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进阶谈3--双重之病原创 罗卫民 化丹为拳
太极拳进阶谈3--双重之病
原创 罗卫民 化丹为拳 今天
我们说太极拳是化丹为拳之术,然而,化丹为拳并非太极拳的专利。所有的内家拳,包括形意拳、八卦掌,真正核心的修炼方法都与道教内丹具有密切的关系。内家拳的内,并非是内外的内,而是内丹的内。
与其他武术拳种相比较,太极拳独具特色的标志乃是悟双重之病。
双重之病这一提法在其他武术拳种的拳谱中至今未见,说明这一理论是太极拳所独有的。
从实践上来看,要真正理解太极拳,懂太极拳,悟双重之病确实是核心和关键。但是真正能够理解双重,又是极其困难的,这也是造成“十年太极不出门”的关键所在。现今的情况可能不只是“十年太极不出门”,而是“十年太极难入门”。
只有真正悟到双重之病,才标明开始真正明白太极拳的懂劲,才算是迈进了太极拳殿堂的门槛。
基于双重在太极拳理论和技术中的重要地位,几乎所有的太极拳爱好者都会关注双重的问题。很多太极拳的研习者都要对双重进行深入的探讨,并给出自认为合理的解释。
双重一词,最早见于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但是《太极拳论》对于双重只给出了不太明确的解释。因此后人对于双重的解读,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五花八门。
由于各种说法太多,全面总结各种关于双重的说法就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余功保先生在其编著的《中国太极拳大百科》中归纳了双重的几种主要说法。
双重的含义,各家认识不一,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主要说法:
1、“重”,指身体的某一部分落实,“双重”指双足双手不分虚实,阴阳不明;
2、手与足是互为阴阳的两部分,“双重”即同侧的手足同时处于实或虚的状态;
3、“双”指形、意两部分,“双重”是指意与相关的形同为实的状态;
4、“双重”指敌实我实,敌虚我虚,从而丧失了以柔克刚原则的僵拙状态。”
这些说法,各有各的理,代表了当前太极拳界对于双重认识的一些基本观点。
要真正理解双重,还是要回到王宗岳的《太极拳论》。王论是这么说双重之病的,“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这句话传递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双重之病与数年纯功相关,那么双重就不是一个低层次的问题。起码一个脚重一个脚轻,一个脚虚一个脚实这类只是面对初学者的问题,就不会是真正的双重之病。真正的双重有一个前提,就是数年纯功。数年纯功这种传统的武术功夫,可以做到大力打小力,手快打手慢,但是不能做到“显非力胜”。
王宗岳谈到双重之病这个问题,其本质是太极拳从理论和技术上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思路,这个思路要突破武术传统技击的局限,从更深的理论层面,更高的技术角度,提出解决这种局限的思路和方法。
所谓双重之病,不是太极拳某个练习方法的问题,而是武术在数年纯功这种高层次境界时面对的共性问题。任何从一般武术理论来解决双重之病的方案,可能都是徒劳。这也是真正的太极拳难练的根本原因。如果不能突破传统的武术理论和技术框架的束缚,是不可能悟到双重之病的。悟不到双重之病,就不可能达到真正的太极拳的懂劲。如果不懂劲,太极拳就是没有真正入门。
在《太极拳论》中,王宗岳明确提出了解决双重之病的方案,“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王宗岳在此,提出了基于超逻辑的太极思维的阴阳观。
从一般的思路来看,阴是阴,阳是阳。粘是控制,走是反控制,控制和反控制,就是一种阴阳关系。王宗岳在此明确提出了“粘即是走,走即是粘”的观点,换句话说,控制就是反控制,反控制就是控制,阴就是阳,阳就是阴,刚就是柔,柔就是刚,打就是化,化就是打。这一思维方式,打破了阴阳对立,阴阳统一,阴阳转换,从超逻辑的角度,建立了一个“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的统一的阴阳关系。
要悟双重之病,避双重之病,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一种全新的超逻辑和非逻辑思维模式。(关于超逻辑思维,请参读本公众号以前文章《无极桩漫谈(14)——太极拳之超逻辑思维》)
要建立这种超逻辑思维,对中国古典哲学的就要有一个基本了解,尤其是对有关道、无极、太极、阴阳等概念要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王宗岳《太极拳论》提出了悟双重之病这一太极拳的最重大问题,也给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和理论出发点,但是并没有给出技术解决方案。
创编太极拳的先贤,应当是掌握这种技术的。从历史的记载来看,每个时代也有一些掌握这种技术的高手,但数量不会多。早期的太极拳是以一种密传的方式传播的,对于这种解决双重之病的核心技术,更是秘密中的秘密。
石明先生在完整传承先辈们太极拳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古典拳论,创造性地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太极拳训练体系。其中这套体系最重要的方面,是基于对双重的理解,鲜明地提出了太极拳不用力、不讲劲、不讲功夫这种与王宗岳拳论一脉相承的太极拳的武术技击观、技击训练方法和手段。
关于双重之病的具体解决方案,有机会另文专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