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俊华:风 传(外一篇)
01
风 传
风把寒冬送走,把春天送来了。季节总是被风送来送去。风是季节的搬运工。
接受春风最早的是磁湖岸边的柳枝,它冒出尖尖的绿芽。绿芽代表着春色。大地出现了春色,人们的心田也跟着有了绿意,开始萌动起来。
一年四季,风向轮转。东南风转西北风,西北风又转东南风。把春天送给夏天,又把夏天送到秋天,再把秋送给冬,又把冬送走,把春天迎回来,四季轮回。
风总是按捺不住,跑在季节的前面。春天还没过好呢,就把夏往大地上推,热辣辣的风强势登陆,把春天挤走了。所以,北方人总感觉南方的春天太短了,南方人又感觉北方的冬天太长了。
风经常把季节搅乱。昨天春光明媚,温暖宜人,一帮朋友相邀去爬太婆尖,兴高采烈地在山谷间寻找春色。山上的季节比山下要晚些,山下的杨柳已经吐出尖尖角,山上的柳条仿佛还在沉睡,一点春意都没有。今天,风夹带着一股冷空气来搅局,形成“倒春寒”,刚刚脱下的羊毛衫又匆匆忙忙地找出来穿上,人又一个个肥胖臃肿起来。
风常常捉弄人。那天早晨,晴空万里。男人们把种子搬到禾场摊开晒着,筹备春播。女人把被子挂到竹竿上晾晒,去湿。风像调皮的孩子,来捣乱,从天边赶来一阵罡风,夹带着雨水,“哗哗啦啦”下起来。晒场上的粮食,竹竿上的被子,全被淋湿,田地里干活的男男女女,在逃离的路上,全被淋成了落汤鸡。
有的日子,早晨刮东南风,下午又转为西北风,让人迷失方向。更值得防备的是,风会捎话。它上午把村东边发生的事情,说的话,刮到城西,下午,又把村西北发生的事情,说的话,传到城东南,很快就形成了风言风语。有一个小山村两邻居为一点小事结仇结怨。西家儿子在市里做官,官职还不小,还是个孝子,隔三差五回家孝敬父母。东家是平头百姓,对西家羡慕、忌妒,恨!有一段日子,西家儿子没有回村子了,东家不知道从哪里得知,西家儿子犯事,被纪委捉去了,东家就跟亲戚朋友广播,传得满城风雨。其实,西家儿子是住党校去了,才几个月没有回家看望父母。西家儿子党校学习结束后回到小山村的家,关于他的故事在那一带乡村南来北往,被风传了几圈。当他站在村口,风传的版本是:他已经被判刑,送到沙洋劳改农场劳教去了。
人类发明了文字,历史才有了真实的记载。没有文字记录的东西,叫传说,只能当故事听,不能当真。祖先聪明,留下一句古训: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口头传说,谁都可以进行再创作,一传十,十传百,故事就面目全非了。有趣的是,故事却更完整离奇了。
风一出面,风吹草动,什么都容易变形。风那家伙看不见,摸不着,来无影,去无踪,见缝就钻,无孔不入,见墙就退,见坡就爬,见高就攀。
人在风中,风会撩起你的衣角,往肌肤里钻。撩拨你,骚扰你。
俗话说,一张嘴,两块皮,能说去,也能说回。当然,现在有录音了,也要当心话过留声。所以,传谣有风险。新冠疫情爆发的时候,有人就担了风险,吃了亏。
天气预报今天是东风,我站在风中,赏风。头发应该往西边倒才是,却往南边倒,原来是侧面有一栋房子改变了风的方向。我换一个地方,观风,头发又往北边倒,我纳闷,环顾四周,又发现,前面有一个山坡,风随山坡转了弯。嘿,风这东西,欺软怕硬,不讲规矩,遇上墙、坡、山,它就转弯,甚至回头,有时在村子的前屋后巷乱窜。遇上软东西,像纤弱的杨柳就使劲蹂躏。
所谓风言风语,就是风吹来的语言,都变了形,听不得。
有人弱不禁风,见风使舵。我不喜欢风的时候,把窗户关得严严实实,让它密不透风,任凭风在外面乱喊乱叫,贴着玻璃乱爬乱窜。嘿,不理识它,它就乖乖地消失了。一阵风。
