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篆刻学》:深入理解了黄牧甫就是理解了“黟山派”

在介绍完“邓派”之后,邓散木先生开始转头介绍黟山派,这中间其实漏掉了赵之谦,因为先生将赵之谦简单地归入“邓派”印人了,实际上,赵之谦在篆刻史上的历史地位要重要得多,我们暂时依照《篆刻学》的顺序,但要在心里记得这里空过去了一位特别重要的印人没有细说。
(邓散木《篆刻学》黟山派章节)
如邓先生所说,开黟山派的是黄士陵。
黄士陵(1849-1907),字牧甫,亦作穆甫、穆父,晚年别号黟山人、倦叟,倦游窠主。青年时书斋名蜗篆居,中年一度名延清芬室。
(黄牧甫)
黄士陵清道光二十九年出生于安徽黟县黄山村,所以,黟山派这个名称,既来源于黄牧甫的号,也源自创始人是黟县人。
邓先生介绍黄牧甫印风相对简单:
师承在吴、赵之间,亦邓派之旁支也。白文多摹悲盦,挺拔过之,偶似秦玺,颇有古趣,朱文杂取权量诏版泉币文字入印,鼓刀直入,犀利无前,腕力之强,一时无两。子少牧颇能传其家学。李桑其高弟也。善守师法,时出新意,惜以局处南服(南服即南方,古代王畿以外地区分为五服),所传未广。
说他师承在吴、赵之间,这里的吴,当指吴让之,不是吴昌硕;赵当然指赵之谦。实际上,他的刀法学吴让之较多,而章法及印学风格学赵之谦较多。因此说他师承在吴赵之间是合理的。
黄牧甫算是职业印人,他从八、九岁开始操刀学印之后,大部分时间在鬻印自足,他有一方印,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黄牧甫和他的“末伎游食之民”)
他在边款里说:陵少遭寇扰,未尝学问,既壮失怙恃,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计,溷迹市井十余年,旋复失业,湖海漂零,藉兹末技以糊其口。……
也就是说,他早期的学印条件是非常差的。直到1882年他34岁时,移居广州,他接触到了更高层的学者文人,他的印风开始走向成熟,再到1885年他获得了到全国最高学府——北京国子监——学习的机会,此后两年,他的学问大增,获得了名家的指导,又亲见了大量的金石文字、秦汉印章等古器物,眼界大开,使他的篆刻获得了大量的印文篆法素材和印面形式借鉴。此后,他走向了赵之谦开创的“印外求印” 的广阔道路。
简言之,在40岁到59岁近20年的时间里,他的印风完全成熟并且走向创造期。
他在国子监学习这一段时期非常重要,他深刻地意识到了文字学的重要性,他曾经有一方印,印面文字是:
(黄牧甫:“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
这句话出自《说文解字》,这是他字法上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印面文字,每一个字的字法全部有准确的出处,决不穿凿附会,决不不求甚解。他有大量的印作,在边款里提到印面文字某一字出自某处,即缘于此(印例很多)。
实际上,正是缘于这样的自我要求,使他具备了学者气质,也使他真正从一个江湖印人走进篆刻家的行列。
黄牧甫另一个重要理论进步来源于赵之谦,他完全契合了赵之谦的艺术立场(他不止一次在边款里提到赵之谦的印学理论),进而不拘泥于古铜印斑驳之貌而求自然健爽的刀意,不拘泥于汉印模式而广泛地走向“印外求印”。比如:
(黄牧甫:“季度长年”及边款)
“季度长年”的边款里说:“汉印剥蚀,年深使然,西子之颦即其病也,奈何捧心而效之。”他主张光洁,主张在学习汉印时学习汉印未经岁月剥蚀的本来面目。
(黄牧甫光洁的印面)
黄牧甫在印学上的创新是他将吉金文字引入篆刻。正如黄牧甫的弟子李尹桑所评:“悲庵(赵之谦)之学在贞石,黟山之学在吉金;悲庵之功在秦汉以下,黟山之功在三代以上。”为什么是创举呢,因为三代以上的吉金文字也存在“印化”的问题,正如赵之谦解决了秦汉碑版、权诏、镜铭文字“印化”入印一样,黄牧甫解决了钟鼎文、诏版文、权量文、货币文、铜镜文等文字“印化”入印的问题。比如:
(黄牧甫:“锻客”)
边款里说:“填密即板滞,萧疏即破碎,三刻才得此,犹不免二者之病。识者当知陵用心之苦也。”说明黄牧甫在吉金文字入印的印化中是花费了大量的心血的。
黄牧甫还有一点值得学习,就是他在刻印之前,在印稿设计上花费大量的精力,他在“国钧长寿”边款里说到“篆凡易数十纸,而奏刀乃立就。”刻一方印,要设计几十稿印稿,这是何等的耗费心力啊。
(国钧长寿印及边款)
总结一下:黟山派的学习,可以忽略对黄少牧、李尹桑的学习,因为他们有创造性的东西不多,应当把更多的精力投注在对黄牧甫的钻研学习上:1、光洁为主的印风;2、将上古文字印化入印。3、在篆刻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印稿的精心设计上,而不是把全部精力放在刀法锤炼上。
(0)

