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优秀作品(一六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文指导报》
(感谢“大余朗读者“兰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江西省大余中学高二(1)班齐灿
写作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从小学一笔一画表达对父母单纯真挚的感情开始,我们就一直走在漫长写作路上。那么,如何才能不走弯路,把路走好?我认为,其中一大点就在于练笔。
杜甫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诚然,读书为基础,这是不可丢的。但我们很可能忽略了第二句中的“下笔”。“下笔”,让脑中的奇思妙想都以文字媒介具象化;而练笔,正是为了掌握这个关键的过程。
我把练笔分为两大点。一是日记,一是周记。
通过日记,我们可以把每天触动的事记下来。它可以是校园中神秘的黑猫,可以是最近的天气,也可以是一段时间的学习心得,或者是对近期国家大事的看法……说是日记,实则更像是一“生活趣事”本,各种杂七杂八的,或欢笑或哭泣的事全写在里头,有如一个“移动的肚子”,为正式写文提供丰富而有自己思想的材料。
我曾写过一篇关于桂花的文章,它的产生也有一个过程。几个星期前,旧友送我一瓶桂花,小而饱满的花瓣一时触动了我,我记在日记上:
收到旧友一瓶桂花,如颗颗珍珠,密密挤着,散发醉人的秋味,在其间,我似乎又回到那些与朋友一起疯疯闹闹的日子去了。
恰好,在作文前几天,轮到我们班扫地,包干区内有一桂花树,与以往却有些不同,我写道:
一直很想亲眼近距离看看桂花,今天算是如愿了。遗憾的是,桂花大半被重重的雨水打落在地,枝头零星;不过,地上的桂花散成一片金黄,也别有一番味道。枝头之孤独、地面之凄美,这可以说是对“零落”一词的理解吗?
正是因为有了前两篇短小的日记,当写作任务一下发,我脑中立刻画面般掠过昔日的朋友、包干区的桂花,这一下就省去了对着空白的作文本抱头苦思、坐立不安的时间。再者,肚中有墨,下笔也更为从容。除此之外,由于日记篇幅一般较短,所以我们练笔时要注意的是语句表达是否恰当、顺畅,字词的搭配是否合理。记录完毕的日记,我们也可以偶尔翻看,在回忆旧事的感慨中,还可能会因自身素养、思维的提升对过去一件事产生不同或更深层次的看法。
二则是周记。如果说日记是图画,周记则是一本相册,特别注重相片之间的排列组合。再拿那篇有关桂花的作文当例子。“旧友送桂”和“扫地思桂”如何安排?这就是周记训练的作用了。我把送桂一事放置开头引出,中间再添“琦君摇桂”和“我撼桂树”等几件桂事,最后对扫地的桂进行思考,如此,一篇文章就完成了。这一篇周记,既锻炼了我们材料与材料间的组合能力和对结构层次的把握,从而易于形成良好的写作思维,不至于提笔而起,东一句西一句,不知所云。下面我就把我这篇关于桂花的文章附在文后,你们当可以看到我是如何由日记材料组织成周记练笔的。
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阅读是很重要的,它能开阔眼界,积累知识,学习写法,陶冶情操,训练思维,但勤加练笔更是万万不可丢的。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写作要在写作中学习,就如游泳必须在水里才能学生,否则就会像苏东坡说的一样“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这是我的写作体会,在这里与大家一同交流,希望同学们批评指正。
附:
几折桂事
江西省大余中学高二(1)班齐灿
旧友送来一瓶桂花,似乎是不久前摘下的,朵朵沾着清晨略带寒意的露水,密密地挤在一起。此时我还穿着短袖,才慢半拍地感知到,秋已悄然到来。
桂花,似乎是秋篮子中最显眼的旧物,它散发的独特清香,总能成功地把人引入苔藓味的回忆,琦君曾在书中书写到台风将近,她与母亲兴奋而又手忙脚乱地摇桂花。阴天的故乡,小小的桂花纷纷扬扬在天空下,飞速地打着转,在小琦君的瞳孔中印下无数颗闪烁的流星,随即回到大地胡怀抱,结束了它们短暂而热烈而花季。此后赏尽千树万树桂花,皆不可与此桂花雨相比,少时的我读罢此文,正逢秋季,一放学便飞也似地奔向小区门口已知的那棵桂花树,也想制造一场人为的桂花雨。那是一棵不知年岁的桂树,记事之日起它就好像一直立在那里,一寸一寸地扎入更深地土地,把朵朵淡黄深深地埋藏在叶丛里,沉默着不说一句话,似乎早已与大地融为一体,以至于我兴冲冲地抱着它干硬的树干努力晃动,想像桂花将在下一秒贴上额头、飘入发间时,它依旧一动不动,只是漾着清香,好像是对它荫下那个沮丧的孩子无声的安慰!
至那以后,我便断绝了对桂花雨的憧憬与相象,只是来往学校的骑车途中偶尔掠过一树金黄,嗅到那久违的桂香,又继续匆匆埋头赶路。不只是我,大概路上的人都是这样吧。当秋风悄然送来香气,不约而同地说:“好香!”便头也不回地去往该去的地方,留桂花独自绽放年华,除去主动送去的,便再也无人欣赏。
再一次重新认识桂花,是在一个阴雨绵绵的清晨。一夜的雨,褪尽了空气中的燥热,吸一口只感觉空荡荡,轻飘飘的。我撑伞在校园走着,一棵低矮的桂树猝不及防地就撞入了我的眼帘。走近,我慢慢被萦绕在了袅袅的轻烟中,仿佛回到了古时添有熏香小炉的深闺旧阁。枝头的花未免在雨后有些疏,但仍有个别像稻穗一样簇拥在枝头,由绿叶捧盛,而又微微低垂着小小的四瓣,只是单一的淡黄,却有种平凡而精致的美,地下,铺着一层绵绵密密的落花,看起来是准备安静地就此融入大地,提前开始新的一个轮回了。我不禁捡起几朵放进口袋,意欲再保留一点秋季的念想。当我赶到教室,便有同学问:“哪里来的香味?”我半天才意识到口袋中的几朵桂花,掏出一看,早已失去捡起时的饱满,颜色也逐渐变暗,可那清香依旧幽幽地送来,释放着生命末端最后一点温柔,它像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姑娘,在花季尽力绽放清香,也同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一样,笨拙地掩藏内心的小忧伤。
犹对王建一句诗“冷露无声湿桂花”印象颇深,似乎把桂花天生带有的忧伤与自身吐不尽的秋思合二为一,只望在那个清远的早晨飘送到那人身旁;在王维眼中,桂花已洗尽年少的稚嫩,在空山中人闲而落,从容平静地回归。正是桂花那中平静中的热烈引起诗人们的注意,他们笔下的桂花情意如打翻的陈酿,一点一点在纸上晕染开来,飘散在苍茫的历史长河中,与广寒宫的玉兔寒蟾黯然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