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西方哲学科学体系是怎么诞生的?

为什么西方文化产生的是哲科体系?哲科体系的思想方式是怎样导出的?我们下面来讨论这个问题。

请大家注意,拼音文字发生在环地中海地区。拼音文字的发生最早发生在地中海紧东侧。古代有一个小小的种族叫腓尼基。所谓腓尼基,它的含义是紫红色的意思,也就是腓尼基人把海中的一种蚌砸碎做出紫红色的染料,染在服饰上,鲜艳而不褪色,因此周边的人就把他叫紫色人,这就是腓尼基这个名称的来源。

由于它紧靠环地中海东侧,因此早在3000多年前,腓尼基人在环地中海地区周边经商,竟然占据当时远洋贸易的50%以上。

在公元前1000年,距今3000年前,腓尼基这个地方发生现行文字拼音文字,26个罗马字母中的近似22个。拼音文字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它一定是在交流条件充分,而各自又孤立成一定的半隔离状态,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和象形文字。在这样一个矛盾状态下的开放地貌条件下,拼音文字才能形成。

我举例子,比如在环地中海地区,由于开放地貌,种族部族之间来往密切,或者经商或者打仗,民族扰攘,文化交流不断,一个人来到另一个部族,既看不懂他的文字象形文字符号,也听不懂他说话是什么意思,他怎么办?他只剩一个办法,就是把对方说话的发音用音标标注下来,你来做一个音标,我来做一个音标。大家最终在交流中只使用这个音标体系,而把各自原来使用的象形符号丢掉,这就是拼音文字的来源。就是拼音文字是迟发于象形文字的一个符号系统,它一定发生在半隔离半开放的这个地理环境之中,因此他仍然是继生存结构以后的次生条件。

所以在中国绝不可能发生拼音文字,因为它没有这种隔绝状态的交流障碍和必要。拼音文字一旦发生,立即引出一个严重的问题,文字符号失去概念。比如我在这儿写一个拼音文字,sun。这个字就是我们图幅中的这个符号。

中国人一看这个符号就知道它是什么?太阳,日。可请问有谁看见sun这个词?你会知道它是太阳。我说我站在sun上,你会认为sun是大地。我说我坐在sun上,你会认为sun是椅子。sun这个词的概念来自于谓语系词后面的谓语注义。比如古人讲,像是太阳神的居所,比如我们现代人讲,sun是氢核聚变的天体。请注意,上这个词,他居然没有概念。他的一切概念来自于是后面的谓语部分,由谓语给它名义或定义sun这个字符,文字符号才具有概念。

请大家想想,我们人类的思想由三大部分构成,它最基础的要件和砖瓦就是概念,再下来叫命题。大家要注意命题,绝不是一篇文章上挂一个题目叫命题,命题是在谓语系词后面的谓语,给前面的主语词项进行名义和定义,我们把这种语法逻辑结构叫命题,这是思想组成的第二部分。思想组成的第三部分,就是命题的复合与推导。

请想想,我们把这三大部分的总和叫做思想,最基础的原件是概念。可是拼音文字一旦出现,概念居然在符号中消失,它必须在命题的抽象逻辑推导中才能建立各个词项的概念,这就导致他们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甚至每想一个概念和问题,都得在强逻辑的规定下运行自己的思维,由此产生一个怪诞的思维病状,我把它叫逻辑强迫症。

请大家想想,数千年人们考虑任何问题,都无法再词项符号上呈现概念,而必须在强逻辑运行的逼迫之下,运行自己的思想和思维,由此形成一种纯思维的逻辑结构的思想体系,这个思想体系及其思维方式,缔造了纯逻辑游戏。我一说到这大家就应该明白什么是纯逻辑游戏哲学,所以哲学叫爱智,而不叫实践。

它是纯智慧的岩洞,这个纯智慧的逻辑模型,建构体系,叫哲学。这个东西的后衍分化形态叫科学。因此我们讲哲学乃科学之母。因此我们讲西方思维方式所缔造的西方文化内涵,叫哲科文化体系。它跟中国的技艺文化体系完全不同。由此缔造西方思维方式和东方思维方式严重分化和隔离。