有一位哲人说得好,谣言止于智者。智者就是一堵不透风的墙。风传的东西,不接招,自然就成了耳边风。
那年中秋,旅居国外的学兄回到故乡,几位学弟学妹陪他把盏品茗,忆苦思甜,倾吐衷肠。学兄幼年丧父,母亲是一名资深的英语教师,由于出身资本家,一直低头做人。当祖国走过那段动乱的日子,开始尊师重教的时候,他母亲的才华顿时释放出来。麻烦也随之而至。关于他母亲作风方面的风言风语平地而起,一说跟学校教务处主任经常在一起窃窃私语,更为肉麻的是,说他母亲经常把一名男学生带到家里辅导,师生授受不亲。他母亲曾经夸赞那个学生,是个语言天才,后来考上了北京外语学院,现在外交部工作。关于他母亲的绯闻在全校沸沸扬扬,让她百喙莫辩。他母亲因为家庭出身问题,文革期间没有少挨批斗,肉体上的折磨她可以承受,但名誉和精神上的摧残她无法面对,当学校不经细致调查,通知他母亲停职反省的时候,她选择了投河,抱恨挥别了尘世。为此他考去了国外深造,一别三十年没有回来。可是,春树暮云,故土难离啊!他凝望玉盘般的清月,愁楚又轻淡地说,想家的时候,就凝望月亮,人去到天涯海角,均能“千里共婵娟”,仿佛回到了故乡,即使“月有阴晴圆缺”,月亮始终保守着初一至十五的不同形态,亘古守恒,纯正、皎洁。
一阵秋风平地而起,落叶纷飞。风不停,落叶随风变换着颜色和姿势。这就是风言风语的形态吧?
风无根,说停就停。我们尽情享受风静月明的时光。
乒 乓 与 人
作家说,“文如其人”;书法家说,“字如其人”;画家说,“画如其人”;舞蹈家说,“舞如其人”。我是乒乓球爱好者,我说,“球如其人”。
画家用水墨创造意境,作家用文字抒发情怀,琴师用丝弦演奏故事,乒乓人用银球炫耀智慧。毋庸置疑,文、字、画、舞、球等等,是人的性格特征、文化修养,品德情怀的外在体现。
王励勤人憨厚,球也诚实;张继科性格像藏獒,球凶悍,每球伤人;马琳,人精明、狡猾,球也刁钻;王楠笑里藏刀,陈梦绵中藏针,软刀伤人。
所谓“球如其人”,我认为乒乓球打到一定的水平和境界,小小银球就有了灵魂。乒乓球比赛中球的速度、力量、旋转、落点都倾注了运动员的思想。导弹没有眼睛,没有思想,但是导弹却能准确无误地击中目标,体现的是设计者、制造者、操纵者的思想。乒乓球与飞船、火箭、机器人一样,自身都没有思想,它的运行轨迹是设计者、操作者的灵魂附体。
赋予乒乓球思想,实现球人合一,是乒乓球运动员的最高境界。很多竞技体育项目比赛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斗智斗勇、扬长避短的过程,乒乓比赛尤为突出。跟新的对手较量,彼此不了解球性、球技高低,先要“踩点”,探摸虚实,找准对手的盲点、痛点、软肋,然后瞄准对手的短处、痛处攻打。比赛的过程,就是算计对手,处处设陷阱坑害对手的过程。我听到国乒基地朱文韬教练这样指教弟子:打球要当骗子,骗术越高,胜数越高,发下旋球,要佯装是上旋球,发旋转球,要做出发不转球的动作,处处是假象,才能制造险象环生的格局。所以,比赛时要紧盯对手的一举一动,要从对手的一个眼神,一个小动作中,猜度出对手发球的旋转和落点,每一个运动员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动作习惯,特别是比赛进入白热化的时候,表现得尤为突出。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解说嘉宾、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生导士刘伟在一次乒乓球世界杯比赛中说:乒乓球比赛,想在前面,算在前面,打在前面,你就是赢家。
