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浅析宁国府与荣国府的爵位世袭问题
读《红楼梦》的时候,有时会产生一种别扭感,感觉有些内容前后矛盾,有很多没有说清楚、讲明白的地方。这些别扭之处,结合前后文仔细琢磨,也能得出一种解释。这些解释,也许谬误甚至荒唐,但终归是读者的精神创造,可以批评交流,但解读本身不该受过多指责,也算是阅读的一种乐趣吧。
这些别扭之处中,有一处就是宁国府和荣国府的爵位世袭问题。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时候,已经将宁、荣二府的大致脉络交代清楚,只是未说详细。林黛玉进京前,林如海明确对贾雨村说过:“……乃荣公之孙。大内兄现袭一等将军之职,名赦,字恩侯……”。到了第十三回,贾珍为贾蓉买官的时候,贾蓉的履历上明确写着:“曾祖,原任京营节度使世袭一等神威将军贾代化;祖,乙卯科进士贾敬;父,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贾珍”。
那么问题就来了,宁国公的儿子就已经是一等将军了,荣国公的孙子为何也是一等将军?按照降等世袭的规则,宁国公这边是非常清楚的,宁国公贾演——一等将军贾代化——二等将军贾敬——三等将军贾珍。
贾敬此时还未去世,爵位让给了贾珍,又没有做官,实际上是一个白衣;但贾敬中过进士,进士的功名是伴随终身的,因此贾蓉的履历上贾敬只写进士头衔是很合理的;在让贾珍袭爵之前,贾敬应该就是一个世袭二等将军。而荣国府这边,在荣国公贾源和一等将军贾赦之间的贾代善,该是什么爵位呢?
从《红楼梦》其它地方的文本中,其实可以发现一些痕迹,贾代善的爵位应该也是荣国公。第二十九回中,贾母前往清虚观打醮时,荣国公的替身张道士对贾母说:“我看见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动,怎么就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贾母听说,也满脸泪痕地说:“正是呢!我养这些儿子、孙子,也没一个像他爷爷的,就只这玉儿像他爷爷”。
从贾母的话来看,张道士和贾母说的显然是贾宝玉的爷爷贾代善,而张道士用的称呼是“国公爷”,贾代善的爵位应该也是荣国公,这样才能对应起来。
那么,贾代善为什么能世袭荣国公的爵位,而不是一等将军呢?只可能是因为功劳大。第十四回北静王爷路祭秦可卿的时候,有提到“原来这四王当日惟北静王功高,及今子孙犹袭王爵”,其他三王都已经降到郡王了。
功劳大既可能是指第一代荣国公贾源,也可能是指贾代善。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时候提到,贾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皇上体恤先臣,额外赐了贾政一个主事之衔,这分明是对功臣才会有的态度。
由此可以推测,贾源和贾代善父子都曾为朝廷立下了巨大功劳,故而贾源死后贾代善这一代没有降等世袭,又或者先是降等世袭,后来立了大功又额外晋升为国公了。因此,当贾代善以荣国公的爵位去世后,贾赦才能够世袭一等将军的爵位。
按说,宁国公和荣国公的功劳都非常大,作为开国元勋之子的贾代化、贾代善都有很多立功的机会。贾代化最后官居“京营节度使”,显然也不是仅凭父辈的官荫,应当是有些真本事的,为何不能像贾代善那样做到“两代国公”的荣耀呢?可能是与一场惨败有关。
第七回王熙凤带着贾宝玉到宁国府做客,尤氏对王熙凤说起了焦大的生平。焦大“从小儿跟着太爷们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来给主子吃;两日没得水,得了半碗水,给主子吃,他自喝马尿”。
按照这段描述,焦大年轻的时候应该是贾代化的随身小厮,跟着贾代化出兵打仗,结果打了败仗,贾代化本人也负了伤,后来被焦大给救了。贾代化此时至少应该是统领一营兵马的将领,军队打了败仗,即便是有些客观因素不用负责任,但肯定是没什么功劳,由此影响了贾代化的爵位晋升。
或许就是在这场战争中,荣国府的第二代贾代善大放异彩,立下了赫赫战功,后来才能成为二代荣国公。这种推测,应该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开国“八国公”当中,宁国公一脉虽然爵位不如荣国公一脉,但也足够显赫了。同样在第十四回,交代了另外五个国公的孙辈所世袭的爵位,包括“一等伯”、“一等子”、“三品威镇将军”、“三品威远将军”,这些爵位应该都比不上宁荣二府孙辈的爵位,余下的诸多侯爵之后则更难以相比。
由此可见,在开国元勋当中,除了和皇室同族的四王外,荣国府可以算是最为显赫的一门了,“诗礼簪缨之族”绝非癞头和尚妄言。
经过这样一番梳理,《红楼梦》中的许多情节也就容易理解了。例如,贾政区区一个工部员外郎,不过从五品的官职,居然能轻松为贾雨村谋得从四品的金陵应天府知府之职;王熙凤假借贾琏的名义写了一封信,居然能让一方大员长安节度使为之效命;随朝廷祭祀去世老太妃的时候,荣国府居然和北静王府合伙租赁休息地点,而且荣国府租赁的还是东院。
要知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东方比西方更为尊贵。如此种种表现,都是因为荣国府的地位非常之高。也正因如此,富贵尊荣的荣国府土崩瓦解的时候,所带来的冲击与悲剧感才会强烈震撼读者的心灵。
想来,这应该就是“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想表达的部分含义吧……
作者:唐新杰,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