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口吃怎么办?千万不要吓唬他,语言矫正师告诉你怎么做!

有人说,孩子口吃都是学的,吓唬一下,或者打一下就好了。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首先口吃并非都是学的,这个很好解释,如果口吃都是学的,那第一个出现口吃的人又是跟谁学的呢?

口吃的原因目前还不明确,在语言发育初期,有8%左右的学龄前儿童会出现“口吃”表现。但是成年后,这个比例会降到1% 。也就是说,大部分孩子小时候口吃,都有自我纠正的可能。这些口吃的“自愈”,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而这种口吃也被称为“生理性口吃”。

生理性口吃是什么:

两三岁的幼儿正是言语发展的起步阶段,孩子的大脑和发音器官的发育还不完善,有些孩子的表达意愿和表达能力发展不同步,这时就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表达不流利,比如重复、停顿、卡壳、拖音等现象。应该说,这时的口吃只是一种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现象,并不属于病理性范围,一般会在几周或几个月的时间内不治自愈。

实际上很多家长甚至对这种生理性口吃都没有在意,但很多成人口吃很可能是这种口吃发展而来的。

那么面对孩子的生理性口吃要怎么办呢?

1,不要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如斥责或惩罚孩子都是不可取的,也不要总是提醒孩子说话的失误或让孩子重复说。家长要有耐心,既要鼓励孩子张口,又不要着急,多和孩子说话,但不要强迫孩子说话。

2,家长要帮助孩子放松,比如可以在陪孩子玩耍的时候带动孩子说话,此时没有心理压力,也不容易造成紧张感。

3、多领孩子读读故事或儿歌。

4,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性格,避免形成心理压力。

口吃不能打,也不能骂

关于口吃是否可以打骂,其实即使是初期也不建议这样做,一来时代不同了,生活条件不同了,思想意识形态也不同了,不同的环境下,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会不同。比如现在人们对外在形象的看重就比以前强烈,这可以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解释,是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

而如果已经形成了习惯,就更不建议打骂了,因为形成习惯之后,并不是孩子刻意去改正就可以轻易做到的,而且也可能形成心理障碍,产生不良后果。

什么样的口吃,必须进行矫正?

如果孩子进入学龄期后,口吃现象没有缓解,反而出现了这些特征,那么说明口吃的问题很严重,需要及早进行矫正。

1、口吃状况持续6个月或1年以上。

2、孩子已经认识到自己口吃的缺陷,并且心理受到影响。有明显的焦虑和抑郁倾向。

3、口吃的伴随特征越来越多,比如眨眼、憋气、急促、点头等肢体抑制动作。

4、因为口吃出现人格,气质方面的变化,不能适应集体环境。

这些状况,其实已经表明,孩子的口吃问题很严重,进入青春期后,“自愈”的可能性不大,需要专业的矫正师介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