不打乒乓球的人,看到这样的解读,千万不要认为打乒乓球的人一个个都是老奸巨猾,心狠手毒之人。我们身边一位资深的乒乓高手一语道破天机:“做人要诚实,打球要狡猾”。
比赛场上运动员总希望对手技艺弱一些,失误多一些。但是,事情往往又是矛盾的。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真正的王者都是强大的对手缔造出来的,比赛过程没有惊心动魄的“险情”,没有一波三折的对抗,奖牌的含金量就会大打折扣。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说,伟大的队员是伟大的对手培养出来的,竞争对手是运动员最好的教科书,要想战胜竞争对手,就得向竞争对手学习,在对抗中学习。所以,竞赛场上的对手,场外往往又是亲密的朋友。
从乒乓球的尖峰对决中还可以感悟到,运动员高超的球技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心理的强大。因为比赛过程中,既要战胜对手,更要战胜自我。这方面,“大满贯”得主都是榜样。
人类的活动无外乎两个方面,一种是生产活动,以解决生存为目的,一种是脑力劳动,以解决精神食粮为目标。乒乓球运动呢?我认为兼而有之。乒乓球运动过程中思想活动往往比肢体运动更为活跃,激烈。市里大大小小的乒乓球馆不少,假日里都热闹非凡,健将们在那里“乒乒乓乓”,挥汗如雨。不过,同在一室打球,运动的目的却各异。有的人以强身健体为主,不参与任何比赛,也无所谓球技提高,出汗就好;有的以展示球技战胜对手为乐,认为竞技运动就是要争强好胜,奉行胜者为王败者寇,不惜在关键时刻用不规则的打法来得分。竞技体育比赛当然是少不了的重要环节,只是有的人不把比赛的输和赢看得太重,而有的人,特别计较输赢,赢得起,输不起,输球如输命,输一场球,几天寝食不安。当然,主张以球会友,打友谊球的还是多数;也有“乒乓外交”使者,面对不同地位、身份、球技的人,使出不同的招数,球圈里戏称之谓打“工作球”。不过,这需要好的球技作支撑,不是每一个人都做得到的。
乒乓圈像一个广袤的森林,什么鸟都有。运动员心胸的宽窄,思想境界的高低,情商的差异,在乒乒乓乓的过程中都暴露无遗。乒乓球爱好者像候鸟一样,经常迁徙,择林而栖,结伴而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嘛。不仅乒乓球运动员是这样,乒乓球观众也是这样,同样一场乒乓对决,不同的观众,看到的东西也不一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啊。就像一群人同时读一部小说,有人读的是故事,有人读的是情节,有人读的是人物性格,有人读到了人物的精神和命运。有人读到了做人的真谛,有人学到了坑人的伎俩,有人悟到了人生哲理。
实现球人合一,绝非容易。需要刻苦训练,获得高超的技术,锻造博大的胸襟,才能把球“玩转”了,从而实现球人合一。乒乓球训练,同一个动作,需要千万次的重复。比赛,是千万次重复后的厚积薄发。没有千万次的重复训练,就不会出现“有朝一日”的暴发,历届世界冠军都有这样的体会。
人球合一,需要素质、气质、品质、技术的完美统一,缺一不可。做哪一宗事,又不是这样呢?
作者简介:
查俊华,湖北省黄石市政协常委、农业农村委(主任),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主 编:刘云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