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宫宏宇|西方20世纪音乐研究重要英文著作(下)

引言:

本文介绍西方20世纪音乐研究的一些重要的英文著作,其宗旨在为国内学人做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方便。为方便起见,本文以年代为序分六个阶段来讨论这个题目。
  1. 第一阶段涵括的时段为上世纪20—50年代;
  2. 第二阶段为60年代;
  3. 第三阶段以70年代为主;
  4. 第四阶段是80年代;
  5. 第五个时期是90年代;
  6. 最后一个阶段是新世纪的近十年。
其中最后两个时段是本文叙述的重点。
Shirley ART LIFE 20世纪音乐·3来自Shirley ART LIFE00:0024:05
(黄莎莉试读2020. 11.26)
21世纪
进入21世纪以后,西方各大出版社有关20世纪音乐的出版继续呈上升的趋势,除休伊特《修补裂痕:音乐的现代性危机及后现代状况》(129)(此书国内有孙红杰译本,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年版)和亚利克斯·罗斯《其余皆是噪音:聆听20世纪》(130)之外,近年来仅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断代史就有多部。如《剑桥20世纪音乐史》(131)、惠托尔的《探索20世纪音乐:传统与创新》(132)。牛津大学出版社虽然没有出版以20世纪音乐史为名的断代史,但在其2005年出版的六卷本《牛津西方音乐史》(133)中,有两大卷是专论20世纪音乐的。此外,剑桥和牛津大学还分别出有专题类研究(如《欧洲冷战时期的音乐与意识形态》(134)、《使音乐现代化: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135))和体裁类(如《剑桥序列音乐介绍》(136)、《剑桥电子音乐参考资料》(137)、《探索20世纪声乐》(138)、《电子与电脑音乐》(139))等专著多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出有格林·沃特金斯《暗夜得来的见证:音乐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40)、查尔斯·嘎瑞特《界定民族国家:美国音乐与20世纪》(141)、马克·坎兹《捕捉音响:科技是如何改变音乐的》(142)、沃尔特·佛里希《德国现代主义:音乐与艺术》(143)、罗伯特·芬克《重复我们自己:作为文化实践的美国简约派音乐》(144)、艾米·比益尔《新音乐、新盟友:美国实验派音乐在西德》(145)、马修·布朗《解释调性:申克理论及其后来之发展》(146)。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出版有已故荷兰当代作曲家莱乌(1926-1996)60年代撰写的技术性专著《20世纪音乐:要素和结构的研究》(147)。
《剑桥20世纪音乐史》是剑桥从1998年开始出版的“新音乐史系列”之一部。此系列中的第一部为《剑桥美国音乐史》,已出版的以世纪为单元的还有《剑桥17世纪音乐史》(2005)和《剑桥19世纪音乐史》(2002)。《剑桥18世纪音乐史》也于2009年10月面世。2005年出版的《剑桥20世纪音乐史(以下简称《剑桥》)和牛津大学几乎同时期出版的《牛津西方音乐史》(2005,以下简称《牛津》),无论在编辑理念、理论框架、诠释手法、篇幅长短以及叙述方式上都有很多不同点。...
在力图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与解析20世纪包括音乐会音乐(在这里“音乐会音乐”应和“古典音乐”、“严肃音乐”、“艺术音乐”一样,被看作同义语)、流行音乐、爵士乐和民族音乐在内的20世纪音乐现象这一点上,《剑桥》和《牛津》有共同点。...但不同的是,《牛津》由于是出自一人之手,代表的是一家之言,它的理论阐述和论述框架都呈现出了一致性。...从观念上来说,虽然此书重点是20世纪的原创音乐(全书共22章,11章论述音乐会音乐,5章讨论通俗音乐,2章专论爵士乐),但其所代表的音乐观念和研究取向却多种多样。...在研究方法的采用上,《剑桥》一书也是听之任之。...
...当然,在《剑桥》一书中也并非没有对音乐本身的分析和描述,如克里斯托夫·巴特勒(Christopher Butler)对1900-1920年间先锋音乐的综述(第3章),大卫·尼克尔斯(David Nicholls)有关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实验音乐和激进音乐发展的叙述(第8章),约瑟夫·奥呐(Joseph Auner)对勋伯格及第二维也纳学派的论述(第9章),何曼·丹努色(Hermann Danuser)对德国新古典主义作曲家和斯特拉文斯基的对比(第10章),惠特尔(Arnold Whittall)对1945-1975年间所谓的“温和主流派”(从理查德·施特劳斯、沃恩·威廉姆斯、普朗克、普罗科菲耶夫到科普兰、布里顿、肖斯塔科维奇)的讨论(第14章)。...
