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考点:初高中文言文常见近义词“屡”“数”的主要用法;今日文章:《聊斋志异》之《张诚》(第四部分)

【第一部分】

【每日考点,小小拓展】今日考点:初高中文言文常见近义词“屡”“数”的主要用法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古文中常见近义词“屡”“数”的主要用法

例1:兄屡止之,终不听。(《张诚》)

解析:“屡”指屡次、多次

句译:哥哥多次劝阻他,(张诚)始终不听。

2: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解析:“数”指多次、屡次,读作“shuò”

句译:范增多次给项羽使眼色。

【第二部分】

 【聊斋短文,小小练习】 今日文章:《聊斋志异》之《张诚(第四部分)    

        《张诚(第四部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

原文:樵既归,诣塾,嘱其师曰:“吾弟年幼,宜闭之。山中虎狼多。”师曰:“午前不知何往,业夏楚之。”归谓诚曰:“不听吾言,遭笞(chī)责矣。”诚笑曰:“无之。”明日,怀斧又去。兄骇曰:“我固谓子勿来,何复尔?”诚不应,刈(yì)薪且急,汗交颐(yí)不少休,约足一束,不辞而返。师又责之,乃实告之,师叹其贤,遂不之禁。兄屡止之,终不听。

练习:樵(   )归,(   )塾,嘱其师曰:“吾弟年幼,宜闭之。山中虎狼多。”师曰:“午前不知何往,(   )夏楚之。”归谓诚曰:“不听吾言,遭(   )责矣。”诚笑曰:“无之。”明日(   ),怀(   )斧又去。兄骇曰:“我(   )谓子勿来,何复尔?”诚不应,(   )薪且急,汗交(   )不少休,约足一束,不辞而返。师又责之,乃实告之,师叹其贤,遂不之禁。兄(   )止之,终不听。

练习1:翻译划线的重点字词

练习2:翻译该段

【参考答案】

练习1:

已经、……以后。

到、去。

已经。

用鞭子、竹板等打。

第二天。

怀里藏着、怀里揣着。

坚决、坚持。

割。

脸。

多次、屡次。

练习2:

砍完柴以后回家,(张诚)到学堂去,嘱咐弟弟的老师说:“我弟弟年龄小,应该把他关起来。山里虎狼多。”老师说:“上午不知道(他)到哪里了,(我)已经责打了他。”(张讷)回到家对张诚说:“不听我的话,遭到老师)责打了吧?”张诚笑着说:“没有。”第二天,(张诚)怀里揣着斧头又上山了。哥哥惊讶地说:“我坚持告诉你不要来,(你)怎么又这样(做)?”张诚不说话,急忙砍柴,(累得)汗流满面,一刻不停,约砍够一捆,没有向哥哥告辞回去了。老师又责打他,(张诚)就把实情告诉老师,老师赞叹他贤德,就不禁止他了。哥哥多次劝阻他,(张诚)始终不听。

  【第三部分】

【基础积累,小小补充】文常基础积累、知识拓展夏楚、槚楚

《张诚》本段“午前不知何往,业夏楚之”,这里的“夏楚”是古代学校两种体罚学生的用具。出自《礼记·学记》:“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郑玄注解说:“夏,槄也;楚,荆也。二者所以扑挞(pū tà,鞭打)犯礼者。”

后来,“夏楚”的用法更加灵活,既可以泛指老师体罚学生时使用的工具,也可以作动词,泛指老师用棍棒等进行体罚。如本文的“业夏楚之”,“夏楚”便是指责罚、责打。

此外,古时候“夏楚”同“槚楚”(jiǎ  chǔ),“夏”也读作“槚”;“槚”是一种古树,“楚”在古书上指牡荆,也是一种树木,二人连用指用槚木、荆条制成的责打工具,如《晋书·虞预传》:“臣闻间者以来,刑狱转繁……无援者则严其檟楚。”

日积月累,水滴石穿;小小基础,渐入佳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