我举个例子,西方哲学家讨论所有问题,把它归结为存在,追问存在。因为存在是万物最基本的属性,可是存在这个词在西方是怎样书写的呢?他居然是写一个be然后在后面加上ing请大家注意Be是什么?be就是“是的”,非时态中轴词,也就是is、was、are这些词的中轴词,叫be。把be变成进行时态,这个就是存在这个词。

所以中国人最初翻译西方哲学“存在”这个概念的时候,非常难于翻译。即使我们今天翻译为“存在”都似乎不够准确,我们把存在论有时候叫是论,有时候叫存在论,有时候叫本体论,我们死活不清楚该怎样分析他,为什么只把谓语系词抽出来,居然代表万物之存在,是因为万物都在“是”的后面。是不是这样?

如此抽象的表述方式,确实是我们中国人在思维方式上很难理解的一种表述和思维方式。它表达着东西方思维方式和语言结构的巨大差异,在这个强迫系统上,一切概念、一切思维、万物之存在,都必须在一个逻辑抽象链条的推导上才能够建立。这个把逻辑形式抽取出来,形成对万物注解的结构,叫哲科思维模型。东西方文化内涵的分页由此发生而逐步隔膜化。

我再举例子,大家看,大家看一下中国人表述存在是怎样表述的?在甲骨文中先画一个倒三角,代表女性,中间画一个这个字。这一杠代表女性来例假和生孩子的产道。这个字是什么字呢?

才,才能的才。为什么是才能的才?因为古人认为只有能生孩子的女人,才最有才。这个说法很有道理,男人本事很大,你至多不过造一辆牛车,你造个人试试?在才的旁边画一个孩子,这个字就是存在的存。古人深知,仅有女人生不了孩子,必须有男人播种,于是再在旁边画一个才,然后再才的旁边画一个男阳。这个字就是存在的在。

请看中国人所说的存在是什么?是一个具象体系,男女交合,繁衍后代,子子孙孙万世不竭。这是中国人所谓的存在。而西方人的存在居然是一个谓语系词。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巨大不同。如果连思维方式都不同,那么它的文化内涵会最后背离到何等巨大的程度?因此东西方文化在这一种思维训练符号引导的过程中,发生文化内涵的巨大分歧。

我讲到这里,大家一定会觉得我对西方文化高度赞美。别搞错,我讲课全是中性语言,没有好坏之别,只可惜我们人类包括我们国人使用的语言,早就已经带颜色了,早就已经褒贬化了。即使我想表达中性含义,听众所感到的却不够中性。其实我一点都不想赞美谁,也一点都不想抨击谁。我只想说不同文明体系得以发生的,所以然这是大家要特别注意的。

我们讲中国文化不产生科学,在某种程度上,如果你一定要感情化的评价他,你也可以看作我是对中国文化的赞美。因为正是科学今天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我们今天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异常,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把人类推到行将灭绝的边缘,它全都是科学的产物。如果站在这个角度看科学是什么?不过是造孽而已。中国文化不产生科学,如果你一味的想表扬他,你可以说中国文化不参与造孽。可是这样讲有什么意义呢?你对东西方文化会有什么新的理解吗?不会。

所以请注意,我讲课绝没有赞美或者贬低这两面含义,我只是想如实给大家交代文化和文明类型发生分化的原委,这是大家特别要注意听明白的第一部分。所以我不像一般讲国学的学者,我也不赞美中国传统文化,我不承认中国文化能拯救世界能拯救人类,因为中国文化早就衰落了。因为所谓中国文化就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所谓西方文化就是原古发生的一个非主流的工商业文明。因此我们与其把它叫东西方文明或东西方文化,不如把它叫农业文明和工商业文明这样来的更确切。因此我不承认中国传统文化能拯救世界,因为我们没有退路,因为我们不可能倒退到农业文明中去,所以一味地吹捧中国文化,决然表达的是他对中国文化的含义和中国文化的素质缺乏根本性理解,但我也不承认西方文化代表未来,尽管他今天是整个世界的人类主流文化,是因为任何文化,它一定是对其载体构成维护系统的一个匹配体系。我们把这种对对其载体构成维护效应的文化,视为是文化的最主要特质。一个文化如果他已经对其载体构成戕害,它预示着这个文化行将衰落了。

