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不是不为,而是不去干涉别人的事
“无为”这两个字被很多人误解,他们认为所谓的“无为”就是佛系,什么都不要干,因为干了也没有用,很多东西都是命中注定的。
因此有人认为老子的思想是消极避世的世界观,这真是大大曲解了《道德经》的真正内涵。
在《道德经》中,老子提倡的“无为”是不妄为,即不要凭自己的想象胡乱作为。
实质上,老子鼓励人要有所为,但所为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任何事物都在顺任其自身的状况和趋势自由发展,不要用外在的强制力量去约束它,这样的发展路径阻力最小。
这让我想起了《最小阻力之路》中的一段话:“无论人类或是自然界的事物,都是循着阻力最小之路运行。牛行走通常是随着地形起伏,找些最容易的路径。它的行走模式取决于地形结构。久而久之,行走愈趋方便,后来的牛群自然亦步亦趋。牛径隐然成形。在一个结构中,能量往往顺着阻力最小的路径流过。”
如果你在生活中,常常觉得自己已经非常努力,但生活还是一团糟,做事情常常费力不讨好,就要认真思考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是不是在按照最小阻力的方向在运行。
也许你的所有付出和努力只是用错了地方,才导致最终的目的地并不是你想去的远方。
那该如何确定事物自身的状况和发展趋势,去顺势而为呢?
02
假如把每个人比喻成土地的话,每个人的一生都在耕耘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最终能结出什么果实,不仅取决于你播撒的什么种子,你耕种的技术如何,你是否努力勤奋。
更重要的决定因素是你自身土壤的质地和特性是什么样的,以及一些不可控的外在因素,比如阳光、雨水以及温度。
一块盐碱地,土壤贫瘠,高盐量、高碱性,大部分植物都无法正常生长,你却付出很多努力去种植樱桃,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但是你换做种枸杞,枸杞具备高耐盐碱性,自然就能轻松收获大量果实。
老子主张按照事物自身的状况和发展趋势去作为,就是教导我们每个人都能依照自己的秉赋和特性,去发展自我,而不是随大流,别人做什么,你就跟着做什么,根本不考虑自己是否适合。
有一个让家人烦恼的少年,他身材高大,精力旺盛,常常因为调皮捣蛋受到老师的训斥,学习也不好。
家长很担心,于是将他送去学习柔道,因为柔道这种运动,只要在规则内,动作再剧烈也没有影响。
少年从此在山中如鱼得水,这个少年就是山下泰裕先生,经过不断地训练,山下泰裕在1984年荣获洛杉矶奥运会柔道项目的金牌,成为日本柔道界的领袖人物。
试想,如果山下泰裕的父母硬是逼着他在学校读书,考名牌大学,找好工作,对于他来说,人生就会痛苦而绝望,而世界也会少一位杰出的运动员。
人生唯有挖掘自己身上与生俱来的“特质”,围绕这个核心去发展自我,才有可能走出一道与众不同且轻松自在的人生之路。
03
仔细想想,按照自身的禀赋去发展自我,之所以能够事半功倍,是因为这个世上有些事,有的人做就是毫不费力,而有的人确实费死劲儿却还是浅尝辄止。
李教授坦言自己最不擅长人情世故,人际交往常常让自己感到疲惫和无趣,但他很喜欢深度思考,专注阅读和写作。
他利用自己写作的特长,在营销和战略领域打下一片天地,从众多苦哈哈求职的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公众号一度被百度高价收购,自己也成为百度高管中最年轻的一位。
最关键的是,整个过程没有任何苦情戏码,自己全然享受其中。
对李教授而言,阅读和写作本身就已经能够给予自己内在深层次的愉悦感,即使没有后面的剧情,自己也会继续写下去。
而在旁人眼中,他们只会看到李教授是因为“勤奋”和“努力”,才有了后面的一切。
于是傻乎乎地仿效,每天日更,把自己累得半死,丝毫体会不到整个过程的快乐,内在却不断地有大量的内耗和怀疑,最后还没有任何成绩出来。
这叫知其一,而不知其所以为一。
人生不只有一条路,盲目追随别人的脚步,只能离自己的内心越来越远,自己越来越不快乐。
学会认知自己,了解自己,爱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天性的生活,就是最好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