《牛津》一书则不同,通过音乐实例的分析来展现20世纪以严肃音乐为主的发展过程和所经过的危机是塔茹斯金写作的强项。...但《牛津》一书却并没有效法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中凸显自古希腊至20世纪初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艺术的做法,而是采纳唐纳德·杰·格劳特在其经典《西方音乐史》中的体例,着重音乐本身的分析叙述(150)。...
与以往音乐史写作注重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的做法不同,塔茹斯金虽对从巴赫—亨德尔开始,经过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布鲁克—勃拉姆斯的发展,到瓦格纳—马勒—理查德·施特劳斯为终结的“条顿族系”有客观的叙述,对以勋伯格为首的第二维也纳学派也有心平气和的讨论,但他对学界多年来独尊德奥传统,使日耳曼族系在古典音乐领域长期占据霸权地位的做法却颇不以为然。...与《剑桥》一书兼容并包的编辑理念不同,《牛津》一书的另外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作者主观意念的显现。...塔茹斯金对19世纪德意志唯心主义哲学传统和音乐可以超越社会与政治的唯心主义音乐观也表示质疑。...
塔茹斯金反对阿多诺的观点是欧美音乐学界众所周知的事实,《牛津》一书也不例外。与阿多诺在他的《现代音乐哲学》中褒勋(伯格)贬斯(特拉文斯基)的做法不同,塔茹斯金通过把斯氏的《八重奏》、《俄狄浦斯王》中历史风格的展示与勋氏受法国夜总会卡巴罗音乐启发的《月光下的彼埃罗》,以及其第一首完全用十二音创作手法写作的《组曲》(Op. 25)并列的做法,来论述20世纪传统与现代、通俗与严肃音乐的相互渗透。同样,通过并列巴托克对匈牙利民歌语汇科学性的研究与雅纳切克对捷克摩拉维亚语言节奏细微差别的分辨,塔茹斯金不仅展示了20世纪艺术音乐对民间音乐传统的依赖,同时也表明了他无调性音乐并非是现代音乐发展唯一出路的根本态度。...
作为美国音乐史家,塔茹斯金自然不会忽视美国作曲家。和后来罗斯在《其余皆是噪音:聆听20世纪》一书中有意把论述的焦点从维也纳、巴黎转到了纽约、洛杉矶的做法一样,塔茹斯金也有意突出美国在20世纪音乐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在《牛津》第5卷中论述序列主义一章,塔茹斯金和多数研究20世纪音乐的美国学者一样,不忘强调普林斯顿和达姆施达特阵营的区别,坚持认为巴比特首开序列音乐创作之先河,巴的《为12件乐器所做的作品》要比梅西安的钢琴曲《调式化的音值与音强》、布莱兹的两架钢琴曲《结构Ia》和施托克豪森的《十字形游戏》都早(第153页)。
断代史和专题研究外,欧美大学出版社继续出版20世纪作曲家传记及有关音乐流派的专著、论文集和参考资料。如剑桥大学出版的《勋伯格的音乐想象》(153)、《勋伯格音乐语言的转变》(154)、《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155)、《斯特拉文斯基晚期的音乐》(156)、《梅西安的一生》(157)、《布里顿的音乐语言》(158)、《剑桥肖斯塔科维奇研究指南》(159)、《约翰·凯奇参考资料》(160)、《四位简约派作曲家》(161)、《武满彻的音乐》(162)、《席曼诺夫斯基后的波兰音乐》(163)、《露丝·克罗福德、玛利恩·鲍尔和米丽亚姆·吉登的音乐》(164)、《伯特威斯尔的音乐》(165)、《李格第、柯塔格与冷战时期的匈牙利音乐》(166)、论文集《西贝柳斯研究》(167)、《剑桥西贝柳斯研究指南》(168)、《剑桥肖斯塔科维奇研究指南》(169)等。牛津大学出版有《德彪西的〈伊比利亚〉》(170)、《勋伯格的无调性音乐(1908-1923)》(171)、《肖斯塔科维奇的一生》(172)、《语境中的肖斯塔科维奇》(173)、《人民的艺术家:普罗科菲耶夫的苏维埃岁月》(174)、《为普通人的音乐:大萧条和战争年代的科普兰》(175)、《比利·史崔洪的音乐》(176)、《德沃夏克到埃灵顿:一个指挥家对美国音乐及其非洲根源的探索》(177)。耶鲁大学除《勋伯格读本》(178)和《科普兰书信选》(179)外,还推出了《创作的历程:斯特拉文斯基与巴兰钦》(180)、《近观斯特拉文斯基》(184)、《梅西安》(182)、《从格林卡到斯大林的俄国音乐与民族主义》(183)、《普罗科菲耶夫:从俄国到西方(1890-1940)(184)、《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奏鸣曲》(185)等专著。