请大家想想,中国文化为什么衰落?是因为它是一个过度精致的农业文化体系。它在近代以来严重阻碍中华民族从农业文明向工商业文明转型,因此它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戕害。它破溃了,它衰落了。西方文化今天正在给人类带来更巨大的危害,它标志着西方文化行将衰落了。因此我说我既不承认中国文化能够走就未来,我也不承认西方文化代表未来。那么东西方文化各具的价值是什么?中国传统文化。由于它保留了人类文明最底层的思绪,而越原始、越低级的思绪和东西,一定越具有奠基性决定性和稳定性。因此它构成人类未来文化和文明再造的重要参考系。而西方文化是工商业文明的一个体现体系。因此人类下一场文明在接续着工商业文明而发扬的时候,它是一个接续的通道本身。这就是东西方为文化在未来文明和文化再造中各自所具有的价值。这是我们理解文化文明思维内涵,最本质的东西和方法,就在于我前面的表述。我举个例子,大家听我讲课,动不动就见我举个例子这句话,几成口头禅,是因为我们讲课要力争把形而上的抽象理论以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听众。所以我昨天下午讲,我们讲课是在浅层的直观的层面上,取悦于听众,因此它的价值极低。大家如果想了解深刻的思想体系,你还得去读书。

我举一个例子,上个世纪中叶,西方出现一个新哲学,叫后现代哲学。什么叫后现代哲学?现在学界翻译了大量的文本,你今天读罗后的文本,读好几本,你都搞不清后现代哲学究竟想狐禅什么。可我们讲课讲到这儿,后现代哲学的含义凸显。请注意后现代哲学概念中心概念是什么?解构——消解的解,结构的构。它要消解什么结构?消解西方哲科文化结构。它认为正是西方的哲科文化思想体系,构成今天人类的系统危机。西方哲人非常清楚,他们的这个哲科文化体系的根脉深植于拼音文字之中,因此他们提出两项反对,第一叫反对语音中心主义,也就是反对拼音文字;第二叫反对逻格斯中心主义。大家看逻格斯,是拉丁字母表述。词语和秩序这个古希腊概念的一个拼音文字,叫logos。这个词就是我们今天logic这个词的前身,而logic就是逻辑。

后现代哲学家反对什么?反对语音中心主义和逻格斯中心主义。换句话说,他们深知西方哲科文化体系导源于拼音文字和逻辑抽象思维。因此他们提出这两项反对,我们由此可以看出,西方最具头脑的人今天已经意识到西方文化不代表未来,你只有了解各自文明发生的渊源,你只有了解文化的基本素质,你只有了解文化基本素质所规定的文化发展趋势,你才能理解文化和文明的实质,以及它们的趋势。显然人类今天面临第三茬文化和文明的建构,这个重大工作和思想工程。你只有在理解这样一个文明发生序列上,你才能建立未来的文化和文明展望。

(0)

相关推荐

  • 正确认知哲学从主客观一致性开始(连载六十四)

    经过上一章的分析可以发现,人,无论文明与否,只要是知行合一的存在,就一定是自己的逻辑认知的奴隶,之所以会这样,从被无视很久的人的存在的主客观一致性角度,因为有不可知论的干扰,所以当人的产生被错会于神意 ...

  • 闲言碎语(146)

    在没有西方文明的补强之前,东方文化在悟道这件事儿上,还真像文学写作时常用的比喻等修辞手法,看着好看,也能帮人明理,但其中的道理具体是怎样清晰建构起来的?不知道!于是中华文明在近现代的国际地位就像今天的 ...

  • 感性潜意识与理性显意识的文明冲突

    如果人化于主观成熟的极点在于终极自圆其说能力的常识化普及,那么不能终极自圆其说的旧哲学对人的文明发展语境的建构水平,显然只能用似是而非的不作为来形容. 正因为对旧哲学的集体不作为认识得足够深刻,所以哲 ...