相关推荐

  • 《中国篆刻》第38期 理论研究—— 试析黄牧甫两下广州对其印风的影响

    试析黄牧甫两下广州对其印风的影响 邓长春   胡代林 内容提要:黄牧甫(1849-1908),即黄士陵,安徽黟县黄村人.字牧甫,以字行,又字穆甫.牧父.穆父,号老穆.倦叟.倦游窠主.黟山人.黟山病叟, ...

  • 大美篆刻之黄牧甫篆刻印文解析,黄牧甫篆刻艺术赏析

    黄士陵字牧甫,作穆父,穆甫,晚年别署黟山人.黟山病叟.倦叟.倦游窠主.黄士陵在古文字学及碑刻.玺印学方面的修养在晚清印人中十分超群.其对邓石如.吴让之尤为心折,常常心摹手追.黄士陵在广雅书局以校书为契 ...

  • 名家的篆刻作品好在哪?黄牧甫:“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

    黄牧甫刻印像贾岛作诗,是典型的苦吟派.他在北京国子监学习时为同学国钧刻印,同学看后惊叹不已,恳请他将自己观看刻印的记录刻入边款,就是下面这方印及边款: (黄牧甫像及他的国钧长寿和边款) 这个边款我在以 ...

  • 零基础学篆刻:黄牧甫和他的篆刻

    这一节说说黄牧甫和他的篆刻.清代的篆刻史是以流派来传承的,因此,要说黄牧甫的篆刻,有必要向上找找根源: 黄牧甫篆刻的源头 清代的篆刻,有两位大宗师级的人物,分别是丁敬和邓石如. 丁敬开创了浙派,丁敬之 ...

  • 学篆刻:吴昌硕还是黄牧甫?

    谈起篆刻学习,篆刻名家陈巨来有一段话,值得学篆刻者参考:"无论读书习字,总觉后不如前:唯独治印,愈后愈佳.因近代时有古鉨出土,后人见识既广,借镜益多,艺之猛进,亦当然耳."(< ...

  • 黄牧甫篆刻《珍重芳华》

    黄牧甫(1849-1908),安徽黟县人,原名士陵,字牧甫,亦作穆甫.穆父,后以字行.晚年别署黟山人.倦叟.倦游窠主.其父博雅能义,著存<竹瑞堂集>.黄士陵篆刻创作对后世篆刻的影响,均可与 ...

  • 光洁挺健,黄牧甫一百品篆刻

    来源:坦腹斋 黄牧甫以黟山派开山之功,加上易大厂.李尹桑.乔大壮.寿石工.黄少牧.邓尔雅等一批印坛菁英继其衣钵,终于形成晚清乃至民国印坛持续多年的京沪粤三足鼎立的局面.京,有齐白石:沪,有吴昌硕:粤有 ...

  • 让汉印重现刀下,黄牧甫篆刻印石集,历代印谱藏黄牧甫印选

    黄牧甫(1849-1908),安徽黟县人,原名士陵,字牧甫,亦作穆甫.穆父,后以字行.晚年别署黟山人.倦叟.倦游窠主.其父博雅能义,著存<竹瑞堂集>.黄士陵篆刻创作对后世篆刻的影响,均可与 ...

  • 篆刻人物 | 没有黄牧甫 就没有后来的篆刻岭南派

    从南越王赵眛的古玺印算起,岭南篆刻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但中间出现了数个朝 代的断层.真正使得岭南地区印学走向成熟的,到清末民初黄牧 甫.吴大澂的出现,彻底扭转了岭南印坛沉寂的局面,岭南篆刻正式形 ...

  • 万事如艺︱黄牧甫篆刻的三个鉴赏角度

    苏海强/文 从嘉德2019年春拍篆刻专场53枚黄牧甫篆刻集体成交,到第八届中国篆刻艺术大展参展作品大量取法黄牧甫,到出版界不断出炉的黄牧甫印谱,再到日本印学界近来首次推出黄牧甫研究专题,最近几年来,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