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战友相见分外亲
战友相见分外亲
——加来岁月回忆之五
李品刚||海南
太阳隐入西山,冷风扑面溯溯。那天傍晚,我从海口乘坐的班机抵达安庆。当年同在加来场站的小老乡,现任安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局管理干部的刘东付,在舷梯旁热情地向我伸出双手,带领我径直走进机场贵宾室休息,等待机场工作人员为我取来托运行李,直到把我送到早已预订客房的酒店安顿好才被我催回。虽然一下飞机就急忙添加衣服,但浓浓的战友情更是让我享受着暖暖的幸福和快乐。
回到家乡似乎心里很踏实,沐浴后钻进柔和的被窝,半开窗户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很快进入梦乡。美美地一觉醒来,霞光已经照射到宽大的玻璃窗。我漱洗完毕后,沿着街道一侧散散步,看着不熟悉的面孔也觉得亲切,听着熟悉的乡音更是令人动情。
走了一圈回到酒店用早餐,不仅因为品种多,更因为有着家乡的风味,我品尝得格外香甜可口,也许这就是乡情有根爱故土,家乡风味美舌尖吧。
刘东付当年在场站卫生队当兵。卫生队是场站的一个营级单位,负责飞行部队和场站官兵的日常医疗卫生保障。姚、崔、徐先后三任队长和吴教导员,至今让我印象深刻。曾经多次听战友们谈起一些轶闻趣事,因为卫生队有几位美女护士,没事找事跑卫生队的有之,没病装病泡疗养所的有之。还有几个机关干部,开饭时盯着美女护士进食堂的路径,凑上前一起排队。由此让我想起人们常说的一句话——“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看来此言不虚。
我和刘东付在加来相处时间不长。多年以后听说,由于表现突出,他到加来的第二年就光荣入党,转正后成为党支部委员,并负责支部会议记录。由志愿兵转业的他,回到家乡后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很快成为业务骨干,进而走上领导岗位。从我在机场受到的礼遇,不难看出东付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东付是个重情重义的人。他和我聊天的时候,谈起在加来的岁月如数家珍,谁谁谁怎么关心他,谁谁谁对他的成长影响很大。他还告诉我,当兵的第一年除夕之夜,我特意把他叫到我家一起吃年夜饭,亲切的乡音,家乡的美食,让他享受着如同在老家过年的温暖与快乐。我根本记不得这件事了,他说起来既是那么清晰,更是那么动情。
第二天下午,当年加来场站战友何永恒亲自驾车,从安庆把我接到怀宁县城机关所在地高河。
怀宁人杰地灵,俊才辈出。明代有被誉为“文武双雄”的文状元刘若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武状元王来聘;清代有书法篆刻大师邓石如;近现代有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一大”到“五大”总书记陈独秀,当代有“两弹元勋”邓稼先、“麦地诗人”海子等。中国“长诗之圣”、千古爱情绝唱《孔雀东南飞》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著名旅游景点有独秀山风景区、孔雀东南飞影视基地、普陀寺等。
我和何永恒同时在加来场站4年。他是军校毕业的气象专业干部,在气象台干得风生水起。时任张教导员颇为欣赏他的文笔,便向我郑重推荐。经过考察和场站党委研究,何永恒调任政治处干事,成为我的得力助手。凭着良好的素质和特长,永恒在部队是有发展前途的,但由于家庭原因,部队不得不照顾其转业要求。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永恒在县直机关党委先后负责宣传和组织工作,后来走上专职副书记岗位。
虽然天各一方,我和永恒一直保持着联系。这次得知我返乡,他特地提前从青海女儿家回到怀宁,又匆忙赶到安庆迎候。分别20多年后重逢,我们都格外欣喜,俩人聊起加来岁月,恍如昨日,历历再现。
数年后,我又一次回到故乡,知悉何永恒在怀宁便邀他到桐城一起逛逛,他欣然接受并立即赶到。我虽然是桐城人,但文都闻名遐迩的景点尚未涉足一处,难得有了这次机会,我们一边赏景一边吟诗(打油诗),一唱一和,过了一次游山玩水的“文人墨客瘾”。正是这次游玩,我写出《战友结伴游文都》一稿,成为我在家乡平台“六尺巷文化”的处女作。一贯幽默风趣的湖北籍战友陈巨鼎,读文后如此留言调侃我们:“独秀山下,桐乡书房,走出两位,英俊儿郎。一手握笔,一手拿枪。出口成咏,锦绣华章。文心永恒,文品自刚。文都有幸,文脉绵长。”借此机会,再次向巨鼎战友深表感谢!
回忆起和刘东付、何永恒两位加来战友在家乡的欢快相聚,我由衷地感叹:天涯也好,家乡也罢,战友如手足,兄弟情谊长。
图片/作者
作家简介
李品刚,皖籍海南人,军旅二十六年,转业地方后,从计生战线退休。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轨迹、抒写人生欢歌。作品多见于《冬歌文苑》《六尺巷文化》《文都墨客》等公众号。现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海南省徽文化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冬歌文苑》名誉顾问。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