  • 可知论对旧可知论的最后一战

    区别于不可知论,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的建构初衷,在于通过终极可知论的常识化建构,能最后找到终极瓦解不可知论的大道至简理路,因此比较于创世论的荒谬,我认为,人类文明的产生始于自我意识的进化诞生,然后从零起 ...

  • 两次世界大战的文化本质(连载五十)

    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认为,西方文明之所以会断章取义地肢解逻辑的绝对辩证属性,与他们的文化传统绝对受制于政教合一的文化传统直接相关,这也就是物质文明极端发达的今天,西方文明也无力瓦解宗教伦理干预政治的历史 ...

  • 哲学的最后一次转向(连载二十六)

    关于旧哲学人对本体论命题的集体性无知,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形容,很贴切,但也很过分,因为圣人不仁的才是哲学常识化转向所真正期待的淡定心境,那是人之为人意义上用终极理性绝对控制先 ...

  • 局部无法主导整体(连载之十六)

    相对于宗教迷信思想,旧哲学的进步性之一,在于提出了明确的本体论,无奈因为的在同样的逻辑认知错觉下沿袭了与宗教迷信思想一样错误的和非终极性的单极本体认知错觉,所以在似是而非的认识论视角下一直无视人的存在 ...

  • 资本主义文明的消极(连载四十九)

    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认为,相对于西方哲学语境与本体论相关的终极自圆其说不能,只有通过常识化互译视角领会"道"与"存在"命题所同时内涵的主客观一致性,然后通过人用主 ...

  • 导致中世纪黑暗的逻辑内因(连载之十七)

    如果形式逻辑只是辩证逻辑的局部,那么西方文明就无法主导建构人类的终极文明,因为他们建构了辩证法,却不相信辩证法,所以只能由从来相信相互辩证法的中华文明诱变终极哲学,因为西方文明完全不懂形而上学的辩证机 ...

  • 逻辑的绝对辩证属性

    区别于不可知论,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的建构初衷,在于通过终极可知论的常识化建构,最终找到终极瓦解不可知论的大道至简理路. 比较于创世论的荒谬,我认为,人类文明的产生始于自我意识的进化诞生,然后从零起点开 ...

  • 逻辑哲学论——讲述七个核心命题来解答逻辑哲学这一问题!

    逻辑哲学论——讲述七个核心命题来解答逻辑哲学这一问题!

  • 中西方文明在文化方面的同构性(连载六十一)

    正因为盲目信仰具有局部辩证能力的形式逻辑,所以辩证能力不足的西方文明从来擅长并局限于共时态语境的静态分析,直到列维·斯特劳斯在当代通过结构主义研究方法的建立,还在言之凿凿地展现他们无知的学术傲慢. 比 ...

  • 文明局限的反向显化(连载三十八)

    正因为人类文明只能从零起步自主建构,所以当"存在"的绝对性因为"非存在"错误的绝对化解读而误导西方哲学理论一贯呈现南辕北辙的方向性错误时,这种误导行为看似极其消 ...

  • 语言文字的哲学属性(连载五十四)

    日常交流中,很多人讨厌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滥用终极这个词,我认为,这是不能通过终极辩证触摸语境的内在一致性的人的下意识抵触心理,因为与教育相关的文明局限决定,他们的认知在语境层面缺乏--任何无穷命题,无 ...

  • 性中有性——道之于哲学的整体性解析

    关于道的层次,老子在<道德经>中将其进行了笼统的区分,提出了大道至简的命题,可惜大道与小道的具体区别如何,不但在<道德经>中没有答案,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内至今仍语焉不详. 不能 ...

  • 《语言文字在认知上的泛化机理》系列讲座讲稿之前四讲合辑

    语言文字在认知上的泛化机理 透过我的自圆其说心路兼谈终极哲学 宿绍斌 前言 经过系列讲座的锻炼,我发现自己对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的概括能力有所提升,至少在讲座过程中迸发的诸多新灵感需要进一步显化清楚.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