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闻道、悟道、行道、得道四种境界- 简书
说道:闻道、悟道、行道、得道四种境界
道,是中华民族为认识自然为己所用的一个名词,意思是万事万物的运行轨道或轨迹,也可以说是事物变化运动的场所。
道,自然也。自然即是道。自然者,自,自己。然,如此,这样,那样。
一切事物非事物自己如此,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风无人扇而自动,水无人推而自流,草木无人种而自生,不呼吸而自呼吸,不心跳而自心跳,等等不可尽言皆自己如此。因一切事物非事物,不约而同,统一遵循某种东西,无有例外。它即变化之本, 不生不灭,无形无象,无始无终,无所不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过而变之、亘古不变。其始无名,故古人强名曰:道
"道"的概念是老子首先提出来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大义是说:道,可以说,可以名,但义不是我们所说的一般有名有象事物,因为那不是永恒的道。大道产生於天地之先,是开辟天地之始;大道产生於万物之前,是生育万物之母。所以这个“道”,难以彻底讲述出来,只可以直观体验。同时也说明,“道”不是口头上的空谈,而是实际的存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道”生天地万物,生仙佛,生圣生贤,倶以从“道”而生,阴抱阳,生生化化,无极无穷之妙哉。这就是一切的本源,是最高的准则,即终极真理。
道字的最初意义是道路,后来引申为做事的途径、方法、本源、本体、规律、原理、境界、终极真理和原则等等。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就说:
道就是规律。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心得,还能用于指导将来的行为,这个就是道。
道是一种方法论,是我们获得的各项知识,在实践运用后的归纳,形式对所有我们已经或者将来会知道的知识运用的方法论。
道有“闻道、悟道、行道、得道”,境界不同,修为不同,成就亦不同。
闻道者多,悟道者减半,行道者少之又少,得道者如凤毛麟角。
而行道,是决定能否成功的关键!
闻道者,听说一个道理而己。一种人被动接受信息,不去分辨信息是有益的、真实的与准确的。一种人,什么话也听不进去,左耳进右耳出,跟他讲话,如对牛弹琴。这两种人基本上是不可救药的人。失败是他们合乎逻辑的结局。另外一种人,主动的去寻找信息,主动的去学习道理,这种人是闻道者中最积极者,最具主观能动性者,也许是最有可为者。
悟道者,从内心真正明白某些道,真正体验到某个道理者。闻道者多,悟道者却减半。现在信息泛滥成灾的时代,基本上所有的营销人都可以接触所谓“正确”的道理。不过,闻道者多,悟道者却少,为何?天资、悟性、压力不同也。禅宗起源说极具代表性,据说释迦在灵山会上,对著百万人天,默然不说一句话,只自轻轻地手拈一枝花,向大众环示一转,大家都不了解他的寓意,只有大弟子迦叶,会心展颜一笑,于是释尊便当众宣布:“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迎叶。”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所谓行道者,乃悟道而行者。
悟道者减半,行道者又减半也。行道何以这么难?难在人性的特点:任性、懒惰、自私、妒忌。每个人都想由着自己的性子去为人处事,拒绝改变自己,拒绝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每个人喜欢舒服,每个人在本质上都在为自己考虑。
成功学其实就是行动成功学。道理人人懂,但没几个人愿意去做。所有成功者客观上的共通之处是行动。所有失败者客观上的共通之处是光说不练。
所谓得道者,乃是孔子所言“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举手投足间尽显大道),常人多止于悟道与行道,至于得道,更是万里挑一。这种人已经超凡入圣,或是得道高人。于我等凡人,这种境界不说也罢。 “天地生人,众生平等”,我更愿意理解为,“天地生育万民,人人都具备使自己成功的资源”。至于大富大贵,确实是“半由天命半由人”。甚至是命中注定。
“闻道、悟道、行道、得道”之间虽有差别,最关键的还是行道,即行动。人,大多在三种情况下愿意改变自己:一是大的人生遭遇:贫穷、老、病、死、恨、别离、失业…二是因缘际会,被人或外物醍醐灌顶,幡然悟道(但也是药医不死病,佛渡有缘人)。三是人为制造压力,有志者当然不希望前两种压力,因为第一种情况不可求,第二种情况不可欲。只有第三种情况——人为制造压力时,才是可欲可求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走的就是这条路。笃行之后,便是一种习惯。习惯成自然。人就会无限的接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