,茯苓10g,丹参10g,磁石30g(先煎),香附10g。6剂,水煎服,每日1剂。
5月2日四诊:五心烦热略减轻,自觉面部黄褐斑变淡,乳房胀痛减轻,黄带,有异味,睡眠差,舌淡,苔薄白,脉细。处方:柴胡10g,赤芍10g,麸炒枳壳10g,炙甘草10g,醋香附10g,青皮10g,僵蚕10g,夏枯草10g,合欢皮10g,桃仁10g,红花10g,黄芪30g,当归10g,丹参10g,黄柏10g,海螵蛸20g,莲子10g,芡实10g,土茯苓30g。6剂,水煎服,每日1剂。
5月14日五诊:患者面部黄褐斑变淡、范围减少,心烦好转,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黄,边有齿痕,脉沉细弦。处方:牡丹皮10g,栀子10g,柴胡10g,醋香附10g,白芍10g,当归10g,川芎10g,茯苓15g,桃仁10g,红花6g,白芷10g,僵蚕10g,海螵蛸20g,苍术10g,黄柏10g,薏苡仁20g,赭石15g(先煎),芡实10g,土茯苓20g,藁本10g。12剂,水煎服,每日1剂。
按语:患者因不良生活事件刺激导致多思多虑,情志抑郁,致使肝气郁滞,肝失条达,气本无形,情志变化最易影响气机,故症状每因情志变化而加重;肝气不疏,脉络不和,故乳房胀痛;气郁化火,伤及肝阴,则见腰酸腿软,脉象弦细。患者夏季心烦易怒,使肝火上炎,夏季阳热助热,加之汗出,阴气过耗,故夏季临床症状加重,春、秋、冬季症状好转;肝气犯脾,脾失健运,易生湿生痰,则见舌边有齿痕;热蕴肝经,湿热下注则见黄带;苔黄脉弦为肝郁之象。治疗当以疏肝解郁、调理气血为主。
方中柴胡辛微寒,归肝胆经,调畅肝气,疏通郁结;桔梗、枳壳理气行滞,疏肝理脾;桃仁、红花祛瘀行滞;生地黄清热凉血,滋阴养血;牛膝入血分,性善下行,祛瘀通脉;龙骨、牡蛎滋阴潜阳;炒酸枣仁、五味子宁心安神。二诊时,患者诉黄带多,脾气大,用龙胆、栀子清肝火、利肝经湿热,郁金、合欢皮行气解郁、清心凉血。三诊时,患者肝经湿热清解,舌脉均为脾虚、血瘀征象,调方滋补脾肾之阴,兼清泄三焦湿热,配香附、柴胡、郁金行气活血化瘀。四诊时,黄带又有反复,在理气疏肝、活血化瘀的基础上加黄柏、土茯苓、夏枯草清热利湿。五诊时,患者诸症减轻,栀子清肝凉血、泄热除烦,当归、白芍养血柔肝,柴胡、香附疏肝解郁,苍术、茯苓、薏苡仁、黄柏、芡实健脾清热利湿,桃仁、红花、川芎活血化瘀。整个治疗过程以疏肝理气、行气活血为总则,洞察病因,审证求因,根据病情变化加减化裁,以求疏清兼能,气血并调,辨证准确,故收效显著。
参考文献 
[1]林芳峰,付肖岩.游曦闽教授辨治黄褐斑经验[J].福建中医药,2019,50(2):63-64.
[2]林敏,路永红,伍瑶.黄褐斑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9,26(6):390-392.
[3]杨波涛,杨柳.杨柳运用中药色象理论治疗黄褐斑经验举隅[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1):171-172.
[4]冯蕙裳,蔡玲玲,杨柳,等.浅析黄褐斑的辨证分型治疗[J].环球中医药,2015,8(7):830-832.
[5]俞若熙,张惠敏,郑燕飞,等.浅谈王琦治疗黄褐斑经验与思路[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15,32(5):536.
[6]王倩,蔡念宁,周涛,等.调肝健脾祛斑方治疗肝郁脾虚型黄褐斑42例[J].环球中医药,2018,11(7):1148-1151.
[7]刘欢欢,倪光夏.通调三焦针刺法配合围刺治疗女性黄褐斑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8,34(6):8-11.
[8]陈文静,张峻岭,高璐禄,等.张峻岭治疗黄褐斑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7,33(11):40.
(0)