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有《格什温的生活与音乐》(186)、《威廉·格兰特·斯蒂尔》(187)、《被分开的音乐:巴托克冷战文化中的遗产》(188)、《巴托克、匈牙利与传统之复兴:现代性与民族性交叉的案例研究》(189)。普林斯顿大学除再版《缅怀肖斯塔科维奇的一生》(190)外,还出有论文集《阿隆·科普兰及其世界》(191)、《肖斯塔科维奇与他的世界》(192)和《普罗科菲耶夫与他的世界》(193)。其他大学出版社也不示弱,如美国东北大学出版有《李格第:想象力的音乐》(194)、《普罗科菲耶夫传》(195)、《亚那切克的一生》(196),康乃尔大学出版有《为时间终结:梅西安四重奏的故事》(197)、《创造的联合:苏维埃作曲家专业组织(1939-1953)(198),印第安纳大学出版有《施特劳斯的管弦乐与德国知识传统》(199)、《里奥·奥恩斯坦:现代主义的困境,个人选择》(200)、《索菲亚·古白杜丽娜传》(201)和《肖斯塔科维奇案例专集》(202),芝加哥大学出版有《曼努埃尔·德·法拉:现代主义在西班牙(1898-1936)(203),伊利诺斯大学出版有《亨利·考威尔》(204)、《约翰·凯奇》(205),克罗拉多音乐学院出版有《乔治·克拉姆与音响的炼丹术:克拉姆音乐研究论文集》(206),茹切斯特大学出版有《莫里斯·杜吕弗莱其人其乐》(207),连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也出版有《斯卡索普:一个澳大利亚作曲家之形成》(208)。
除大学出版社外,其他出版社相关出版物有:《美国民间音乐与左翼政治(1927-1957)(209)、《马勒的人生、作品与世界》(210)、《勋伯格的旅程》(211)、《第二次流放:斯特拉文斯基在法国与美国的岁月(1934-1971)(212)、《肖斯塔科维奇的一生与电影》(213)、《一个苏维埃的信条: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四交响乐》(214)、《从文化的视角看科普兰的美国》(215)、《瓦列兹:音响的宇航员》(216)、《音乐中的新神话主义:从斯克里亚宾和勋伯格到施尼特凯和克拉姆》(217)、《亚纳切克的人生岁月:孤独的黑鸟》(第1卷,1854-1919)(218)、《布里顿》(219)、《格什温新传》(220)、《另外的星球:施托克豪森的音乐》(221)、《兹纳克斯的人生与音乐》(222)、《茹思·吉普斯:反现代主义、民族主义与英国音乐中的不同》(223)、《朗格雷斯其人其乐》(224)、《迈克尔·尼曼的音乐》(225)、《卡赫尔的音乐》(226)、《西贝柳斯之后:芬兰音乐研究》(227)、《普罗科菲耶夫为狄亚基列夫创作的芭蕾舞》(228)等。此外,还有关于阿尔文(William Alwyn,1905-1985)(229)、伍德(Hugh Wood,1932-)(230)的研究专著面世。张明坚(Peter M. Chang)1995年在布鲁诺·纳特尔指导下完成的博士论文《周文中与他的音乐》(231),也以《周文中:一个当代华裔美国作曲家的生平与作品》为题,于2006年正式出版(232)。
结语
...笔者以为21世纪的中国西方音乐研究首先应建立在对国外已有研究成果的熟悉上,然后才能确定自己的研究切入点。没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广阔的学术视野,闭门造车所做出的研究注定不会深入。...其实国内音乐学界一直在呼吁对西方研究成果的引进,也翻译了不少著作,(234)但对国外总体的研究情况似还缺乏总体的了解。笔者不自量力贸然下笔,实希望为国内研究者借鉴国外成果做些实事而已。(作者附言: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曾多次得到武汉音乐学院教授汪申申的帮助,特别是有关国内20世纪音乐研究现状及有关著述中译本一事,特此致谢。本文原载《音乐研究》2010年2期,研究参考请查阅纸质版)
文章来源:西方音乐评论【注释略,本文仅供参考,部分文字删减,阅读全文请查阅原刊。侵删!】
Mahler: Symphony No.5 In C Sharp Minor / Part 3 - 4. Adagietto (Sehr langsam)Berliner Philharmoniker;Bernard Haitink - Bernard Haitink - A Portrait

限量版摄影作品请@微信shirleyhww【风景(Hong Kong)系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