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食肉糜”与“负暄献御”
“何不食肉糜”与“负暄献御”
“何不食肉糜”是一个比较流行的典故,出自《晋书·惠帝纪》,一般是用来批评“肉食者”脱离群众、不体恤民情。
“帝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
而在《列子·杨朱》中有一个故事,可以与这个故事互为映衬:
“昔者宋国有田夫,常衣缊黂,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绵纩狐狢。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
宋国有一个农民,常常穿着缊黂过冬。缊黂就是用乱麻作絮的冬衣。现在的人是很幸福的,冬天有羽绒衣穿,室内有暖气或空调。而在我小时候,冬天是极为难捱的一个季节,因为没有合格的御寒的衣物,白天冻得一个人完全直不起身子来,晚上睡觉,双脚一直是冰凉的。而三千年前的那个宋国人,我无法想象他是如何从冬天活到春天的。而他居然活到了春耕时出太阳的日子!“自曝于日”,自己一人在太阳下晒冻了一个冬天的身子,我敢说我能感同身受他的幸福。当然,就像我小时候不知道吉安和北京的区别,他不知道天下有广厦隩室,绵纩狐狢。所谓“广厦隩室”,你可以把它理解成后世的阿房宫、华清宫或颐和园,或者当下你我这类平民百姓禁止入内的所在。如此想想,又觉得有点可悲。
这个宋国的农民,和现在的农民其实很像,第一,总误以为自己比别人聪明(“负日之暄,人莫知者”);第二,心地好(“以献吾君”);第三,爱贪便宜(“将有重赏”);第四,虽然不认识“君”,但“君”在他心中的地位总是比“人”高得多。
如此想想,又觉得可笑、可怜、可鄙、可叹。
宋到晋,晋到今,君变帝,帝变¨。而农依然为农,种地为农,码字也为农。农民的心中除了出产粮食的“地”,便是那高不可攀的¨。
这不,今天公主回家了,民心正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