相关推荐

  • 【黄褐斑 验方5首】

    黄褐斑俗称肝斑.妊娠斑.是发生于面部的一种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可因内分泌障碍,如在妊娠.月经不调期间或患有卵巢.子宫疾病:慢性中毒,如某些消耗性疾病,包括结核.癌.恶病质及慢性酒精中毒等所致.损害为黄褐 ...

  • 你想面部白里透红,与众不同吗? ...

    现在好多女人花大价钱都去什么美容院,买什么化妆品,做面膜啊,可不知道那是白花钱,如果三几天不做,脸上就会比不做美容更难看,她们不知道,人的气色是靠自己的气血来养护的,中医讲,面为诸阳之汇,也就是说,人 ...

  • 历经10余年,我从300多名患者的医案中...

    历经10余年,我从300多名患者的医案中发现:黄褐斑的治疗,健脾.调肝.活血.清热,必不可少. 我现在所分享的,不过是我这些年在临床实践中总结积累地一点经验,希望这点微薄之力,能为你答疑解惑,提供帮助 ...

  • 祛斑--中医治疗黄褐斑

    转自中国民间医学网:http://www.zgmjyxw.com/ 01 - 中医治疗黄褐斑 案例:周某,女,39岁,已婚已生育,小孩5岁,2011年9月12日初诊,患者近2年来脸上逐渐出现黄褐斑,用 ...

  • 中医治疗近视理论

    大家好,我是范孟全,是一个全科医生,今天跟大家来聊聊关于近视的一些事情,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们. 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目前原因不明确,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不良用眼习惯等有关. 图片来 ...

  • 探讨中医治疗鼻炎的方法

    作者:马长青 前言:过敏性鼻炎危害较大,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严重者会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治病必求于本"."肺开窍于鼻",抓住治肺这个根本 ...

  • 名老中医治疗黄褐斑。李博鉴

    2.李博鉴--健脾利湿,助阳化气 组成: 茯苓12g,桂枝10g,炙甘草6g,泽泻12g,防己10g,生姜10g. 主治: 面部黄褐斑,伴有胸胁支满,头昏目眩,呕吐清水痰涎,形体瘦,舌淡苔滑,脉象弦滑 ...

  • 逍遥丸,历代中医治疗黄褐斑的常用方,医生说:加上它,精准施治

    导语:很多女性朋友长黄褐斑,都会想用逍遥丸来调理一下,逍遥丸是,是历代以来,在中医上用于调理黄褐斑的常用方. 女性朋友黄褐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肝气郁结"导致的.而逍遥丸两大作用恰 ...

  • 中医治疗胃病理论汇总

    我把中医治疗胃病分为四个类型 西医治疗胃病只是什么胃炎,浅表性胃炎,胃溃疡等等来治疗,局限在一个胃,中医就不一样了,分的比较细致,我把常见的胃病分做四个类型就是 胃之胃病---胃本身产生的胃病,一般多 ...

  • 色斑和痘痘--中医治疗黄褐斑

    转自中国民间医学网:http://www.zgmjyxw.com/ 01 - 中医治疗黄褐斑 案例:周某,女,39岁,已婚已生育,小孩5岁,2011年9月12日初诊,患者近2年来脸上逐渐出现黄褐斑,用 ...

  • 探讨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

    探讨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 作者:马长青 前言:睡眠问题困扰着超过三分之一的国人,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我认为睡眠问题是多种疾病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也就是其附属产物."治病必求其本 ...

  • 祛斑--中医治疗黄褐斑200

    转自中国民间医学网:http://www.zgmjyxw.com/ 01 - 中医治疗黄褐斑 案例:周某,女,39岁,已婚已生育,小孩5岁,2011年9月12日初诊,患者近2年来脸上逐渐出现黄褐斑,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